③ 食入性毒物:催吐、洗胃、灌肠、导泻。
第六章
1.发热: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的状态。
2.发热的判断 以口温为例,发热可划分为:
低热 37 .5 ~38℃
中度发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3.常见热型:
(1)稽留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并持续数天或数月;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特点:体温升高到39℃以上;日差大于1℃,有时日差大于2~3 ℃;但最低温度高于正常。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特点: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体温降到正常;经过一个间隙后又反复发作,即高热与无热交替进行。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 见于流感、癌性发热等。
4.发热患者的家庭护理
1)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症、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疗效等。
2)采取降温措施:物理和药物降温。
2)补充营水分2500~3000ml。
3)促进病人舒适
a、要求病人卧床休息;
b、室温调节在18~25℃之间,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对流风。对寒战病人要保暖。
c、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
d、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5.疼痛:是各种形式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痛苦的、不舒适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6.按疼痛起始和传导途径将疼痛分为
1)皮肤痛
2)躯体痛
3)内脏痛
4)牵涉痛
5)神经痛
6)假性痛
7.对疼痛病人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
1)有兴趣的活动
2)音乐
3)深呼吸
4)有节奏的按摩
5)松弛疗法
6)诱导性想象
8.可采用哪些非药物止痛法为疼痛病人止痛
1)物理疗法
2)针灸疗法
3)分散注意力
4)促进舒适
5)心理安慰
26.对疼痛病人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
1)有兴趣的活动
2)音乐
3)深呼吸
4)有节奏的按摩
5)松弛疗法
6)诱导性想象
9.可采用哪些非药物止痛法为疼痛病人止痛
1)物理疗法
2)针灸疗法
3)分散注意力
4)促进舒适
5)心理安慰
10.使用镇痛药物的注意事项
1)在诊断未明确前,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
2)对慢性疼痛病人应在疼痛发作前给药。
3)应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镇痛药,指导家属了解各类镇痛药的副作用,并学会观察。
4)使用药物止痛时,注意辅以非药物止痛法。
5)指导病人及家属在用药后20-30分钟评估止痛效果。
6)当疼痛缓解时应及时停药。
11.为腹泻病人补充水电解质的方法
1)鼓励病人多饮水,对排便次数多或排水样便者,可饮适当糖盐水。
2)补充含电解质的水果,如柑桔、香蕉等。
3)必要时去医院静脉输液。
4)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注意有无脱水现象。
12.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3.充溢性尿失禁:指膀胱内的尿液充溢达到一定压力时,不自主地溢出少量尿液。
14.真性尿失禁:膀胱内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15.压力性尿失禁:由于腹压增高引起的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6.失眠病人在睡前不宜进行的活动:
1)吃得过饱,饮水过多;
2)喝浓茶、喝咖啡;
3)从事过分紧张的脑力劳动;
4)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5)看情节惊险的电视或小说;
6)讨论有争议的家务事。
17.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8.压疮发生的全身因素
1)营养不良
2)水肿
3)贫血
4)老年
19.坐位时压疮好发于坐骨结节和足跟。
20.去除压疮发生诱因的方法
1)避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3)保护皮肤清洁干燥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6)鼓励活动
21.压疮淤血红润期的护理措施
1)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组织再次受压,避免摩擦潮湿等。
2)如皮肤已受损,禁忌按摩局部;
3)购买压疮贴膜,贴在发红的皮肤上;
4)加强营养
22.压疮坏死溃疡期的处理措施
1)用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创面。
2)用敷料或压疮贴膜覆盖,如有渗液,每日更换敷料。
3)对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4)有瘘道形成者,配合医生放置引流管。
5)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
23.压疮可分为4期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