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5.1 渗流基本概念
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
层流:水质点做有序的、水流所受阻力的流动。
紊流:水质点做无秩序、相互混杂的流动。
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称为非稳定流。地下水都属于非稳定流。
渗流场中任意点的流速变化只与空间坐标一个方向有关渗流,称为一维流,与空间坐标的两个和三个方向有关的,分别称为二维流或三维流。
地下水是从能量较高处流向能量较低处,能态差异是地下水运动的驱动力。
地下水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水力学中用总水头H表示
H=z+p/ρg+u2/2g式中,z为位置水头(重力势),p/pg为压力水头(压力势),p为压强,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u2/2g为流速水头(动能)。
水总是从总水头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头低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渗流速度很小,地下水具有的动能相对于势能可忽略不计,地下水的能量状态可用它的总势能表示:H=z+p/ρg
5.2.1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公式:
Q=KA(H1-H2)/L=KAL
式中:Q为渗透流量(出口处流量,即通过砂柱各断面的体积流量);A=πD2/4为过水断面的面积(砂柱的横断面积,包括砂颗粒和空隙面积);H1、H2分别为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L为渗透途径(上、下游过水断面的距离);I为水力梯度;K为渗透系数。
通过过水断面A的流量Q=vA,则渗透流数v为:v=Q/A
及Q=νA得:v=KI
这是达西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渗透流数与水力梯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及线性渗透定律,K为其线性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
5.2.2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水流实际过水断面是扣除结合水所占范围以外的孔隙面积An,即An=ANe式中Ne为有效空隙度。
有效孔隙度Ne为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Ne小于孔隙度n,大于给水度μ,即Ne≈μ≈n
渗透流速相当于渗流在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A上的平均流速,称为达西流速或比流量。
据流量相等原理有:vA=uAn=Q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v=uAn/A=uNe
5.2.3 水力梯度
等水头面:渗流场中水头相等的各点连成的面。水力梯度:沿等水头面法线方向的水头变化率。记为I,即I=-dH/dn
式中n为等水头面的外法线方向,也是水头降低的方向。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水力梯度I为沿水流方向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
5.2.4 渗透系数与渗透率
渗透系数K,也称为水力传导率。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渗透能力愈强。
水流在岩石空隙中运动,需要克服隙壁与水及水质点之间的摩擦阻力,渗透系数不仅与岩石的空隙性质(大小 多少)有关,还与物理性质(容重 粘滞性)有关。
渗透率k表征岩层对不同流体的固有渗透性能,它取决于岩石的空隙性质,与流体的液体无关。
渗透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K=ρgk/μ式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μ为液体动力粘滞系数,k的单位μ㎡或c㎡。
渗透系数与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渗透系数随温度增高而增大;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时,水的比重和粘滞系数均增大。计,地下水的能量状态可用它的总势能表示:H=z+p/ρg
5.3 流网
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络。
流线: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流线是同一时刻水质点运动的摄影,迹线是水质点运动过程的录像。在稳定条件下,流线和迹线重合。5.2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