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3971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

外生变量(exogenous observable)是指那些在模型或系统中,只起解释变量作用的变量。它们在模型或系统中,只影响其他变量,而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回应其内生变量的变化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个人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P15

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P19

需求定理例外:炫耀性商品、吉芬商品、投机性商品、低档生活必需品。

供给例外:劳动力供给、珍品、特殊生产要素供给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者每变动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满足的变化。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的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右下方倾斜、远离原点,效用水平越高、不可能相交、凸向原点的。P38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后一单位的满足程度不如前一单位)P40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P41

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得到最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数量的购买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P89

宏观经济运行的4个目标:国民收入增长、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一年)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GDP=C+I+G+(X-M)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P137

 

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记入该国的GNP。

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特别是,外国公司在某一国资公司的利润都应计入该国的GDP。而该国企业在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应被计入。

⒈GDP与GNP计算口径不同。GDP计算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即只要是在本国或该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无论是外国人或是本国人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DP。而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即只要是本国或该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该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NP。

⒉GDP与GNP侧重点不同。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是“生产”的概念。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相对来讲,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一国财富总量的统计,GDP越来越优于GNP。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但进入90年代后,96%的国家纷纷放弃GNP和人均GNP,而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快慢以及经济实力的强弱。目前,一般将国民总收入GNI(GrossNational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看做是GNP,各国(包括中国)也仅对外公布GDP与GNI数据,GNP数据已基本不再统计和发布。

从国际组织看,由于职能的不同,IMF仅关注GDP,以分析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而世界银行则既关注GDP也关注GNI(GNP),一定程度上讲更为关注GNI(GNP),以分析世界各国的贫富差异。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1、低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通货膨胀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2、急剧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

当总价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3、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影响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巨额的利润。

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的通货膨胀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P143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财政政策:影响政府支出和收入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FiscalPolicy)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财政部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03971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