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1.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

(1)国有经济形式:(2)集体经济形式:(3)个体和私营经济形式:(4)合作经济形式:(5)联合经济形式:(6)中外合资经营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微观基础上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其特征可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畜牧业产业化的内涵和作用

(1)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产加销、牧工商、贸工牧、产学研、牧工教一体化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区域性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新型畜牧业经济体制。

(2)畜牧业产业化的意义:(1)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2)可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3)有利于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4)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5)有利于促进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6)有助于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3.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1.国外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1)纵向一体化:是指畜牧业企业同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部门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联合。(2)横向一体化:是专业方向相同的畜牧业企业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其他服务业而进行的经济联合。(3)网状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彼此渗透,互相交织而成网状结构的经营组织体系。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1)按照劳动产业链的主要动力和生产结构分:

①龙头企业带动型:②市场带动型:③企业集团型:④主导产业带动型:⑤科技推动型:⑥中介组织带动型:

(2)按照联合的紧密程度分:①松散型:②半紧密型:③紧密型:

3.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方式:(1)季节性生态畜牧业经营:(2)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集约经营:(3)工厂化生态畜牧业的集约经营:(4)现代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的经营:

4.组建畜牧业产业化的方法(1)扶持龙头企业:(2)建立产业基地:(3)培育销售市场:(4)提高科技水平:(5)完善服务体系:(6)运行机制创新:

4.畜牧业现代化

(1)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畜牧业,实现对传统畜牧业的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造,在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方面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能够最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以最少的投资,使畜牧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

(2)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1.装备现代化:2.技术现代化:3.观念现代化:4.管理现代化:5.人员知识化:

5.畜牧业生产结构

1.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本课程主要阐述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分类:(1)畜类结构:(2)畜种结构:(3)品种结构:(4)畜群结构:

3.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1)资源合理利用原则;(2)经济效益最佳原则;(3)满足消费需求原则;(4)促进生态平衡原则;(5)因地制宜原则。

6.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

1.畜牧业生产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配置。

2.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1)能合理利用各地区自然经济资源,规划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方向;(2)为确定国家投资的分配比例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各地区生产分工的优越性,改进和密切各地区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3)正确指导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而促进以各种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布局;(4)各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地区,实现机械化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7.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即劳资双方都应把注意力从赢余的分配转到赢余的增加上来。“经济大饼原理”(2)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3)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科学管理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四项科学管理原则(1)对工人操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凭经验的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使之取得最大的成就;(3)工人和雇主(或管理人员)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所规定的工作任务;(4)把计划职能从工长的职责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工长负责执行。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做了科学的分类,分为六大类工作:(1)技术工作(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工作(采购、销售、交换)(3)财务工作(资金的筹集和使用)(4)安全工作(财产及人员的保护)(5)会计工作(财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6)管理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将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管理既不包含在技术职能中,也不属于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中的任何一个职能,而是同其他五种职能并列的、自成体系的独立职能。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提出了实施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员工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8.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

1.社会人的假设。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经济人”,即认为工人工作是为了追求最高的工资收入。梅奥则把人假设为“社会人”,认为工人除了追求收入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如追求友情、安全感和受人尊重等。

2.士气的概念。古典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物质条件一定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梅奥认为,生产效率提高的首要因素是工人的共同态度即士气。

3.非正式组织。古典管理理论只承认正式组织,并把正式组织看作是达到最高效率的唯一保证。梅奥认为,在企业中除有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2)激励理论

(1)激励: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2)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3)动机:诱发、活跃、推动、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①激励因素是否具备、强度如何,对应着员工“满意”和“没有满意” ②保健因素是否具备、强度如何,对应着员工“没有不满意”和“不满意” 

(4)期望理论

(5)公平理论

9.管理的主要职能

(1)基本职能:1.合理组织生产力2.维护发展生产关系

(2)具体职能:1.计划:计划就是对组织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主要内容包括:2.组织:为确保制定出来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需要对组织中的个人与部门在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作出合理安排。3.领导:要实现计划目标,不仅需要组织,而且还需要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拥有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过程。4.控制:为了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将计划标准与实际运行情况相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

10.市场调查

(1)市场调查定义 市场调查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2)市场调查方法:1.观察法 2.询问法 3.实验法 

11.经营预测

(1)什么是经营预测:是指根据企业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状况所进行的预计和推算[1]。 

(2)经营预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预测等方面。 

(3)经营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 4、实际预测过程 5、检查验证 6、修正预测结果 7、报告预测结论 

12.经营决策

(1)什么是企业经营决策 :是指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或手段进行最佳选择的过程。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全部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工作中,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 

(2)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 1.产品决策 :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 2.价格决策: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条件,对产品定价方案的选择、优化的过程。 3.渠道决策 :是企业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决策,对一个企业来说,有时渠道决策正确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如果企业所设计的渠道与企业的实际不相适应,则会给企业发展造成障碍。 4.促销决策:是指能够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到促进销售的手段,是以各种方式传递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诱导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的一切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引发消费者的兴趣。 5.目标市场决策目标市场决策是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寻找能购买本企业产品(含服务)的顾客。 

(3)经营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问题在经营中所处的地位分 

1.战略决策 :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战略决策三要素 战略决策三要素是指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影响战略决策的因素,即战略背景战略内容战略过程。 战略背景是指战略执行和发展的环境; 战略内容是指战略决策包括的主要活动; 战略过程是指当战略面对富于变化的环境时,各项活动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战略背景,战略内容和战略过程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一个战略决策。 

传统战略决策模型 主要有:SWOT模型,除SWOT模型外,还有其他模型可同时用于战略分析和战略决策、如波士顿矩阵GE矩阵。 

  2.战术决策 :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等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具体经营问题、管理问题、业务、技术问题的决策。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 1、从调整对象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解决"干什么"去的问题,是根本性决策;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解决如何干的问题,是执行性决策。 2、从涉及的时 间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而战术决策则是具体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战略决策是战术决策的依据,战术决策是在其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决策的落实。 3、从作用和影响上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和发展,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则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二)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分 

  1.程序性决策什么是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 

程序化决策原则分析

  情况不明不决策:“情况不明决心大”是决策的大忌。为此,这里的“明”,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问题要明;信息要灵; 环境要明。只有一个方案不决策: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国外的决策者还把那种只拟定一个方案而没有选择余地的决策,讽刺为“霍布森选择”。为什么在决策过程中要拟定多种备选方案? 有利于拟定出好方案以供选择;有利于通过比较进行鉴别;有利于应付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有利于对决策目标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调查; 未经可行性论证不决策:孔子说“三思而后行”,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都是指凡事应多加考虑。按现代决策的概念,就是要埘备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价等。为什么要对备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呢? 可行性论证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 可行性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中间环节; 情绪不稳不决策: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之发生,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本身所控制。如果个体是决策者,那么他的情绪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看,大多数决策过程中,情感成分比重决不亚于理性成分。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重大政策未经试点不决策:在程序化决策中,重大政策出台前要进行局部试验,这称之为试点。重大政策出台前之所以要试点,有以下几个原因:有利于了解实情、深化认识,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掌握信息、科学预测,增强决策的可行性。

  2.非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 非程序化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掌握决策对象的有关资料,紧紧抓住决策的关键要素 2、听取不同意见,让下级参与决策 3、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创造性原则 4、只作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决策 

  (三)按决策问题所处条件不同分 

  1.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过程的结果完全由决策者所采取的行动决定的一类问题,它可采用最优化、动态规划等方法解决。决策者在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客观条件),而且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结果。 确定型决策应具备的条件(1)存在着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确定型决策的方法 (一) 线性规划法 (二)量本利分析法 

  2.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3.不确定型决策 :又称非确定型决策,非标准决策或非结构化决策,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方法有: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13.畜牧业企业计划体系的内容

畜牧业企业计划按期限长短好作用方式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阶段计划。三种计划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全面规划了畜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亦称远景计划,是关系到组织发展远景的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服务的,其目的是扩大和提升组织的发展能力。 

长期计划与战略管理的区别 

  两者都涉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都要为企业确定总体目标。但有明显差异: (1)长期计划的依据是现在或过去的计划,即与现在或过去的状态有关;战略管理基于对将来趋势、数据、变化的预测,着眼于未来,更具前瞻性。(2)制定过程不同。一般说,长期计划自下而上,战略管理则自上而下,由最高层来做。(3)心理状态不完全相同,制定长期计划,有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容易多考虑有利因素,少考虑不利因素。战略管理既评价最好的情况,也估计最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比较现实,视管理人员的不同情况,心理状态也会不同。(4)从反映的内容看,两者构成形式不同。长期计划往往是组织计划的合并或折衷。战略是为整个组织提供一个清晰和严谨的发展方向,保证组织整体效益的最大化。(5)推动力不同,长期计划以数据和指标为基础,强调投入与产出。制定战略主要强调经营理念和战略意向。

畜牧企业长期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计划②企业改造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③生产能力利用计划④人才开发和职工培训计划⑤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发展计划⑥职工生活福利设施计划,规定职工宿舍、托儿所、医院、俱乐部、食堂等公共设施的发展计划。

2、年度计划:由企业的年度销售、生产供应财务、成本等计划构成的综合性计划。它是长期经营计划的具体化和实施方案。

  年度经营计划一般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①销售计划:②生产计划:③劳动工资计划:④新产品试制计划:⑤物资供应计划:⑥产品成本计划:⑦财务计划:⑧技术组织措施计划:⑨其他计划:包括设备维修计划工具生产计划、动力计划、动能生产计划和运输计划等。

3、阶段计划:是确定畜牧业企业分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计划。

14、畜牧业主要计划指标

1、畜禽数量增殖指标:是反映畜牧业经营规模、发展速度、生产成绩以及畜群结构的指标。还用于考核衡量畜禽生产阶段的工作成绩。(1)母畜繁殖率:是衡量母畜繁殖能力和饲养管理成果的一项指标;(2)仔畜成活率:是评定仔畜培育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3)繁殖成活率:是衡量畜群繁殖和仔畜培育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4)牲畜总增率:是衡量牲畜总增头数增长水平的一项生产指标;(5)牲畜纯增率:反映畜牧业再生产中畜群扩大再生产的程度;(6)家禽孵化率:是衡量家禽种蛋孵化效果的一项指标;(7)雏禽育成率:评定雏禽培养成绩的一项指标。

2、畜禽质量指标:是衡量畜禽品质、生产性能、畜牧企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1)良种和改良牲畜比重:反映企业牲畜的质量状况和生产水平;(2)牲畜出栏率:是衡量肉用牲畜或肉用为主的牲畜生产水平与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3)牲畜出栏平均体重:是衡量肉用牲畜生产水平的一项质量指标;

3、畜产品指标:是指畜牧企业各种畜产品产出数量和质量的总和。(1)胴体重:反映肉用牲畜生产水平的一项指标;(2)屠宰率:是评定肉用畜禽生产力的一项指标;(3)畜肉率:衡量肉用牲畜产肉性能的一种指标;(4)净肉率:衡量肉用牲畜产肉能力和屠宰质量的指标;(5)净毛率:衡量羊毛质量的一项指标;(6)乳脂率:衡量乳品质量的一项指标;(7)产蛋率:衡量蛋鸡产蛋效率的一项指标。

4、畜禽产品销售指标(商品指标):是衡量畜牧企业商品化规模和程度的指标。(1)牲畜商品率:衡量畜牧企业生产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指标;(2)牲畜出售率:衡量畜牧业生产单位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一项指标。

15.畜牧业计划的编制

(1)编制计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平衡性原则。(2)计划编制的方法:畜牧业企业编制计划的常用方法是平衡法,是通过对指导计划任务和完成计划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得两者的相互平衡。(3)编制计划的依据:定额——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 

16.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条款

1、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3)合同是以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4)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

2、畜牧业合同的主要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和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17.畜牧业生产运行管理

*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运作系统战略决策 是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要求出发对生产运作系统进行战略定位,明确选择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管理 根据生产运作系统战略管理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具体进行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投资建设。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人力资源开发九大特性:①不可剥夺性:②生物性:③社会性:④时效性:⑤资本积累性:⑥激活性:⑦能动性:⑧载体性:⑨个体差异性:

19.什么是经济核算 :是指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20.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 ①生产消耗的核算,又称生产成本的核算,②生产成果的核算③资金的核算④财务成果的核算

21.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

    什么是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1]。 无形资产的特征 ①非实体性②垄断性③不确定性④共享性⑤高效性

什么是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22.什么是硬评价方法 :硬评价是相对软评价而言的。硬评价方法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出来。硬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1)硬评价方法的优点 1)可以摆脱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对于复杂或多变的过程,还可借助现代先进工具,来解决庞大数据复杂运算问题,提高了评价的可行性和时效性。(2)硬评价的缺点 1)在数据不够可靠或者难以量化的项目中,硬评价结果就难以客观和准确。 2)另外,硬评价过程不够灵活,难以发挥人的智力对评价的作用。 

23.什么是软评价方法 :软评价方法也称专家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和评价,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判断结果往往是模糊的,很难精确做出判定的结果。 软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1)软评价方法的优点 1)不受统计数据的限制。 2)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经验,综合更多的因素,把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避免或减少统计数据可能产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3)另外,当评价所需的数据很不充分、不可靠或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时候,软评价能做出更有效的判断。随着新学科的发展和模糊数学的应用,大大推动了软评价技术的应用。 (2)软评价方法的缺点 1)评级结果容易受评价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和经验的局限,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素质。 2)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不够,特别是在不够民主的环境中,专断的主观判断经常造成严重的不公平。

24.畜牧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经济效果:把“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人之比”称为经济效果。 

  应当指出,对上述经济效果概念及表达式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成果和劳动消耗相比较是理解经济效果的本质所在。 2.技术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有好坏之分,比如环境污染就是生产活动的坏的效果,或者叫负效果。3.经济效果概念中的劳动消耗,包括技术方案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 

什么是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5.边际收益

(1)边际收益的定义 :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边际收益递增,也称边际效用递增,边际报酬递增:是指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随着知识与技术要素投入的增加,产出越多,生产者的收益呈递增趋势明显。这一规律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生产要素简化成知识性投入和其它物质性投入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26.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一般原理

(1)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企业经济核算(主要是统计会计)提供的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以不断寻求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1、企业经营方针经营决策2、人员配备劳动效率3占用资金资金运用4、生产耗费和成本升降5、企业收入和经济效益

(3)经济活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对比找出差距2.研究查明原因3.计算确定影响4.总结提出建议

(4)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相同点在于“分析”,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区别主要在: 1)对象与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分配等。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除了财务活动,还有生产活动。2)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企业会计报表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包括企业内部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3)分析的主体不同。财务分析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可以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或对企业感兴趣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经济活动分析通常是一种经营分析,分析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或职工。

27.畜牧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生产结构分析;饲料消耗分析;劳动力利用分析;资金利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工作和产品质量分析;产品成本分析;投资效果分析。

28.什么是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什么是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考试复习重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