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职能与核算方法
1. 会计是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具有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
2. 记帐、算帐和报帐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的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是核算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可验证性;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3. 会计监督的特征: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4.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5. 会计主体主要是规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法律主体),也可以是非法人。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通常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6.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原则(即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7.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在某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比较的差额,一般通过利润表反映,由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
8.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明确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该等式是会计工作中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9. 记帐方法:复式记帐法和借贷记帐法。当企业发生具体经济业务时,应该计入帐户的借方还是贷方,则需要根据帐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来决定。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0.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帐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帐户刻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1. 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的内容: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及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12. 记帐凭证必须具备的内容:记帐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及编号;经济业务摘要;记帐符号、会计科目和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和有关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13.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14. 会计帐簿按用途不同,分为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和备查帐簿。分帐簿又可分为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
15. 对帐的内容: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实核对;债权债务核对。
资产的核算
1. 企业的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待摊费用、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2. 银行结算方式包括银行支票、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异地托收承付和信用证等。
3. 银行保函主要包括的内容:担保人、被担保人、受益人的名称和地址;开立保函的依据; 担保的最高限客和使用货币;担保的责任; 要求付款的条件;有效期限等。施工企业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银行保函主要包括:投标保函、借款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付款保函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等。
4. 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5. 企业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企业的预付款项包括: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应收帐款的范围: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按其是否计算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
6. 银行贴现计算公式: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7.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8.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均不再提取折旧。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因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9.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折旧额=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帐面余额×年折旧率
(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10.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权等。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存在实物形态;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是使用而不是出售;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11. 商标权的有效期限是十年;非专利技术具有经济性、机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12. 其他资产包括:长期待摊费用、临时设施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包括国家批准储备的特咱物资、银行冻结存款以及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
负债的核算
1.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施工企业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2. 流动负债按产生的原因分类:借贷形成的流动负债;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利润分配产生的流动负债;按应付金额是否肯定可分为: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予以估计的流动负债。
3.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等。根据长期资金筹措方式的不同分为应付公司债券和长期应付票据两类。
4. 当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发行,称为溢价发行;当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发行,称为折价发行;当票面利率与银行利率一致发行,称之为按面值发行。
5.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混合重组方式。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1.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都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别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得得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
2.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
3. 按企业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企业可划分为非公司企业组织形式和公司企业组织形式。非公司企业组织形式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组织形式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4.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在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必须达到5人以上,公司帐目必须公开。
5. 资本公积具体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
6. 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净利润的10%,当其累积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提取比例为净利润的5%~10%)。盈余公积的用途: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成本与费用的核算
1.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费用的基本特征: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
3. 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4. 费用确认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费用确认的标准: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按费用与收的联系加以确认;直接作为费用确认;按系统、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
5. 费用计量标准是实际成本。
6. 工程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包括物化劳动的耗费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耗费。工程成本包括直接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
7. 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以单项建造合同作为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对合同分立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对合同合并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8. 工程成本核算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建立适当的施工管理组织体制;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9.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和盘点制度;制定或修订企业定额;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建立工程项目台帐。
10.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资本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期间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资产减值准备;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其他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
11. 工程成本的计算方法: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或按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未完工程预算成本一般采用“估量法”(也叫约当产量法)。
工程实际成本=月初施工费用余额+本月施工费用发生额
本月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月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月施工费用发生额-月末未完工程成本
12. 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董事会费;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诉讼费;税金;矿产资源补偿费);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排污费、绿化费、技术转让费、研究与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购销业务的应酬费;损失或准备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况损失;相关手续费;其他财务费用。
收入的核算
1.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特点有: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 按收入的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企业营业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换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收入。
5. 建造合同的特征:先有买主,后有标的,建造资产的造价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确定;资产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所建造资产的体积大、造价高;建造合同一般为不可撤销合同。
6. 合同分立应具备的条件: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辩认。
7. 合同合并的条件: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该组合同密切相关,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
8. 合同收入包手初始收入和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
9. 当期完成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实际合同总收入-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
当期不能完成的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利润的核算
1.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诗篇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表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3. 营业收入包括工程结算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作业收入、材料销售收入、多种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营业税金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4.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6. 所得税核算采用的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划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7. 利润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延续弥补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后用税后利润弥补);提取企业公积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未分配利润。
企业财务报表列报
1.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2. 财务报表列表编制和基本要求:以企业持续经营作为编制基础;列报项目一致;重要项目单独列报;报表列示项目不应相互抵消;报表列报项目与上期报表列报项目具有可比性;其他相关要求(包括对表头要素的要求及对编制周期的要求)。
3. 财务报表列报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4.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一种静态报表。其作用主要有: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总量及其分布情况;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净资产的数额以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
5.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资产负债表由表头和基本内容(正表)两部分构成,其格式主要有帐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6.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其主要作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情况以及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表明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企业损益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利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利润表正表的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7.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8.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现金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三个月)、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的短期投资。
9.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要求:应当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列报现金流量;应当分别按照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总额列报;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索赔等特殊项目,应当根据性质、分别归并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单独列报;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10. 现金流量的分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1. 现金流量表由正表和补充资料组成。正表包括五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分别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补充资料包括三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1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包括表头和正表。
13. 财务报表附注是指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其披露顺序:编制基础;遵循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事项的说明。
财务分析
1. 财务分析的方法:会计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综合分析。
2. 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其步骤:阅读会计报告;比较会计报表;解释会计报表;修正会计报表信息。会计比较的方法: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3.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比率分析形式:百分率、比率、分数;比率分析指标:盈利能力比、营运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和发展能力比率等。
4. 因素分析法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素分析法根据其分析特点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
5. 在综合分析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特点是将若干反映企业盈利状况、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结合盐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来综合反映。
6.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影响其因素的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7.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8. 企业运营能力的比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
9.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周转越快,反映企业销售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10. 流动资产周转率通常用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来表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额÷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平均流动资产余额×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额
11. 存货周转率指标有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两种形式。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主营业务成本
12. 应收帐款周转率用来测定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收回赊销帐款的能力,通常用应收帐款次数和天数两种形式表示。
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3. 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
14.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为50%比较合适,有利于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若大于100%,表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警戒线)
15.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货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速动比率为1说明企业有偿债能力,低于1说明偿债能力不强,指标越低,偿债能力越差。
16.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是2),影响流动比率的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
17. 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18. 企业状况与经营成果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运能力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发展能力分析(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筹资管理
1.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资金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使用费。
2. 资金成本率=资金使用费用÷【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筹资净额)
3. 资金成本的主要作用表现: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
4. 影响资金成本的因素: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报酬率、企业融资规模和资本市场的条件。
5. 资金成本的计算包括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个别资金成本是指使用各种长期资金的成本,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企业以个别资金成本为基数,以各种来源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计算以各种方式筹集的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
6. 短期负债筹资最主要的形式是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帐款等。“net45”是指在45天内按发票金额付款;“2/10、1/20、n/30”表示,信用期为30天,在信用期间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2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折扣,超过20天全额付款。
7. 短期银行借款分为无担保借款和担保借款。无担保借款涉及的信用条件:信贷额度;周转信贷协议;补偿性余额;偿还条件;其他承诺。短期银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收款法、贴现法、加息法。
8. 对临时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筹资策略的类型:稳健型筹资策略;激进型筹资策略;折中型筹资策略。
9. 长期负债筹资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债券筹资、租赁筹资、可转换债券筹资。
10.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的条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法人资格;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用途属于银行贷款办法规定的范围;借款企业具有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相应的经济实力;具有偿还垡的能力;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健全,资金使用效益以及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在银行设有帐户,办理结算。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有三类:一般性保护条款、例行性保护条款、特殊性保护条款。长期借款的利率可采用:固定利率、变动利率、浮动利率。偿还方式有: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定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每期偿还小额本金及利息,到期偿还大额本金;定期等额偿还本利。
11.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必须具备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无,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 的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所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12. 租赁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优点为: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结合的筹资方式,能够迅速获得所需长期资产的使用权;可以避免长期借款筹资所附加的各种限制性条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由有经验和对市场的租赁公司承担,可以减少设备引进费,从而设备取得成本;租赁费中的利息、手续费以及融资租赁设备的折旧费均可在税前支付,可以减累所得税负担。
13. 融资租赁的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
14. 长期股权筹资包括优先股筹资、普通股股票筹资、认股权证筹资。
15. 优先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优先权;优先股股息率是固定的。优先股筹资的优点:优先股是公司的永久性资金;优先股的股利标准是固定的;优先股的发行,不会改变普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发行优先股能提高公司的举债能力。
16. 股票上市的目的: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风险;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便于筹措新的资金;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便于确定公司的价值。股票上市的条件: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司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倔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虚假记载;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17. 普通股筹资与负债筹资方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普通股没有到期日,不需归还,是公司的一种永久性资金;普通股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是公司举债的基础,并能够反映公司的实力,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可以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从而扩大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
18. 认股权证是指由发行人所发行的附有特定条件的一种有价证券。其实质上为一权利契约,其交易是一种期权的买卖,是以股票或其他证券为标的物的一种长期买进期权;其目的是将认股权证作为“甜头”来吸引投资者。
流动资产财务管理
1. 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有价证券是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企业置存一定数量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2. 现金管理的内容:目标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现金收支日常管理和闲置现金投资管理等。
3. 目标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随机模式。成本分析模式下的企业持有现金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其三项成本之和最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下的现金持有成本等于置存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
4. 加强现金收支管理除了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外,另包括:加速收款;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合理使用现金浮游量;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5. 企业闲置现金只能投资于流动性强、风险低、交易期限短的金融工具中,以满足现金的持有动机。企业可以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国库券、可转让大额存单、回购协议等。
6. 应收帐款非正常增长对企业的影响:造成企业资产虚肿;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应收帐款的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帐成本三部分。
7. 设定信用标准常用的是5C评估法和信用评分法。5C评估法的具体内容: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8. 防范与控制应收帐款的坏帐风险,可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弥补坏帐损失的准备金制度;做好日常应收帐款的核算工作,定期与客户对帐;加强帐龄分析;加强对客户偿能力与信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客户的信用条件;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催收帐款的程序:信函通知、电话催收、派员面谈、法律行动。常见的讨债对策有:讲理法、恻隐术法、疲劳战术法、激将法、软硬兼施法等。
9. 一般情况下,存货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存货的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存货的总成本。取得成本包括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0. 订货成本=存货年需量÷每次进货量×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订货固定成本。
购置成本=存货单价×存货年需量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成本×(每次进度量÷2)
经济采购批量=根号(2×订货成本×年采购总量÷单位成本)
11. 存货资金占用量的测定方法:周转期法、分析法、比率法和余额法。
采用周转期法:存货资金占用量=平均每天周转额×周转期
采用分析法:存货资金占用量=(存货上年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1+本年度生产增长率)×(1-本年度存货周转加速率)
采用比率法:存货资金占用量=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销售收入资金率
或存货资金占用量=本年度产品成本总额×成本资金率
或存货资金占用量=本年度销售利润总额×利润资金率
销售收入资金率=(上年存货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额)÷上年实际销售收入总额×(1-本年度存货周转加速率)
成本资金率=(上年存货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额)÷上年实际成本总额×(1-本年度存货周转加速率)
利润资金率=(上年存货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额)÷上年实际销售利润×(1-本年度存货周转加速率)
12. 存货ABC分类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分类的标准主要有:金额标准和品种数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