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总复习(重点)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资料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概念

一、       什么是心理咨询【识记】

心理咨询是一种为存在心理或行为困扰的正常人提供心理帮助的专业工作。简言之,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是心理咨询的两大任务,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是一种具有很严格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的专业工作。心理咨询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职业化工作。

心理咨询的特点:【领会】

(一)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

1、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心理和行为上的难题或困扰。咨询关心的是存在这些问题的来访者自己对遭遇事件的认知、感受和行动应对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将来访者的问题看作他自己的心理、行为领域内的问题而不是其他(社会、环境和他人的问题)。

2、咨询处理的是来访者内在的心理内容。咨询提供的帮助不在于解决来访者具体的生活事务,也不直接干预来访者的决策;而是关注来访者内在的需要和价值冲突、认知和情绪等,注重启发来访者的反思和领悟,让其变得更有力量和能力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更有效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二)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只要是寻求咨询的来访者,肯定都存在某种心理或行为上的困扰,实际上还会有一些存在某种心理障碍的人。但是,不能由此推论来访者就是不正常的心理病人。

1、任何人遭遇心理和行为难题或困扰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心理困扰患者,寻求咨询是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表现,是现代人需具备的素质。

2、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无病假设”,咨询对象中没有病人。在一个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咨询师眼里,咨询对象中是没有病人的,即将疾病正常化。

(三)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关系发展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

从社会化的角度看,人是关系的产物也是关系的存在,包括与个人、与群体和与社会的关系。真诚、信赖、尊重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赖以进行和产生效果的背景和条件。

(四)心理咨询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

首先,心理咨询所依据的理论不仅仅限于心理学,至少还包括精神医学;其次,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员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和通常的心理学专业学习不一样,其中含有大量的自我体验、接受咨询、实务训练、实践督导等内容。再者,心理咨询对从业人员个人有独特的要求;最后,心理咨询有自身非常严格的道德要求和专业规范或准则。

二、什么不是心理咨询【领会】

(一)只在表层探讨不是咨询性谈话

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有三个特点一是个人化;二是深入化;三是过程化

(二)只解决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不是咨询的唯一目标

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就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个人化、具体化的探讨,澄清这些问题背后的东西,启发来访者感觉里面的情绪,理清内在的冲突等,反思自身存在的成长问题,以期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改变。即“助人自助”。

(三)不尊重来访者、忽视来访者的觉悟和能力不是咨询的态度

虽然许多咨询理论家都认同咨询中有教育的成分,有时需要引导来访者做一些学习,介绍一些知识,但却不能以教导者的姿态进行。

(四)来访者缺乏自身的领悟难以达成真正的改变

咨询应着眼于来访者自身的领悟,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性的改变。

(五)来访者在咨询中不需要同情

同情含有两个危害咨询功能的因素:第一,同情有时会产生一种上对下的不平等关系,有时会潜含着对被同情者的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有伤害的想法和行为的认同。第二,对一些以博得同情来平衡自己、不做积极改变的来访者,同情有强化或肯定的作用。

咨询不是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角度去帮助别人,所以咨询中通常不用道德性的评价和判断。遵循“无病假设”,咨询中也不用医学性的判断。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一致性【识记】

1、助人性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2、助人过程和方法上的一致性;

3、助人关系和职业准则上的一致性。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对区别【识记】

1、服务对象——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或业已恢复与正在恢复的“病人”,而心理治疗服务的对象往往是有精神障碍的人。

2、助人者——心理咨询工作者主要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和临床的训练,而心理治疗工作者则侧重在病理心理、精神医学等方面的专业和临床训练。

3、服务机构——心理咨询主要由一些组织内部如学校、部队,以及包括医院在内的少数社会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心理治疗主要由精神科医院和一些综合性医院中的心理治疗部门提供服务。

4、历史渊源——心理咨询的起源基本是一条心理学的线索,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职业指导运动和心理卫生运动,以及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研究和心理测量的发展联系密切;而心理治疗的起源还有一条精神病学建立的线索,可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后,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和对待的改变直至现代精神病学的建立。

四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

(一)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

1、个别咨询 

咨询师面对的是一个来访者,建立起一个一对一的咨询关系。

2、团体咨询

咨询师面对的是由多个来访者组成的一个团体,咨询中侧重在团体动力的资源。

(二)当面咨询和电话咨询,广场咨询和网络咨询(依据目前咨询采用的主要途径或形式分类)

1、当面咨询  当面咨询简称“面询”,是在专门的咨询室内直接面对来访者进行的咨询。面询是咨询的基本形式,通常意义上的咨询都是指面询。

2、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通常被称作“心理热线”,也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咨询方式,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以电话为媒介进行即时性的沟通和探讨,协助来访者解决所提出的心理困扰。电话咨询一般限于简单的支持性帮助,若发现深层次问题依然要转入面询。

3、广场咨询和网络咨询  广场咨询是我国的一个特有形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咨询。通常是在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大型活动中采用,数量不等的咨询师在公开场合进行咨询,类似医院搞的大型义诊。网络咨询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咨询形式,近年来我国一些专业咨询师和咨询机构也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包括对登录的“来访者”以网络为媒介提供咨询或心理测验。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任务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任务

(一)心理咨询的治疗性任务【识记】

具体是协助和促进来访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达成醒悟,减轻或消除一些问题带来的诸如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困扰,解决或矫正一些“症状”性的问题,重新获得心理或心身的平衡与和谐。

(二)心理咨询的发展性任务【识记】

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协助下,对所产生的困扰渐次深入地进行自我探索、领悟并产生行为上的改变,达成迈向健康成长或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的关系

(一)两种任务的关系:【领会】

心理咨询中的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咨询过程中,对所谓寻求“发展”的来访者,不要忘了其里面可能存在的情绪、甚至人格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对所谓寻求消除症状要求“治疗”的来访者,不要忘了他们的症状在应付生活现实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协助他们面对现实,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关于预防与治疗、积极与消极、面向大多数与面向少数、发展心理咨询与健康心理咨询的区分问题:【领会】

一些人认为:在学校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属于发展性、预防性的,是积极的;而心理咨询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整体上就是治疗性的、滞后性的,是消极的。这是有失偏颇的:其一,心理咨询提供的帮助是非常积极的;其二,心理咨询是心理保健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三,心理咨询既需要也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因为所有人都需要关注,任何人都有在某个时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

另外,还有人将心理咨询机械地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也是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因为发展和健康问题是密切联系、难以分开的。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意义

A.心理咨询应具备的专业条件:【识记

①清楚地界定咨询师的角色;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③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术;④有依据专业指定的服务权责;⑤有特定的专业伦理规范;⑥有监督实施的专门工作机构。

B.心理咨询伦理意义的核心问题:【识记

为来访者负责,最大限度地维护来访者的权益。

C.心理咨询伦理中的主要问题:【识记】  专业咨询关系、专业能力、保密等。

一、咨询关系与伦理

(一)咨询关系的基本特质【领会】

首先,咨询关系应是一种尊重、真诚、信任、支持的关系。咨询师在咨询中是有专业特权的,也会被来访者放在一个权威的位置上,咨询师必须小心这一点,避免权威的态度。

其次,咨询关系的性质应是一种鼓励及培养来访者成长的关系:咨询师的行为须能鼓励和培养来访者的成长,增强其应对生存挑战的信心和能力,咨询师应信守这一角色,不得替来访者做决定,以免养成来访者的依赖性。

(二)咨询关系的专业限制【领会】

首先,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应是力所能及的;如果咨询师发现自己缺乏能力不能提供专业服务,不得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而要转介给更合适的咨询师。

其次,咨询关系在专业上应是纯洁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就是一名专业助人者,不带有其他专业色彩或身份,咨询师应避免多重角色,包括不能和自己的朋友、亲属、同事等建立咨询关系。

(三)咨询关系的道德性【领会】

首先,不能与来访者发展超越专业关系之外的私人关系;

其次,应避免可能造成来访者身心伤害的任何不道德行为;

最后,按专业标准收费。

(四)咨询关系的保密性【领会】

首先,咨询关系属于一种秘密关系;

其次,保密的限度问题: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需要对来访者解密。一是在纯专业领域内,接受督导或与同事商讨个案咨询中的问题,这些都是为了给来访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二是当来访者的改变需要其他协助者介入时,这时必须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三是当这种保密在现实上危及来访者的人生安全或对他人、社会安全有严重威胁时,出于保护来访者或其他人需要解密,这时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或规定。

二、咨询过程与伦理

有关咨询过程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

(一)来访者的决定权【领会】

首先,来访者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咨询和选择咨询技术。

其次,来访者有权利参与咨询目标的确定。

(二)来访者的知晓权【领会】

首先,要提供给来访者完整、客观和正确的信息;

其次,危险性的告知。

(三)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和安全【领会】

首先,咨询师应从来访者出发采取干预行为。

其次,采用有危险的咨询措施要有补救或保护措施。

最后,使用专业沟通特权不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专业沟通特权:在保密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准则允许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来访者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私人探讨,被称作专业沟通特权。

三、咨询结果与伦理(咨询结果的伦理问题)【领会】

咨询中治疗性和发展性两大任务的完成应带来来访者的改变和自我成长,这也可以视为咨询的主要目的,有人通俗地将其概括为四个字——助人自助,这里面就包含了咨询结果的伦理问题。

咨询中不是咨询师在改变来访者,而是来访者在改变他自己,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咨询师要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意愿,要不要咨询是来访者的权利,要不要改变也在于来访者的个人意愿,咨询师只是从专业的视角提供专业咨询技术的协助,而不能替来访者做改变的决定。

从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出发,就要充分尊重来访者有建立、维护和追寻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权利。

四、咨询理论与伦理【领会】

(一)系统的咨询理论的五个要素

①关于人性的假设;②关于人的发展和变化的概念;③对咨询目标的界定;④关于咨询过程的分析,包括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角色、咨询过程和技术;⑤实证研究,包括案例分析的支持。

(二)影响咨询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咨询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受到所学理论和专业训练的影响,又受到自己个人的经验、价值观的影响。

五、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问题

(一)未成年学生和监护人的权利【领会】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通常不需承担个人行为的法律责任,而由其监护人来承担。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的权利,也要尊重和接纳父母的愿望和想法,但是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特殊的处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权益。

(二)自愿与主动干预【领会】

心理咨询遵循自愿原则,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例外。如在学校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实施主动干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对干预对象造成伤害。

(三)角色冲突【领会】

处理角色冲突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不可避免的一个挑战。角色冲突会带来咨询关系建立的困难,受助学生对学校咨询师的定位和期待就会产生冲突,咨询师的自我定位也有这种情况,即使再注意摆正角色,长期在教师系统中所受的体制影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显现。

角色冲突还会带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评估和干预措施上的困难。学校咨询师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加强咨询师的角色意识和感觉,至少在咨询关系中应最大限度的放弃或避免其他角色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咨询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不自觉地受到其他角色影响要能够及时觉察和调整。

(四)保密与解密【领会】

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同样适用于校内的学生咨询,包括特定情况下的解密。另外,学校里的心理咨询有两种特殊的情况需要严肃对待:一是作为未成年孩子监护人的父母有一定的权力了解孩子接受咨询的情况;二是学校领导或学生管理部门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也有一定的权力知道接受咨询的学生的情况。

(五)专业能力【领会】

从职业道德来说,只接受成人心理咨询训练的咨询师,在没有受到儿童咨询特殊训练的情况下,是不能对儿童进行咨询的。

(六)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领会】

和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一项特别的职业道德要求,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良好合作,使受助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

其次,处理好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与咨询理念的差异上。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一、西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形成【识记】

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代的事情,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心理卫生运动、职业指导运动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及治疗实践。

二、       西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识记】

    专业组织的成立;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三、       我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识记】

我国古代有宝贵的心理健康思想,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在西方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而且从一开始就和学校咨询相互联系。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

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包括普通心理学咨询理论特殊心理学咨询理论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三大类;

普通心理咨询理论分为心理动力取向关系与经验取向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理论三大类。

第一节普通心理咨询理论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理论

心理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重视个体内心不同心理力量的相互作用,及潜意识对人的影响,强调过去尤其是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意义。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产生于19世纪末传播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

1、人性观【领会】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根本上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所控制的;人具有生和死的本能。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控制,依据享乐和避免痛苦两原则而行动。该理论还认为人是一个能量守恒的系统,能量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分配和转换,一旦三个“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2、主要概念【领会】

1)精神活动的三个区域: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是个体可以觉察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是指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

潜意识是个体无法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

3)人格发展:弗洛伊德从性心理发展的角度,将人格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满足的生理器官也随之变化。

①口腔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影响人格形成;③性器期(3~6岁):恋父(母)情结期;④潜伏期(6~12岁):社会化时期;⑤性征期(12~18岁):满足性欲、繁衍后代。

4焦虑:焦虑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个关键概念。焦虑是由被压抑的精神力量转化而来的。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会经常出现矛盾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焦虑,焦虑是警告信号,警告自我有了危机。

焦虑的种类: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质焦虑;③道德性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当个体的自我无法借助理性用直接的方法去控制焦虑时,就逐渐发展出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方式,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它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自动反应,主要功能是减轻焦虑程度,保护自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按照成熟程度依次为自恋性防御机制幼稚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成熟性防御机制四种。

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

1否定;②歪曲;③投射

幼稚性防御机制包括

①内摄;②退行;③幻想;④退缩;⑤躯体化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包括:

①隐抑;②隔离;③转移;④反向;⑤抵消;⑥补偿;⑦合理化;⑧自居

成熟性防御机制包括

①升华;②理智化;③幽默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在于促进个体自身人格的成熟与完善。其中心不只在于减轻咨询对象的精神症状,而在于改进个体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使个体的个人生活更有意义。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使个体的潜意识被意识到;②使自我的力量得到增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基于现实而不是本能的渴求与不理性的内疚。

2)咨询师的角色

前期的“空白屏幕”和后期的支持性干预。

空白屏幕:强调咨询师的匿名立场,防止自我表露,对移情保持中立。

3咨询技术:主要可以分成收集信息的技术和干预技术两大类。前者以自由联想为代表,后者以解释为代表。具体有:

①结构化:在咨询过程中,要保持各个方面的稳定,稳定的结构是产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

②自由联想:自由联想的基本要求是,让来访者集中注意头脑中“流出”的任何念头、意向或思想,不用意识指导思维,不对出现的东西进行任何评价,随时说出这些意念。

③解释:解释是精神分析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潜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或使来访者领悟其症状的真正含义,解释都是必不可少的。解释的目的是让来访者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潜意识的内容变成意识的。

④梦的分析:弗洛伊德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潜意识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认为睡眠时自我的控制力减弱,潜意识中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通往潜意识的王牌途径,是人的愿望迂回的满足。

⑤抗拒(阻抗)的分析:在自由联想中,弗洛伊德发现来访者的联想并不“自由”,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使治疗重新偏移,他把这种现象称为“阻抗”。阻抗可分为五种:潜抑性阻抗、移情性阻抗、继发获益性阻抗、反复冲动性阻抗和超我阻抗。

⑥移情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分析是让来访者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过去的情感和冲突从潜意识的深处浮现出来,实际上出现了情感的回归。当来访者重新体验这些情感时,会出现依恋咨询师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移情”。通过移情来帮助来访者增进自我认知正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工作。

二、阿德勒疗法

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内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他将以生物学为定向的本我心理学转向以社会文化为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1、人性观【领会】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把人格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他强调人的行为具有目的,认为人的未来的方向比过去更重要,人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来访者是在成长中受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励来改变错误的自我信念。

2、主要概念【领会】

1)虚构目的论

2)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主要目标是发展来访者的归属感,帮助来访者采取具有社会兴趣和团体感觉的行为方式。

2)咨询师的角色:阿德勒认为咨询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咨询师是来访者的助人为乐的朋友,和来访者是平等的、合作的、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关系。来访者从合作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咨询过程:①建立合作的咨询关系;②发掘来访者的心理动力;③鼓励自我认识——通过解释产生顿悟;④帮助来访者做出新的选择——重新定向和再教育。

4)咨询技术

基本技术:①复述;②反映;③猜测与假设;④解释;⑤非言语行为;⑥即时性;⑦对质;⑧矛盾意向;⑨创造意象等。

特别技术:①澄清;②自我控制;③角色扮演;④揭穿老套的游戏;⑤情感开关;⑥鼓励;⑦欲擒故纵;⑧取悦;⑨躲避问题小孩;⑩早期记忆、家庭作业等。

二、关系与经验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

关系与经验取向的心理咨询重视人的主观经验世界和主观感受到的生存状态,也被看作是一种“存在主义”倾向的咨询,其思维方式基本上是现象学的,咨询中尤其注重咨询关系的作用、以及来访者的体验和感受,对当今各种强调经验的咨询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由罗杰斯创立的,它最初的名称是非指导性治疗,以区别于以诊断、解释、分析个体过去经验为主的治疗方法,以及区别于以精神分析和以言语为指导的咨询的方法。

1人性观【领会】   

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人的取向是成长,是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人各有潜质,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独特个体、有本身的尊严的;人有能力产生自觉,认识和主掌自己的命运;人对自己有一定的信任;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概念所影响。

2、主要概念【领会  

1)人的主观世界——现象场:

2)实现趋向

3)机体智慧

4)自我概念

5)价值条件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咨询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协助来访者的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目前与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2)咨询师的角色:以人为中心疗法以咨询师本身的个人存在方式与态度为基础,而不是利用技术去指挥来访者。认为咨询中策略与技巧是次要的,咨询师这个人是首位的。

3)有效咨询关系的条件:第一,来访者自身存在并认识到自我概念上的矛盾之处;第二,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咨询师在人格与态度上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真诚一致;②无条件的积极关注;③准确的共情理解:即咨询师从情感上要设身处地地与来访者一起对来访者的经验情绪产生共鸣反应。

4)咨询技术:反对将咨询技巧化、结构化和程序化。以建立关系策略为主,但仍将咨询师的真诚、尊重、温暖、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共情的理解等素质放在首位。

(二)完形疗法

完形疗法又称格式塔疗法,由德国精神病学家F.皮尔斯和其妻L.皮尔斯在20世纪40年代创建。这是一种注重心理与生理功能的统合,强调觉察和统合的体验的咨询理论。

1、人性观【领会】 

人性观以存在主义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人类有一种致力于追求思想、感觉及行为的完整与统一的趋向,健康的人就是各部分协调统一的人。社会教化使人压抑和否认自己的需求。人只有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才能有效应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2主要概念【领会】

1)此时此刻

2)未完成事件

3)逃避

4)神经症的层面

5)接触与抗拒接触

6)能量与能量受阻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  

总目标:认识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人格的整合和自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重要目标:提升来访者的自我觉察能力。

2)咨询师的角色:咨询中并不强调技术。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鼓励来访者关注自己当前的感觉能力。

3)咨询技术:完形疗法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练习技术,如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心理剧;另一类是体验技术,常用的有:梦的工作,语言的变化,面质,家庭作业等。

三、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

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是一批心理咨询家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咨询中更注重来访者的行为及其表现,以及信念,思考方式等理智层面的作用。其实,当代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并不忽视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对咨询关系、对来访者的感受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拉札鲁斯、米勒等。行为疗法以行为为导向,帮助人们采取明确的步骤去改变行为与思想。20世纪后叶发展出的许多治疗技术,特别强调认知过程。

1人性观【领会】   

以人类行为的习得理论为出发点看待人性。认为人是社会文化制约下的产物,人的特性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2主要概念【领会】

1)科学方法:崇尚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强调严格遵守科学方法的原则。

2)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3)行为的三个制约原则

①经典制约;②操作性制约;③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行为治疗的目标就是增加个人的选择并且为学习创造新的条件,以使来访者能改善其问题行为,发展自我管理,把握个人命运。

2)咨询关系:咨询师是一个积极和直接的角色。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助于提高咨询效果。

3)咨询步骤:①行为评估(准备阶段);②行为分析(诊断阶段);③行为治疗(实施阶段);④疗效评估(结束阶段)。

4)咨询技术  

①基于经典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和冲击疗法。

②基于操作性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行为塑造法、行为消退法、代币制、自我管理法。③基于社会学习和认知学习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示范疗法、自信心训练、思维阻断。

(二)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BT,是由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

1、人性观【领会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的、不合理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2、主要概念【领会】

1A-B-C人格理论:人对事件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决定于他的信念,即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刺激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的信念。其中,A指一件事或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A产生看法评价的标准;CB所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2)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非理性信念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客观,会导致人们对所遭遇的事件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艾里斯认为导致自我挫败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①我“必须”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爱和认可;②我“必须”完整且完美的执行重要的任务;③因为我非常希望别人能体贴及公平的待我,所以他“必须”这么做;④如果得不到我所要的,那会很糟糕,而且我“一定”会无法忍受;⑤避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责任,要比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自我要求“肯定”容易得多。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更加现实和更加有效的生活哲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情绪障碍和掌握挫败行为。

2)咨询师的角色:这种咨询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治疗,因此,突出咨询师的“教导”作用,咨询师显得很“强”,像一个教师那样工作。

3)咨询步骤  

①教导来访者理解A-B-C理论(解说阶段);

②确认来访者情绪困扰有关的非理性信念(证明阶段);

③驳斥来访者的非理性想法(放弃阶段);

④协助来访者用合理的信念来取代非理性信念(重建阶段)。

4)咨询技术

①认知技术:与非理性信念辩论与驳斥、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阅读治疗、新的自我陈述、技巧训练等。

②情绪技术:完全的容忍与接纳、角色扮演、示范作用、强有力的自我陈述、理情想象、克服羞愧练习等。

③行为技术:操作制约、自我管理、系统脱敏、生理回馈、肌肉松弛等。

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其一,咨询师充当坦诚的忠告者,直接驳斥来访者自我贬损的想法;其二,咨询师充当有力的说服者,以鼓励、劝诱甚至坚持来访者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不敢做的事,以驳斥其非理性的信念。

(三)现实疗法

由美国格拉瑟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

1、人性观【领会   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的力量和成长的力量,其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在现实中,人有各种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人应该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和导致的结果负责。

2、主要概念【领会

1)选择理论  

2)负责任的行为:现实疗法的中心理念是:我们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负责任。负责任的行为指所有为满足个人需要,但不妨碍他人满足其需要的行为。人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中,人有选择的自由,同时必须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3)融入:是个体建立的一种有意义的双向关系。

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咨询目标  

主要目标:帮助来访者与他们品质世界中的人联系起来或重新联系起来。

基本目标:协助来访者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满足其归属、权利、自由、享乐等需求。

2)咨询师的角色:咨询师是一个楷模,也是一个教师,来访者是学生,咨询就是一个指导过程。

3)咨询过程:现实疗法的咨询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成分:一是创建咨询环境;二是实施具体步骤以引起行为改变。

4)咨询技术:现实疗法是一种通过言语进行的积极的心理疗法,很强调咨询过程中教导的功能。

第二节   特殊心理咨询理论

一、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咨询体系正式建立,已成为整个心理咨询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去思考个人的问题,将整个家庭而非某个个人视为一个治疗单位,认为帮助家庭的功能改变终将同时改变个人的功能。

(一)家庭治疗的视角及特点【领会】

家庭治疗独特的视角就是从家庭系统观去看来访者的问题,即不将个人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而是放在家庭中去看家庭整个系统的问题。在家庭治疗中,来访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来访者的痛苦就是家庭痛苦。

家庭治疗的特点:①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内在的心理构造与状态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上;②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③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二)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领会

1、家庭系统: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法律层面上的组合,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或情绪系统。家庭会发展自己的家庭策略,这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特别是成员间非语言的互动模式,来传递家庭规则。

2、家庭次系统:家庭存在于一个多代的家族系统之中,一个家庭内部又由一些次系统组成,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发挥,是在各次系统间的互动中实现的。次系统主要包括:

1)个人次系统:家庭治疗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将个人包括成人也看作家庭中的一个次系统,而不是一个完全个别、独立的人。

2)配偶次系统:配偶次系统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建立清楚的界限以保护自己,提供空间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以不受原生家庭、孩子或其他人的干扰。

3)亲子次系统:亲子之间的互动包含了养育和社会化功能。

4)手足次系统:孩子同辈之间在家庭里构成的互动关系和模式,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同辈群体。他们在其中相互支持、高兴、攻击、替罪和彼此学习,建立起如何协商、合作和竞争的互动模式。

3、影响家庭互动的要素:家庭的整体运作和发展,又是在各次系统内部和次系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制约这些互动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1)界限;(2)等级;(3)规则

4、三角关系:指由母亲、父亲和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

(三)家庭治疗的实施与策略【识记】

1、家庭心理咨询的过程

1)预备性访谈(准备阶段)

①了解来访家庭的结构;

②了解来访者家庭背景;

③咨询安排;

④签订咨询协议。

2)首次访谈(重要环节)

①了解求助背景;

②明确问题行为;

③选择介入措施。

3)后续访谈(中间过程、实施阶段

4)咨询结束

2、家庭治疗的一些策略和技术

1)提问策略:①关系性提问;②差异性提问;③循环提问。

2)画家谱图:家谱图是一种将家庭现实结果和关系直观化的方法,既可以用作评估家庭,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技术。通过画家谱图,可以让家庭成员产生领悟。

3)找出家庭规则:有三类:①关于形象方面;②关于对外在环境印象方面;③关于人生态度方面。

4)家庭雕塑:家庭雕塑是一种非语言的经验性技术。方法是让家庭成员将自己置于一种空间上的安排,构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家庭成员取各种姿态。

5)模拟家庭

二、心理剧

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始于20世纪初的维也纳。

(一)心理剧及其要素【识记】

1、心理剧及其特点:心理剧中,来访者称为“主角”,咨询师是“导演”,戏剧是咨询的中心,咨询的过程是一系列角色扮演的历程。

心理剧的核心论点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剧场中的演出是平行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就是戏剧化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演员。

总的来说,心理剧有三个特点:

1)创造性:再创内心情境;

2)现实性:尊重主角的现实性;

3)自发性:主角自发创造地演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2、心理剧的要素:心理剧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舞台、主角、辅角、导演和观众。

1)舞台:舞台是心理剧的剧场,代表了主角的生活空间,应是足够的宽敞,便于主角、配角和导演走动。

2)主角:主角是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也是心理剧团体的焦点。主角是在团体中想深入探索自己个人问题的成员。

3)辅角:心理剧中的辅角可以是主角的重要他人,也可以是主角的替身、或是主角想象中的一个角色,甚至是他生活中的一面墙、一个柜子等。

4)导演:在剧中使用心理剧的方法来引导主角探究其问题的人,他协助演出的过程,他是团体的领导者,是来访者的咨询师,有时他也是观众的一份子,以便提供咨询、教导。

5)观众:在心理剧中未直接参与演出的人称为观众,因为心理剧深信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演出的成员,由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观赏整个演剧的过程,也会从中学习获益。因此在心理剧进行过程中,导演也要将观众的存在看成过程的一部分。

(二)心理剧的阶段【识记】

1、暖身:目的是帮助人们做好准备。

2、演出:鼓励主角以演出的方式呈现问题。

3、分享整合:团体内成员间认同、接纳、支持、分享、触动、宣泄、反省。

(三)心理剧的主要技术【识记】

1、替身:替身技术被认为是“心理剧的心脏”。

2、角色互换:被认为是“心理剧的引擎”。

3、镜像: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收拾、态度、演出中的言语,来反应主角的角色。

4、独白:主角可以想象自己单独处在一处,自言自语幻想一件事情或感受。

5、未来投射:用于帮助成员表达、解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期望和感受的一种技术。

三、游戏心理咨询

游戏心理咨询是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方式,它被公认为是处理儿童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的最佳咨询和治疗的模式。

(一)游戏咨询及游戏室的设置【识记】

1、什么是游戏咨询: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方式。游戏咨询是在专门设置的游戏咨询室内进行的,作为咨询方式的游戏不是儿童平常玩的游戏。在游戏咨询中,玩具被看作是儿童的词汇,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象征性语言。

游戏咨询就是咨询师通过游戏这一线索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借助游戏与来访者沟通与互动的一种咨询形式。

2、游戏室的设置

1)内部环境:应该是一个安全、温暖,同时可以随意探索的地方。

2)玩具的选择: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一般而言,最适合游戏治疗的玩具必须要具备安全、易携带、不容易损毁、能激发儿童投射力等特性。以种类来分,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模拟实物类:玩具的外形如果能与儿童生活中的人、事、物类似,儿童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投入游戏中。

②发泄情绪类:当儿童累积了许多情绪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可以用这些玩具表达自己的生气、悲伤、敌意等。

③投射内心世界类

(二)游戏咨询的原则及过程【识记】

1、游戏咨询的原则  

1)咨询师应与孩子热情而友好地相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建立起一种亲密的治疗关系。

2)咨询师应准确地理解并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3)咨询师应宽容儿童,以便让孩子感到他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4)咨询师要善于识别儿童所表达的感受,并能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儿童,以让儿童领悟自己行为的方式。

5)咨询师要尊重儿童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如果给孩子机会的话,儿童是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有做出选择和着手改变自己的责任。

6)咨询师不要以任何方式试图去指导儿童的行动或谈话。

7)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咨询师不要催促咨询进程,只抓进度。

8)咨询师可以设置一些必需的限定,这些限制为的是使咨询符合真实生活以及让儿童认识自己在治疗关系中应负的责任。

2、游戏咨询的四个过程  

1)准备期

2)起始期

3)治疗期

4)结束期

(三)游戏咨询的效果分析【识记】

分析框架:

1、初始游戏

2、自发性游戏增加

3、关系性游戏增加

4、特定情绪表达游戏增加

5、角色化游戏增加

6、改变与偶发性游戏增加

第三节  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

一、后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

(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后现代主义的兴起)【领会】

工业革命转入科技革命。后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不可能找到统一的“真理”,也不追求统一的理解。认可对社会现象的多元化解释。

(二)社会建构主义对心理咨询的影响【领会】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植根于四个基本假设。这四个基本假设形成了后现代主义与传统心理学观点差异的基础:①对现存的知识持批判态度。②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语言和概念是有历史和文化限制的。③知识是通过社会过程建构的。④谈判式的理解或“社会建构”采取广泛的不同规则,知识和社会行为融合在一起。

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颠覆了传统咨询的主体,认为个人在任何情境中其实扮演的是“参与观察者”的角色,提出了人如何从自我经验的建构中去回应对自我经验的了解,然后参与环境的看法。人只能为自己建构真实,反对“负面的自我经验”的提法

(三)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的出现

1991年,斯奈德等提出希望理论。他们认为咨询中的希望,不是去了解来访者负面、黑暗的情绪和行为,而是要去建构来访者主动追求目标的思考、行为和策略。正向心理学强调,心理咨询与治疗不能只是研究病理,也要研究人的强度与能力;不能只修补个体什么地方出错,也要协助个人建构正确的行为;不能只是讨论疾病的问题,也要包括协助一个人建构他的工作、教育、家庭多方面的生活内涵。

心理咨询与治疗不是去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失败,而是应从“是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去协助一个人如何成功或适应良好。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ETC)的创办者迪夏茨和夫人金伯格及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发展起来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专门的介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焦点解决导向的介入技术,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情境的知觉、看法、思考和感受能有所转变。

(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领会】

1、事出并非一定有因;

2、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所在

3、相信来访者

4、小改变累积大改变,寻找例外(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

5、重新建构来访者的问题,创造改变

(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目标、过程与技术【识记】

1、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目标:了解来访者当前的困扰,协助来访者找到他们想要的目标,而非咨询师想要的目标。同时,目标应是具体的。

2、焦点阶段短期咨询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对话,建构解决途径的对话架构。

第二阶段,回顾与整理对话资料,思考如何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回馈。

第三阶段,正向回馈、提供信息与介入策略给来访者参考,促使来访者改变。

3、焦点阶段短期咨询的技术

最有特色的是一套提问技术:一般化询问、咨询前改变的询问、预设性的询问、刻度询问、振奋性的鼓舞、赞许、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或家庭作业等。

三、叙事心理咨询

叙事心理咨询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怀特和新西兰呃艾普斯顿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创立的,是最具后现代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非常明显。

(一)叙事心理咨询的概念【识记】

叙事心理咨询指来访者在构建自身经验的过程中陷入了负面解释而不能自拔,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重构其经验,叙事咨询就是帮助来访者解构并重构生命的故事。

(二)叙事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识记】

1、后现代的现实观  

1)现实是社会构建出来的;

2)现实是通过语言构成的;

3)现实凭借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

4)没有绝对的真理

2、保持叙事   保持叙事是叙事咨询师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1)叙事是唯一的真实;

2)开启新故事的空间;

(三)叙事心理咨询的基本框架【识记】

叙事心理咨询反对固定的结构,强调操作过程的灵活性、自发性和创造性。

1  结构式倾听与问话;

2  外化与重新命名;

3  开启空间文化;

4  从独特结果开始建构故事;

5  重新诠释,建构新故事的意义;

6  新故事的流传

第三章  心理咨询目标

第一节 心理咨询目标概述

 一、心理咨询目标对咨询的意义【领会】

(一)    明确咨询方向,引领咨询过程

(二)    影响咨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    反映咨询进展,评估咨询效果

二、咨询目标分析

(一)广义与狭义的咨询目标【识记】

1、广义的咨询目标    广义目标又称一般目标,是指某一流派或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所持的,适用于其所有来访者的目标。

2、狭义的咨询目标    狭义目标又称个别目标,是针对某个特定来访者确定的咨询目标,是一般目标在某个来访者那里的具体化。

(二)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识记】

1、外部目标    外部目标是咨询专业组织或机构设定的咨询目标,通常带有职业规范和伦理要求的性质。这类目标一般是在咨询专业组织的最高层专家会议上形成的决议,作为对所属专业人员工作范围的规定和服务中应承担的责任的界定。

2、内部目标    内部目标是指咨询师个人所抱持的咨询目标。可以说,内部目标是广义目标和外部目标在一个咨询师身上的具体化。

(三)咨询目标的层次及其关系【领会】

1、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是不针对来访者需要协助解决的具体问题,而是引导来访者走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的咨询目标。终极目标受咨询流派理论和咨询师自身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2、中间目标    中间目标是在一个具体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目标,通常是在与来访者初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咨询契约。

3、直接目标     直接目标即是达到中间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无法用单一的策略来达到中间目标,通常需要完成一些渐进的具体目标,就是直接目标。

这三个层次咨询目标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终极目标指引着咨询的方向,可是显得概括而笼统,不容易给咨询实践过程以确切的指示;中间目标尤其是直接目标则可以具体指导咨询的实施。终极目标标明一条长长的路的方向,中间目标就是一段一段的旅程,而直接目标就是那一步一步的脚印。如果没有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终极目标不可能实现。而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也受着终极目标的制约,只能在终极目标标明的框架中或方向上制定和运行。

在咨询过程中,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是不行的。

三、健全人格与个人化终极目标

(一)关于健全人格的几种假设【识记】

1、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识记】   

2、罗杰斯——机能完善的人和未来新人类【识记】   

3、金涅尔——心理健康的人【识记】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具备9个特点:

1)自我接纳。(2)自我认识。(3)自信心和自制力。(4)清晰洞察。(5)勇敢、挫败时不会一蹶不振。(6)平衡和进退有度。(7)关爱他人。(8)热爱生命。(9)人生有意义

4、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识记】

1)自我概念;(2)爱;(3)现实性;(4)自发性;(5)平衡性;(6)整合性;(7)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

(二)个人化终极目标

1、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心理健康的维度:【识记】

1)对自身的态度

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

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个程度

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

5)对现实知觉的适应性

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2、个人化终极目标【领会】    从内部目标的层次来看,在咨询过程中导引来访者成长方向的是某个咨询师个人化的终极目标。

咨询师个人化的终极目标着重2个方面:

第一,有关人生观的哲学议题中,存在一些相对立的看法,主要包括:

①当人面临决定时,是由理性作抉择,并能自主的行动;还是人的行为只有少部分由理性控制,主要是由内界或外界的刺激所决定。

②对于个人而言,道德是自然的,并且是生来具有的;还是道德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而形成的。

③人类只是一种高等动物;还是人类的存在具有追求卓越和精神层面的意义,而不同于动物的生活。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些看法,存在一种漏斗效应。

漏斗效应是指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看法有如一个漏斗,在漏斗狭窄的一端,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会倾向于一致的看法,通常被认为是关于心理异常的一面。而漏斗宽大的另一端,则是被认为符合心理健康实质的一些看法,在这些方面,咨询师和来访者往往会有较多的不一致。

第二节   咨询目标的设定

一、咨询的基本目标

咨询的目的必须基于来访者的需要。基本的咨询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    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二)    帮助来访者发展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

(三)帮助来访者拓宽发展的空间(在来访者的生活中引入以前没有的内容,发现以前未及利用的机会,使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为可能。

二、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目标的确定是咨询过程的必要部分,是咨询全过程的一项阶段性任务。

(一)由谁来设定咨询目标【领会】

咨询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最后达到的是来访者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咨询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来访者有权利和责任设定咨询目标。

(二)来访者期望中存在的问题【识记】

1、对能从咨询中获得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

2、对咨询的期望与一般的咨询目标不一致;

3、对咨询有不正确的心态;

4、对咨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三节  心理咨询目标中的价值干预问题

一、咨询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一)关于价值中立【领会】

所谓“价值中立”,即咨询师不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判断,也不强迫来访者服从治疗师或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而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接纳和充分的尊重。

(二)咨询遵循的价值【领会】

布罗切基于美国文化中的普遍价值,提出了一些咨询师应共同遵循的价值:①尊重人的生命;②尊重真理;③尊重自由和自主;④信守诺言和义务;⑤关心弱者、无助者;⑥关心人的成长和发展;⑦注意不让他人遭到损耗;⑧关心人的尊严和平等;⑨关心感恩和回报;⑩关心人的自由。

美国心理协会(APA):仁慈和无害原则,尽职尽责,正直诚实,公平原则,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三)价值中立的相对性【领会】

咨询过程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价值观是一个相对于个体的概念,具有主观性。咨询过程发生价值影响既有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所以不存在绝对的价值中立,只能尽量避免价值观强迫性的侵入。

二、价值干预中的几个问题

咨询师既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代替来访者的价值观,但又必须面对必然发生的价值影响,并且要主动地利用价值影响以完成咨询目标。

(一)咨询师人性观的作用【领会】

人性观提供了一个如何看待人、如何解释人的思想行为的框架。咨询师明了自己的人性观,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和解释来访者的行为和心态。清楚自己如何理解来访者的经历与问题,也就容易觉察这种看法可能对来访者造成的影响及可能和来访者的人性观之间发生的冲突。人性观在咨询目标尤其是终极目标的确立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内容干预与功能干预【领会】

价值的功能干预是指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价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提出进行功能干预避免内容干预,即只从功能上帮助来访者做出属于自己的价值选择,而不从内容上干预来访者的价值取向。

(三)多元文化的面对【领会】

要想成为一个有效的咨询师,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环境,来访者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的系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可能如何影响那些与自己存在文化差异的来访者的咨询;并从信念和态度、知识及技能三方面培养自己进行多元文化咨询的能力。在实践中,多元文化的咨询师会改变自己的干预措施来适应文化的差异,而不是强迫来访者来适应一种咨询的方法。

第四章    心理咨询关系

第一节    心理咨询关系概述

心理咨询关系已经成为公认的确保咨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

一、咨询关系的含义【识记】

1、什么是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关系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专业关系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获得心理帮助,促进自我成长。

2、不同学者对咨询关系的一些看法:【识记】

帕特森: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

格林森:咨询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工作。

波登:咨询关系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第二,咨询任务的协议;咨询目标的协议。

3、咨询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的意义:【领会】

心理咨询关系是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过程获益并发生改变的基础,是咨询师开展专业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咨询关系的特征

(一)咨询关系与治疗联盟【领会】

咨询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来访者通过联盟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改善的勇气和力量。

治疗联盟的内化过程包括四个方面:

  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

促进来访者取悦性的改进;

    促使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认同。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结成治疗联盟有利于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实现咨询目标。越是有实践经验的咨询师,越有能力与来访者结成治疗联盟,适时地深化咨询进程,促使来访者积极改变;越是与咨询师结成治疗联盟的来访者,越有强烈的改善动机,足够信任咨询师,有勇气表露他们的痛苦及烦恼,并且愿意承诺做出积极的改变。

(二)咨询关系的专业特征【领会】

1、目的性:咨询关系的目的非常明确。咨询关系的建立、发展以及维持都是以满足来访者寻求帮助的需要为首要目的,也会随着帮助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即咨询关系是单向的帮助关系,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活动。

2、自愿性:进入咨询关系的双方均以自愿为原则。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首先以来访者自愿主动要求帮助为前提。来访者自愿寻求帮助有三重含义:其一,意味着来访者承认自己出现了适应问题;其二,意味着来访者承认自己需要专业帮助;其三,意味着来访者承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职业性:  

1)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咨询过程只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之外,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通常不发生任何联系。

2)隐蔽性和保密性:   

3)独特性:首先,咨询关系不同于生活中其他的人际关系;其次,咨询关系永远指每一次具体的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

4)职责的明确限定:咨询师和来访者各有明确的责任。

(三)咨询关系的心理特征【领会】

1、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要求咨询师不能因个人经验而影响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也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与来访者一起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理解问题,共同探讨对来访者而言适当的问题解决策略。

主观性是指要求咨询师有一定的主观卷入,即咨询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和共情的理解对待来访者,使其感受到温暖,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从而愿意进一步表露自己,投入到咨询过程中来。

2、依附性与独立性:来访者既要依附于咨询师,同时还应保持独立性。

3、情感交流: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要有深层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1)信任--理解

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咨询效果的产生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其一,来访者愿意接受咨询师的帮助;其二,来访者足够开放;其三,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影响。

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对来访者的理解是咨询工作展开的基础。

2)认同-接纳:有两个层次。

初级层次: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和专业能力。

高级层次: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可以理解为咨询师的一种基本工作态度。有利于营造安全氛围,促进来访者自由宣泄;有利于咨询师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增进理解;有利于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示范榜样,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接纳。

三、咨询关系的作用

(一)咨询关系本身的治疗作用【领会】

1  有助于提高来访者的求助动机

2  有助于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

3  有助于增强来访者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咨询关系为其他咨询技术发挥作用提供可能【领会】

只有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之上,咨询师才能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实施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帮助。

 

第二节  咨询关系的发展

    一、咨询关系的发展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识记】

1、咨询师对来访者前来咨询的困难进行估计并给予理解。

2、咨询师提前了解来访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咨询准备。

3、良好的接待。

(二)咨询关系的维持与发展【识记】

在澄清问题阶段,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倾诉。

在开始帮助与改变阶段以前,咨询师与来访者先要共同制定咨询目标;

在帮助与改变阶段,当来访者不接受咨询师的解释或没有按照会谈中讨论的新的行为模式去尝试或来访者的问题出现反复时,咨询师所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去探索来访者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三)咨询关系的结束【识记】

咨询关系的结束本身就说明咨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来访者能够逐步独立应对生活了。

二、促进咨询关系发展的要素

【领会】“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具体化和即时性”的含义和要求,并进行综合应用与自我体验。

(一)共情

1、共情的含义  共情指咨询师不以外在的或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而是放下自己的参考框架,设身处地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体验其内心矛盾与冲突。

共情应与同情、理解区分开来:

同情,指对对方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或精神上的安慰。

理解指人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

2、共情的层次

1)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

初级共情:咨询师以其自身为参照系统,在与来访者交换自身体验的水平上进行,认识到来访者体验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高级共情:咨询师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进一步引发来访者进行深入思考。

2)共情的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咨询师忽视了来访者的感受。

第二个层次,咨询师只是简单重复来访者谈话的内容,缺乏情感方面的回应。

第三个层次,咨询师的反应与来访者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对内容和情感两方面的反应,但只涉及来访者表层的感受,未探索其深层的感受。

第四个层次,咨询师的共情程度更深,咨询师试图理解来访者言语背后的含义,并对其尚未察觉的感受予以澄清和表达。

第五个层次,咨询师的共情反应更为准确、更为深入,引导来访者全面、深入地体察自己矛盾的内心世界。

3、共情的技巧

1)共情的表达要做到适时、适度,注意因人而异,特别要注意把握共情时机。

2)做到准确的共情难度较大,共情反应以宁求准确为原则,在咨询师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共情程度不宜过深。

3)咨询师除了通过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技巧向来访者传递信息。

4)当咨询师对共情反应不太肯定时,可以用尝试性的语气来表达,利于来访者参与讨论加以调整。

4、共情的意义   

首先,促进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有助于来访者倾诉自己的苦闷,缓解其情绪状态;其次,促进更加深入地沟通,有助于咨询师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最后,促进来访者对个人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表达,深入探索内心冲突。

(二)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的含义  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指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帮助来访者认识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

2、积极关注的技巧  

1)咨询师必须关注与来访者咨询的问题相关的、而且是确实存在于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因素;

2)咨询师可以突出来访者的某些长处。

3)强调来访者对事件的描述本身。

4)关注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良好表现。

要做到积极关注,咨询师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1)积极关注并不意味着讨好或迎合来访者,也不意味着掩盖、忽视、回避或淡化问题。

2)积极关注要有针对性,以切忌空泛,切忌凭空臆想,否则不仅没有说服力,反而具有潜在的破坏作用。

3、积极关注的意义  

1)咨询师的积极关注,有利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接纳的环境,使来访者从对自己“好”与“坏”的评价中挣脱开来,学习接受自己的全部,开始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真正进行自我探索,才可能获得自我成长。

2)咨询师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引导来访者关注被自己忽略的积极资源,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使来访者相信自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做出改变。

(三)尊重与温暖

1、尊重的含义    尊重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关键因素,尊重来访者是咨询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也是对咨询师最基本的要求。

1)尊重意味着彼此平等;

2)尊重的前提是完整地接纳;

3)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4)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2、尊重的技巧   

(1)认真留心观察来访者的言行,(2)专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3)深切体会来访者的感受,(4)对来访者保持开放的态度。

尊重是一种非占有式的关怀。

3、尊重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温暖的氛围,促进来访者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第二,使来访者获得与以往经验中不一样的感受,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第三,尊重本身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能促使来访者产生积极改变。

4、温暖的含义与意义   温暖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促进因素。温暖中包含着热情,但不仅仅是热情,它提供一种更加含蓄细腻的氛围;温暖中传达着尊重,但又不同于尊重,它更偏重感性,更多友好,拉近双方的距离。

温暖本身就有助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特别是在咨询开始时,咨询师热情的接待有助于来访者产生被关怀的温暖,能够有效地减弱来访者的不安心理,激发来访者的合作愿望,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

2)温暖有助于营造促使来访者发生变化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到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获得指导和支持,可以尝试接受挑战做出改变。

(四)真诚

1、真诚的含义 

真诚要求咨询师坦率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接表达观点,不掩饰和伪装自己。具体有两层含义:其一,咨询师对自己要真诚;其二,咨询师对来访者要真诚。

2、真诚的技巧

1)真诚并不是什么都说,但咨询师所说的应该是真实的;

2)真诚必然涉及自我表露,但不等于咨询师自我发泄。

3、真诚的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自由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到被接纳、被信任和被保护;另一方面,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榜样,促进来访者进一步自我开放。

(五)具体化

1、具体化的含义  

具体化指在咨询会谈中具体澄清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

2、具体化的技巧

针对来访者描述不清晰的问题,可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来访者举例说明,加以澄清。

1)当来访者的叙述过于概括、抽象,出现总结性判断或概括性结论时。

2)当来访者的叙述中包含抽象的词语,含义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时。

3)当来访者的叙述中包含专业术语时。

应用具体化技术注意事项:切忌猜测;为来访者提供示范;个人化的反应;引导来访者对表述中一些过于宽泛、过于模糊的字词加以阐释。

3、具体化的意义:

1)有助于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问题,促使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有更明确、更透彻的理解,可以缓解其由于不确定感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焦虑。

2)有助于帮助咨询师准确地把握来访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感受,在较深的层次上理解来访者,做到准确共情,使做出的回应与来访者的感受尽可能地接近。

3)可以及时消除彼此间的误解,达到有效的沟通。

(六)即时化

1、即时化的含义 

即时化指咨询师对咨询会谈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引导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

伊根将即时化分为三种类型:

1     自我卷入性陈述: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暴露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情感。

2     关系即时化:指咨询师与来访者讨论自己在咨询关系中的感受及看法。

3     此时此地:指咨询师与来访者就会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展开讨论。

2、即时化的技巧

咨询师可以在以下情形运用即时化技术:

1     当咨询师发现与来访者的交谈变得失去方向,并且没有其他方法解决时;

2       当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出现紧张,例如存在不满、敌对时;

3       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说话很小心,彼此之间的信任成为问题时;

4     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越来越被动,依赖问题干扰了治疗进程时。

应用即时化技术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咨询师要特别注意此时此地讨论的问题不是整体的、宏观的,而是此时此地出现的特别的事件或现象,此时此地做出的反应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而是此时此地体验的个别化的具体反应。在使用即时化技术时,咨询师主要的出发点是呈现现象,即客观描述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为了评价、指责。

3、即时化的意义

1)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真实的自己,促进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开诚布公的交流,加速咨询的进程。

2)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感受,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领悟自己的问题。

3)有助于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中即时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咨询关系中的阻抗与移情

一、咨询关系中的阻抗

阻抗指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反抗心理咨询的适宜程序,并以此干扰产生领悟性效果的所有努力。有些阻抗是来访者有意识的行为,更多阻抗是潜意识的。可以说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阻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    阻抗的表现形式【识记】

1、对咨询设置的阻抗:咨询的设置看起来不过是一些规则性的框架,实则不然,咨询设置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极为有效的观察工具。来访者的阻抗首先表现为对咨询设置的抗拒,形式多种多样:(1)迟到;(2)临时取消或到时不来;(3)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4)改换地点或紧急联络方式等额外要求。

2、对回答问题的阻抗:来访者对回答问题的阻抗表现为保持沉默不置可否、所答非所问或转移话题等。

3、对自身问题的抗拒:有时来访者将造成自身问题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他人或情境,为自己开脱,或者来访者虽然承认因为自己的某些想法和做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但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4、对指向自身的抗拒:咨询过程始终是围绕来访者进行的,但有时来访者会将注意力转向咨询师,可能也是来访者阻抗的表现。

(二)阻抗的来源【领会】

卡瓦纳认为,来访者的阻抗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1  来自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痛苦

2  来自机能性的行为失调

3  来自对抗心理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三)阻抗的处理【领会】

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阻碍咨询的进程,但是如果咨询师能够及早识别并妥善应对,可能转变为推动咨询进程的契机。

1、应对阻抗的基本原则  

其一,避免“草木皆兵”,以为咨询中处处是阻抗;

其二,不要认为来访者在故意设置阻抗

2、应对阻抗的方法   

首先,咨询师应告诉来访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着问题

然后,咨询师向来访者确认阻抗的存在

第三,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分析阻抗的原因以解释阻抗

二、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一)咨询关系中的移情

1、移情的含义与来源【领会】  

移情指在咨询关系上,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即来访者将早期对父母或重要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移情关系通常是来访者过去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的现实关系在咨询关系中的再现。

移情分为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两种。

正向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是积极的、接受的。

负向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是消极的,拒绝的。

2、移情对咨询关系的影响【领会】 

移情影响咨询效果。咨询关系中出现移情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咨询师能够及时识别或觉察,并使之成为促进咨询进程的资源。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对移情有所领悟,并脱离移情。

(二)咨询关系中的反移情

1、反移情的含义与来源【领会】  

反移情指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即在咨询中咨询师以不适当的行为对待来访者。反移情也分两种:

正向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出过于关注的情感和态度。

负向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出消极嫌恶的情感和态度。

2、反移情对咨询关系的影响【领会】  

反移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如果咨询师在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中卷入过多的个人情绪,难免影响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影响判断和分析能力,使咨询过程受到咨询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反移情是发生在咨询师身上,相对于移情更难被咨询师本人觉察。咨询师有必要接受督导,必要时可进行转介

第五章  咨询会谈技术

第一节  咨询会谈概述

    一、会谈的特点【识记】

心理咨询是通过会谈进行的,咨询效果正是在会谈过程中发生的。咨询会谈的特点是:

(一)目的的明确性;(二)内容的选择性;(三)过程的计划性;(4)角色的规定性;

(五)单向非互惠性;(六)关系的时限性。

二、会谈的作用【识记】

总的来讲咨询会谈最基本的作用是增进咨询关系,作为产生咨询功能的基本背景促使来访者产生某些积极的改变。

在咨询进程的不同阶段,会谈具有不同的作用。按照作用划分,咨询会谈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或评估)式会谈和心理治疗式会谈。据此会谈的作用有三方面: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指全面而准确地获知与来访者求助的问题相关的信息。

收集资料是咨询师获得和澄清来访者资料的过程。

咨询会谈中收集的信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认知性信息,另一类是情感性信息。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收集资料时不仅要“闻其声”,还要“察其言”、“观其色”。

其二,来访者在会谈开始时求助的问题未必是其核心问题。

(二)评估

评估是咨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评估是在全面把握来访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评估又是咨询师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实施治疗的依据。

评估目的:第一,鉴别来访者的问题是否适合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服务范围。第二,评估来访者的问题以确定合适的咨询目标。

(三)治疗作用

治疗是咨询过程的关键部分,即帮助来访者产生某些改变,因此会谈指向不同的方向促使来访者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改变。

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

咨询会谈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为了达到咨询目标而进行的对话式交流形式。既然是对话过程,一定是咨询双方互动的过程。

(一)会谈中的互动与互动的三个维度【领会】

谈话是双方互动的过程,而互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相倚性,即在交流中一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另一方的行为。

互动的三个维度:

内容维度:指双方会谈涉及的内容,是聚焦于事实、观点等认知性信息,还是集中在感受、情绪等情感性信息。一般而言,情感性信息比认知性信息互动层次更深。

个人化维度:指双方在会谈中是否谈论个人的看法,是分享个人的、具体的态度,还是只谈及非个人的、一般的观点。一般而言,个人化信息比一般性信息互动层次更深。

时间维度:指双方的会谈是指向现在,还是指向过去。一般而言,现在的信息比过去的信息互动层次更深。

(二)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识记】

会谈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咨询双方而言,都涉及从信息的发出到信息的接收,在这其中都存在着一个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咨询过程中,人们倾向于知觉并记住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会谈的架构

每一次咨询就是一次会谈,每次会谈持续大约50分钟,整个咨询工程是由一次、几次或几十次会谈组成,咨询效果正是在会谈过程中发生的。

一次典型会谈大致包括以下六个基本方面:【领会】

    建立或发展咨询关系;

    收集适当的和必需的信息形成诊断;

    观察、测验和评价在会谈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

    应用某些干预方法与技术使来访者产生积极改变;

    观察和评价哪些干预与技术被证明是特别有效或成功的;

    结束会谈及终止契约。

五、会谈的环境(会谈环境的基本要求)【识记】

    大小适宜;

    采光、通风良好;

    座椅及其摆放要科学;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意愿随意调整。【领会】

    僻静、安全及其他。

第二节   会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一、       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语言(非言语行为的作用)【领会】

    非语言行为具有说话功能,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非言语行为的高度自发性,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上作假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从非言语行为中常常流露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人与人互动过程中不方便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甚至连本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信息,都可能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当对方与你交谈时眼神游离不定,不时地看表,你会想到对方现在可能时间不方便。

咨询师一方面需要敏感地觉察并理解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促进交流与互动。

二、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

A.咨询师应学会倾听和觉察来访者的六类非言语表现:【识记】

1)躯体移动、手势等躯体行为;(2)皱眉、撇嘴等面部表情;(3)语气、语调等声音特征;(4)呼吸急促、脸红等自主的生理反应;(5)身高、体重、面色等身体特征;(6)衣着、修饰等总体印象。

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五个方面:【识记】

(一)面部表情

(二)躯体行为

(三)声音特征

(四)总体印象

初次见面时,来访者的衣着修饰、言谈举止、站立行走的姿势等,常常给咨询师留下总体印象,由此大致判断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空间距离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内心活动状态。

(五)沉默(沉默的种类、表现及其处理)【领会】

1、创造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凝视某一点,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当中

处理:咨询师保持沉默,避免干扰对方思绪。

2、自发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游移不定,表现不在自,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处理:咨询师应在确认之后有所反应。

3、冲突性沉默

表现一:来访者感到紧张,非言语行为表达我不想在这里。

处理: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保证,先谈一些一般性的话题作为过渡。

表现二:来访者感到愤怒,不服气、冒火,被动攻击。

处理:接纳、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而后主动面质。

表现三:来访者感到愧疚,回避咨询师的目光,踌躇不安。

处理:澄清来访者目前的情感状态,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

三、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意义:其一,咨询师要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使之成为建立咨询关系、产生咨询效果的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二,咨询师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要保持足够的敏感,以免传递不希望的信息产生消极影响。

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三个方面及其在会谈中的意义:【识记】

(一)声音特征:咨询师以温和的语气、中等的语速和声调与来访者谈话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语速不宜过快,而且要有适当的停顿促使对方思考,适当地运用声调的变化可引起来访者对谈话的兴趣和关注,同时避免高亢的或尖厉的音色不利于引发来访者思考。此外,咨询师还要留意自己习惯使用的口头禅或过度语,促进谈话顺畅进行,以免使来访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二)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

咨询师的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是表达对来访者关注的最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来访者感受最为敏感的部分。

咨询师无需太多的语言,只是朝向来访者前倾的身体姿态、自然放松的坐姿、关注的神情、在来访者倾诉时适时的点头回应等,都在向来访者传递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表达对来访者的兴趣与关注。

(三)目光接触

咨询师自然而亲切地注视足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获得与以往生活中不同的体验。

第三节   会谈中的倾听与反应

一、关注与倾听

()关注

1、关注的含义:【识记】   所谓关注,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同在的方式,既包括躯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具体来说,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注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咨询师在躯体上与来访者在一起,表现为咨询师在固定的地点、约定的时间等候来访者的到来,陪伴在他的身边;其二,咨询师在心理上趋近来访者,表现为咨询师在会谈过程中指向和重视来访者,愿意倾听他的诉说,设身处地理解他的感受。

2、关注的功能:【识记】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增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使其有勇气更加开放自己;同时,咨询师只有做到有效地关注来访者,才能够仔细倾听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3、关注的技巧:【识记】  

伊根的SOLER微观技能:

S:面对来访者;O:开放的姿态;L:身体前倾,靠近来访者;E(:目光接触;R:放松的态度

(二)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既可以促使来访者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助于咨询师充分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倾听是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倾听的含义:【识记】   倾听指的是咨询师攫取和理解来访者所传达的信息的能力,无论这些信息是通过言语表达的还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无论这些信息是清晰的还是含糊的。

2、倾听的功能【识记】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有助于宣泄来访者的情绪。

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

3、倾听的过程【识记】 

第一,如何接收、接受到什么信息。

第二,对信息及其意义的探索。

第三,传递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4、倾听的技巧【识记】

第一,咨询师应检视自己的态度与动机。咨询师有没有愿意倾听的态度是能否做到倾听的关键。①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评判。②倾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而不是为了展示咨询师的能力。

第二,咨询师应通过自我探索促进自我了解。

第三,咨询师应适当使用倾听技巧。

    关注的身体姿态。

    适时的回应与反馈。

    恰当的提问。

简而言之,伊根总结完整的倾听包括以下四项工作:其一,观察和觉知来访者的姿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言语行为;其二,倾听和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其三,联系来访者所生活的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其四,倾听来访者所提到的需要受到挑战的东西。

5、倾听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识记】

①选择性倾听。

②评价性倾听。

③同情性倾听。

二、提问的类型

(一)封闭式提问【识记】

封闭式提问是指通常用“是不是”、“有没有”等词作为引导短语提出、对方可以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等一、两个字简单作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以下的作用:

    确认信息。

    缩小讨论范围。

    使偏离的话题重新引回正题。

封闭式提问具有明显的引导性和强制性,容易使来访者的回答陷入被动。

(二)开放式提问【识记】

开放式提问是指通常以“什么”、“怎么”、“为什么”、“能不能”等作为引导短语提出、需要对方给予详细的解释说明作答的问题。开放式提问是咨询师在会谈中最常使用的提问类型,作为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讲出有关事实、情绪、想法等更多详细的情况。

三、倾听反应

善于倾听,不仅表现在听,还表现在要有适应的反应。反应的目的是向来访者传达倾听的态度,促进咨询关系,鼓励来访者诉说,同时也是为了澄清问题,更好地理解来访者。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除了以提问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映和归纳概括等反应促进来访者的倾诉,增强咨询师对来访者了解的程度。

(一)鼓励【领会】

鼓励是指咨询师借助于“噢”、“是这样”、“接下来呢”等一些短语,通过点头、目光接触等非言语行为,或简短地重复来访者诉说中的关键词,来强化来访者的叙述,鼓励来访者继续讲述的技巧。

鼓励的作用:其一,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在认真倾听,对其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并希望继续讲下去;其二,是对来访者表现的一种强化,直接影响来访者接下来谈话的内容。

(二)澄清【领会】

澄清是指要求来访者对其陈述中含义模糊、意思不明确的地方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咨询师确切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澄清,可以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确保咨询师对来访者信息知觉的准确性。

需要澄清的几种情况:

省略;模糊代词;模糊动词;绝对言辞;强加限制。

要求来访者澄清的目的是使会谈双方明确各自表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会谈。

(三)释义【领会】

指咨询师将来访者表达的内容经过理解后反馈给来访者,即对来访者的叙说进行实质性说明。释义是提高会谈效率、推进会谈进程的重要技巧。

释义的作用:通过释义,咨询师可以及时检查与核对对来访者的理解程度,便于来访者随时加以校正,同时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诉说,促进咨询关系。

(四)情感反映【领会】

指咨询师把来访者表述的、体验的情绪及感受反馈给来访者,探查来访者感情卷入的程度。情感反映与释义不同,释义关注的是来访者讲述的事实,而情感反映关注的是来访者体验的情绪、情感。

情感反映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情感方面达到共鸣,使来访者产生被理解的内心感受,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协助来访者觉察、澄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帮助来访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感反映的三个步骤:

第一,    体会和知觉

第二,    反馈性描述

第三,    检查和判断

    (五)归纳概括【领会】

指咨询师将来访者讲述的事实、情感以及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以概括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向来访者表达出来。

归纳概括具有很好的梳理作用,特别是当来访者的表述冗长而杂乱无章时,咨询师概括性的表述可以使来访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

第四节   会谈中的主动反应

一、       主动反应

(一)主动反应的含义【识记】

所谓主动反应,是相对于咨询师在倾听过程中的被动反应而言。指咨询师主动地介入会谈过程,从咨询师自身的参考体系出发为来访者提供新的信息,对来访者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带给来访者更有力的影响。

(二)主动反应的原则【识记】

1、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作为基础。2、要适合来访者接受的水平。

(三)主动反应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

    坚持以对来访者的理解作为首要任务;

    认识到主动反应可能带来的问题。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技能。

    反思个人的表达习惯。

二、       主动反应的类型

咨询师的主动反应包括很多类型,其中探索性提问是最基本的一种,即咨询师为了获得对来访者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来访者在倾诉过程中没有涉及的重要的方面或内容主动探寻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来访者提供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解释、面质、信息提供、自我表露等。

(一)解释【领会】

1、含义:解释指咨询师从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对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做出说明,为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自己及其问题的方式。解释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咨询理论为依据作出解释,另一种是以个人的观察与经验为依据做出解释,提出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解释的作用在于帮助来访者从新的角度了解自己,理解问题,由此产生咨询效果。

适当的解释具有很强的影响效果,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会激起来访者的抵触情绪。

2、解释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解释的提出要以来访者能够理解为前提。

    解释的方式要以易于引发来访者思考为佳。

    解释的进度要以来访者能够接受为准。

(二)信息提供【领会】

1、含义:信息提供即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与其问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性信息,以帮助来访者应对问题。

2、注意事项:(1)咨询师在给来访者提供信息前,应首先强调对来访者的理解,搞清楚来访者究竟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还是被问题纠缠困扰、理不出头绪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2)咨询师在为来访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让来访者今后自己去查找信息解决问题。

(三)面质【领会】

1、面质的含义:面质指咨询师向来访者直接指出其存在的混乱不清、自相矛盾、实质各异的观点、态度或言行。

2、面质的作用:

第一,协助来访者澄清自己混淆的感受与态度,提高自我觉察,增进自我了解,重建对现实的合理认识;第二,促进来访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和谐之处,引导其认识并利用被忽略的资源,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三,让来访者学会在必要时对自己、对他人作出面质,自主地学习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使自我走向和谐成长。

3、面质的内容:

1)来访者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

2)来访者在思维、感受、言语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3)来访者想象的世界与咨询师看到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

4、咨询师使用面质技术时的注意事项:

1)面质应在咨询关系中已经有接纳、尊重、共情、真诚和温暖出现时,才可以运用,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好以前应避免使用;

2)面质不是为了挑战,咨询师要用爱心去面质,以尝试性、试验性、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面质时更容易被来访者所接受,产生咨询效果。

(四)自我表露【领会】

1、含义:自我表露指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个人的信息。

2、自我表露的作用:其一,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真诚与信任,感觉咨询师更加真实,增强咨询师的吸引力,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咨询关系;其二,是对来访者同样行为的强化,根据表露互惠原则,可以扩大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使来访者自我暴露更多。

3、咨询师自我表露的基本形式:一种是表明咨询师在会谈当时对来访者的体验,既可能是积极的体验,也可能是消极的体验。另一种是咨询师讲述自己过去有关的情绪体验及经验。

4、咨询师进行自我表露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咨询师很少表现自己;另一个极端是咨询师过多暴露自己。

5、在进行自我表露时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

    要反思自我表露的动机和时机;

    要考虑自我表露的程度与深度;

    要思考自我表露带来的影响。

三、       指导和建议

(一)指导【领会】  

1、指导的含义:指导简单地说就是告诉来访者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

2、指导的种类:第一类是依据咨询理论指导来访者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另一类是一般性指导,即咨询师根据心理学原理及个人经验针对来访者提出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

3、应用指导技巧需要注意的问题【领会】

①要建立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之上;

②要建立在来访者情绪已经得到宣泄的基础之上;

③要建立在与来访者共同讨论的基础之上。

(二)建议【领会】

1、含义:提供建议是咨询师常用的帮助来访者的技巧。

2、注意事项:咨询师在提出专业性建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领会】

    完全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建议对来访者的适用性;

    委婉地提出建议更易于为来访者所接受;

谨慎提建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心理咨询过程

第一节  咨询过程概述

    一、咨询过程的实质

(一)咨询过程是一个助人和自助过程【领会】

心理咨询过程的实质可以从咨询师、来访者以及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这样三个角度来看:

1、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就是如果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会自助的过程。

2、从咨询师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就是助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中双方特殊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方法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3、从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是影响者又是被影响者。

(二)咨询过程的基本准则【领会】

1、咨询是一个自然进程

2、咨询是一个技术程序

3、折衷的立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二、咨询阶段的划分

(一)学者们对咨询阶段的不同划分【识记】

钱铭怡的三阶段:①心理诊断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和治疗目标的确立。②帮助和改变阶段:包括领悟及修通。③结束阶段:帮助来访者巩固其治疗所获成果,适应结束治疗的情况。

林孟平的四阶段:①预备阶段(建立初步的咨询关系);②探讨感应阶段(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做自由尽情的疏泄,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③行动阶段(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积极地改变;④跟进阶段(需要给来访者进入生活的支持)。

(二)咨询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识记】

1、开始阶段   初步建立互相信赖的咨询关系,并让来访者知道咨询中的一些规则,达成咨询的基本目标。

2、探索-行动阶段    对来访者个人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层的探讨和澄清,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探索改变的途径和方式,采取行动尝试改变,协助来访者形成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和行动。

3、结束阶段   通过咨询实现助人自助。

 

第二节  开始阶段的工作

一、       开始阶段一般的过程目标【识记】

(一)初步建立关系

1、筛查适合接受心理咨询的对象,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对不适合者进行转介。

2、建立关系时不能放弃原则,一味迁就甚至讨好来访者。

(二)建立基本咨询常模

1、咨询常模的含义:【领会】

一是咨询会谈的方式;二是咨询过程的基本设置(指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包括时间、地点设置,录音、录像设置等其他设置)。

2、建立咨询常模要考虑的问题:【领会】

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参与或接受咨询,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则,有哪些权利和责任等。

(三)初步确定咨询目标

(四)告知的义务

咨询师有义务告知来访者一些有关咨询的注意事项。

二、来访者的状态【领会与体验】

(一)求询意愿与期望

咨询师应注意的问题:

1、求询意愿与期望是否适合咨询的问题。

2、求询意愿与期望过于强烈的弊端。

(二)心理感受

1、对自身问题的感受  

2、对咨询过程的感受  

(三)现实印象

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现实印象,影响到对来访者目前状态的判断。

三、工作内容

(一)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识记】

1、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①协助来访者进入咨询状态,让来访者在咨询场所里感到安全、放心;②了解来访者的基本背景资料;③以倾听反应为主,鼓励来访者倾诉,传达共情的理解,澄清陈述中的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④了解来访者的咨询愿望及目标;⑤与来访者初步商定咨询目标,告知咨询过程的基本打算和一些规则,征得来访者同意。

2、咨询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减轻或消除来访者的紧张情绪。

第三,逐渐澄清来访者的问题。

第四,注意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背景资料。

(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

①适应咨询场所的环境,感到安全和放心;②能与咨询师互动,对咨询师的回应有反应;③安静下来,能向咨询师提供一些基本背景材料;④个人陈述逐渐具体化,能谈及自己的感受;⑤了解咨询规则后同意接受这样的帮助;⑥开始经历到对自己内心的冲击和挑战,但愿意在咨询师的协助下走下去,觉得有利于自己问题的解决。

(三)可能的阻碍【领会】

开始阶段可能的阻碍不是来访者的抗拒,而是来自咨询师方面的问题:

1、咨询师的预设

2、掉入问题陷阱

3、说教式逻辑分析

4、不适当的挑战

四、结束会见

时限性是咨询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开始会谈到结束会谈,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常在50分钟左右。因此,守时就是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置。

(一)守时的治疗作用【领会】

1、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

2、责任承担,每次会见的守时,对来访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一个责任的承担,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二)结束会见的有关问题【识记】

1、不能按时结束的原因:

从咨询师方面来看,主要有:

①咨询师没有把握好咨询的节奏,会谈不能聚焦,时间到了会谈尚未小结,有时还打开了一个新的话题,突然中止会谈会伤害来访者。

②被来访者控制,对一些坚持要延长时间的来访者,不能适当拒绝。

③需要得到来访者对自己的认可,希望每次会谈都有一个光明的结果。

④个人卷入或反移情,潜意识里自己就没准备或不想结束。

从来访者方面来看,主要有:

    收不住话题,陷在谈及的问题里,情绪失控,一时出不来;

    日常生活中操控性强,要控制咨询局面,也可能依赖性强或产生移情。

    试探咨询师的态度与反应。

    对抗,有意提出难题或直接要求延长咨询时间。

2、怎么按时结束会见

1)预先的时间告知

2)把握会谈节奏、善于聚焦

3)适时提醒时间、进行会谈小结

4)处理好意外情况

第三节  探讨——行动阶段的工作

一、本阶段一般的过程目标【领会】

(一)探讨与感应

对来访者的情况有所了解后,要与来访者进行探讨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来访者充当探讨的主动方,咨询师充当探讨的协助、促进方互动过程。,通过与来访者互动式探讨深入下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这时的互动更要有感应性。

探讨与感应是一个多层面的互动过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互动集中在具体事实内容的交流;第二层次的互动是就来访者的行为模式进行互动;第三层次的互动是以咨询关系为基础的互动;第四层次的互动是一种“个人与个人”的互动。

(二)问题整合

来访者最初对自己问题的表述可能是含混不清的,咨询师就要使用一些具体的技巧,以便将来访者含糊不清的陈述转变为明确的对问题的表述,并且能够从中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整合。问题整合或“概念化”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目标,将来访者问题概念化也是咨询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

概念化过程:咨询师将来访者离散的资料进行有意义的整合,形成对来访者问题结构化的思考方式。

(三)目标整合

明确咨询朝什么方向走,将目标明确化。

(四)领悟

心理咨询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谈话取得的,成效的大小要看来访者从中能够有多少领悟。来访者从意识层面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就能够稳定下来,并且成为其在咨询中的收获,逐渐影响和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产生持续积极的影响。

领悟不是纯认知上的,或者说不仅是大脑皮层上的工作,而是从认知、情感到行动上的统合。

(五)探索改变、尝试行动

在咨询师的影响下,来访者作为探索和行动的主体通过理解、领悟、模仿等方式对自身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尝试学习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二、本阶段来访者的状态【领会】

()解决问题的急切性

①来访者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心理咨询与传统的医院中的医患关系是有很大不同的。②咨询师不能代替来访者自身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替他作出改变。

咨询师可以从来访者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来了解情况,缓解其情绪,使其将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来访者的情绪是否得到缓解是咨询质量的评价指标。

(二)反诸自身(反省自我)的心理感受

来访者要面对自己的问题,感受到某种冲击,出现心理矛盾,产生冲突与焦虑,有可能出现辩解、回避、抱怨的情况。

(三)领悟的心理感受

领悟使来访者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领悟本身是一种自我改变,同时会产生一种方向感,感到可以做些什么努力。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一些新的行动,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力量。

(四)探索改变的心理感受

有利于来访者探索改变、尝试行为的感受是:【识记】

①力量感(感到自己有力量改变);②操作感(自己能操控自己);③结果感(对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预期)。

三、工作内容

(一)本阶段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识记】

①深化咨询关系,促进探讨向个人化、私人化深入;②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临床心理的评估;③协助来访者明确目标、尝试新的选择和行动;④处理来访者可能出现的阻碍,支持和鼓励来访者的建设性改变。

协助来访者采取积极行动达成改变和成长的一些具体考虑:【识记】

①对于来访者建设性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要及时给予强化。②应使来访者能够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③针对咨询效果的滞后效应,咨询师可以用家庭作业等形式,帮助来访者将咨询室中的指导和收获与其日常生活更好地连贯起来,达到自助的目的。

(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

    更加开放的表达自己。

    能更个人化、私人化的探讨。

    积极行动、尝试新的可能性。

(三)本阶段可能的阻碍【领会】

1、僵硬的“问题概念化”:一是单一的界定问题;二是绝对的“问题概念化”。

2、不能适时、适当地转介个案。

四、咨询中的诊断

(一)咨询诊断的性质与作用

1、诊断的性质、含义:【识记】

诊断是一个过程,是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和测试假设两个相互结合的过程,只有对来访者问题性质的相关假设性结论得到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同意后,才能对问题予以处理。

咨询诊断就是澄清来访者到底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并在确认之后决定咨询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以及采取哪些合适的方法解决。

2、咨询诊断的特点(与医疗诊断的区别):【识记】

1)考虑的因素较为模糊而且不限于个人本身。

2)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经由咨询师和来访者互动并同意。

3)咨询诊断不同于精神疾病诊断。

3、咨询诊断的作用:【识记】

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明确咨询目标和行动计划;能使咨询过程有方向而不混乱。

(二)良好诊断的成分【识记】

1、问题的界限:来访者所经验到的困难的范围及其限制。

2、困难的维持与减少的因素。

3、对困难感觉的强度。

4、问题对来访者生活中其他部分功能的影响。

5、咨询之前曾尝试过的解决方法。

6、来访者自我的强度以及应对方式和能力。

(三)诊断中的危险【领会】

1、贴标签(会让来访者感到在给自己下结论)。

2、理论投射或职业投射。

第四节   结束阶段的工作

    一、一般的过程目标【领会】

(一)有效能的改变

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或指标:【识记】

1)行为上发生可见的正向改变;(2)情绪上较为全面的正向改变;(3)应对压力能力的提高;(4)愿意开始实行走向现实的未来计划;(5)感到有能力面对咨询中的困难;(6)来访者的上述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续出现。

(二)自信自尊的提高

(三)迈向现实的勇气

(四)自我奖赏

二、来访者的状态【领会】

首先,对于改变的结果,既有满意的成分,也有更高的期望。其次,对于将要独自面对的现实,有勇气和信心,也有些担心。第三,与咨询师的分离就在眼前,出现分离焦虑。

三、工作内容

(一)咨询师活动与工作【识记】

1  做好结案的准备。

2  澄清来访者的需求。

3  以未来为导向,回顾与总结。

4  处理分离。

5  安排追踪会晤。

(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

除了回顾总结,讨论今后的生活外,来访者要面对自己在结束时产生的分离焦虑,要做好独立应对的准备。

造成来访者离不开咨询师的情况:【识记】

①对离开咨询师的恐惧和焦虑。②对今后生活的担心。③离愁别绪。④移情。

(三)可能的阻碍【领会】

来访者方面:在实际面临结束时出现较为严重的担心和恐惧,一个是对今后生活的实际焦虑,另一个是不想结束的分离焦虑。

咨询师方面:对结束咨询的对抗——交往中止,产生失落感;失去自我增强的机会;失去赚钱的机会。

四、特殊的结束与处理

(一)因咨询师或来访者自身的原因需要转介【识记】

有两种情况必须尝试转介:长期咨询无效;来访者面临重大的压力是咨询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的。

转介工作也是咨询的一部分,咨询师应坦诚地向来访者承认还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或社会资源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他,并愿意帮助来访者联系这些资源。转介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有阻抗,咨询师要花至少一次会见的时间处理这些阻抗,共情在这里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和来访者一起商讨新的资源的选择,咨询师应掌握较多的转介资源,提供给来访者较多的选择可能。

(二)非自身原因要结束咨询【识记】

因为咨询师或来访者遇到机构调整、住所搬迁,或是生病、长期外出等原因,咨询关系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咨询需要提早结束。

非自身原因结束咨询时,咨询师要对咨询进程进行总结。

第七章    团体心理咨询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概述

团体心理咨询,又称团体、群体、集体心理咨询或辅导。它是在团体环境下进行的咨询,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探索自己内心,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拟订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在团体中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一、       团体咨询的特点、类型与功能

团体心理咨询在咨询目标、原则、技术、对象、伦理等方面都与个别心理咨询相似或相同,但团体咨询有自己显而易见的特点。

(一)团体咨询的特点【识记】

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团体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

1  效率高,省时省力。

2  资源丰富。

3  团体动力推动深刻改变。

4  效果容易巩固。

5  团体咨询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变人际关系的人。

(二)团体咨询的类型【识记】

1、据团体心理咨询所依据的理论分:团体的精神分析学派取向、阿德勒式团体咨询、心理剧、团体的存在主义学派取向、团体的个人中心学派取向、格式塔治疗法、沟通分析、行为团体治疗法、理性情绪团体治疗法、团体的现实疗法。

2、据团体咨询的功能分:成长性团体咨询,训练性团体咨询,治疗性团体咨询。

3、据团体的计划程度和展开特征分:(1)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2)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

4、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分:(1)同质团体;(2)异质团体。

(三)团体咨询的独特功能【识记】

1、教育功能

2、发展功能

3、预防功能

4、治疗功能

二、团体准则与组长

(一)团体咨询的准则【领会】

1、团体导向:团体咨询的对象是团体本身,而非团体里的每个人。要考虑团体整体性。

2、利用资源:咨询师可充分利用团体资源。

3、保密:强调团体成员的相互保密。

4、自愿:强调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成员的投入程度要自愿。

5、榜样作用:强调咨询师为团体成员提供示范。

(二)组长的角色与任务【领会】

1、组长的角色

1)技术专家

2)模范的参与者

2、组长的任务  

1)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2)适度参与并引导。

3)提供恰当解释。

4)创造咨询性气氛。

三、团体咨询的目标

(一)团体目标【识记】

团体目标包含过程目标和内容目标。内容强调发生什么,而过程则强调如何发生。

1、过程目标:

①个人探索;②实验,即在团体情景中实验新的想法和行为;③逗留在此时此地;④让别人认识自己;⑤挑战自己,也挑战别人;⑥用于冒险;⑦给予和接受回馈;⑧聆听别人说话;⑨正确而诚实地回应他人;⑩处理矛盾和冲突。

2、内容目标(一般目标):(10)帮助组员认识自我;(2)帮助组员自我接纳、自尊、自信;(3)学习社交技巧,发展人际关系;(4)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方向感和独立性;(5)帮助组员培养责任感;(6)帮助组员做一个感同身受的聆听者;(7)帮助组员培养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 8)帮助组员有效地与人交往,懂得重视与人分享的价值和重要性;(9)帮助组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10)帮助组员定出改进某些行为的计划,并付诸具体行动;(11)帮助组员学习有效沟通、面质与挑战;(12)帮助组员勇于自我表达;(13)帮助组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协助他们做出评估。

(二)组员目标【识记】

每一个组员都带着自己的目标进入团体。组员的个人目标相对团体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而言,更为细致,更有针对性。其中考瑞夫妇列举了如下一些个人目标:

1  增进自尊;

2  接纳个人面对的受限制的现实;

3  减少阻碍;

4  学习如何信任自己和别人;

5  从外在的许多“应该”和“一定要”中解放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自由;

6  增加自我觉察,以致可以增加抉择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7  学习分辨拥有感受和受感受控制而行动的差异;

8  将自己从一些不适当的,令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的早期决定中解放出来;

9  明白到别人同样有挣扎;

10、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重新评估,看看是否要做出修正,和决定修正的方法;

11、让自己更能容忍人生中模糊不清的事物,以致可以在事情没有任何保证的世界中做出抉择;

12、发现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13、增加关心别人的能力;

14、对一些经自己挑选的人,变得更加开放和诚实;

15、在团体此时此地的情境中,与他人有直接的交往;

16、为别人提供支持与挑战;

17、在关心与爱护的基础上面质他人;

18、学习将自己所希望的向别人提出请求;

19、对于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变得敏锐;

20、对他人提供有用的回馈。

 

第二节  团体咨询前的筹划与准备

一、       团体方案的确定

恰当的团体咨询方案是团体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确定团体方案要考虑的九个方面的工作【识记】

(一)确定团体目标

第一类:以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为目标;

第二类:以敏感性训练为目标;

第三类:治疗目标。

团体咨询的目标可以看成是团体成员参加团体的期望,也隐含着团体领导者的期望和目的。

(二)明确组长

组长是团体咨询的关键。团体方案应明确是一个组长还是两个甚至多个组长协同领导;他们的基本经验和训练背景以及团体实践经验等相关基本资料。

(三)确定咨询对象

咨询对象根据团体目标来确定,团体成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团体方案和活动的设计。因此团体方案应明确招募团体成员的类型、来源、人数、招募与甄选方式。成员的类型包括性别、年龄、身份、问题性质等。

(四)团体的大小与类型

团体规模与团体效果存在直接关系。规模过小,压力大,组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欠缺;团体规模过大,组长又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导致成员缺乏足够的交流时间,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而影响活动的效果。一般而言,团体的大小可以根据成员的年龄及背景、领导者的经验以及能力、团体的性质与类型、成员问题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在5-10人范围内。

团体的类型主要需要考虑采用什么咨询方法,采用开放式团体还是封闭式团体,同质性团体还是异质性团体,以及是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团体。

(五)聚会时间与频度

聚会时间涉及总的聚会次数,每次聚会的具体时间安排、每次聚会的时间长度等。聚会频度指每次聚会的间隔,是一周几次还是一周一次或多周一次。

(六)聚会场所

理想的团体聚会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自由、舒适、安全,没有不必要的骚扰、保护隐私及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活动计划

团体方案的设计还应包括每一次团体聚会的活动计划。包括开始阶段的热身活动、中间阶段的核心活动和结束阶段的活动。

(八)评估方法

一般而言,团体评估包括过程与结果评估、团体互动状况与个别成员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或工具及预定评估的时间等。

(九)物质预算

团体活动中要用到的财、物的预算。

二、团体的构成

团体由组员和组长组成,团体成员的确定非常重要。团体咨询效果与团体成员的构成密切相关,因此成员的选择必须慎重。同时成员最好是自愿参加,以保证效果。对非自愿的组员,组长要做一些特别的工作吸引组员由非自愿变成喜欢团体咨询。

(一)团体的组合【识记】

团体的组合涉及成员的招募,组员的确定,及订立团体契约。

招募方式:一是自愿报名;二是咨询师建议报名;三是他人推荐介绍。

团体成员的条件:

1)自愿报名参加,并怀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强烈愿望;

2)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

契约是团体成员与团体领导者的协议,主要为了引导团体成员达到团体目标。契约规定了团体成员的权利与责任。

(二)组员筛选的标准【识记】

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参加一个合适的团体。筛选要留意这样一些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智力、以前的团体经验、精神及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犯罪记录、种族、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三)组员筛选的方法【识记】

1、面谈:面谈法是团体领导者与申请者一对一交流。

面谈的意义(价值):

1)组长可以很有效地做出评估;(2)组长有机会和组员个别接触,增加了解,缓和害怕和担忧的情绪;(3)组长可在筛选面谈中预先向申请者说明团体的目标、规则、内容、运作以及对参加者的要求和期望等,也可使申请者对在团体中可能会有的遭遇和收获有所了解。

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可以利用测评结果评价申请者是否适合参加团体。

心理测验的关注点:

1)成员与其他人能否建立深入而良好的关系,包括是否有被人喜欢的倾向,自己是否喜欢他人或关心朋友;

2)个人对权力的态度,包括自己如何接受权力或使用权力,对领袖的看法和服从的程度。

3)个人坚持自己原则的程度,包括在公开场合如团体聚会时能否坚持己见。

3、书面报告:指要求申请者书面回答一些问题作为筛选的依据。

 

第三节   团体咨询的过程与实施

     一、团体发展阶段与特点

     团体发展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识记】

(一)开始阶段

是最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团体成员存在种种顾虑和不适应。成员最强烈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组长的任务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了解,明确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

(二)过度阶段

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是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增加。这些情绪随着团体的发展会被随之而来的真诚、坦率和信任所代替。这一阶段的团体成员最重要的需求是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组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鼓励与挑战,使成员能面对并且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冲突和消极情绪,以及因焦虑而产生的抗拒。这是团体达到彼此间有效地建立成熟关系的阶段。

(三)投入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探讨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理想行为改变。也是团体成员们需要认识到对自己生活负有责任的时候。在此阶段成员最主要的需求是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一阶段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解决问题。

(四)结束阶段

在这一阶段成员应对自己的团体经验做出总结,并向团体及团体成员告别。组长的任务是使成员能够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给予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肯定成长,鼓舞信心,将所学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使改变与成长继续。

在团体的最后阶段,组员对分离的情感常常采取回避和否定的形式,组长需要协助组员对此进行充分地表露并进行探讨。

二、聚会的基本结构与首次聚会

(一)聚会的基本结构【识记】

1  热身:使成员尽快进入活动状态。

2  连接:分享活动之后的感受,连接两次活动。

3  围绕本次聚会主体和目标的活动

4  分享与小结

5  布置作业与结束

(二)首次聚会及结构【识记】

首次聚会如何运作,不但为团体定下基调,同时对团体日后的发展,往往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很多组长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首次团体聚会。

各类团体首次聚会的目的是一致的——建立团体。团体建不起来,后面的计划再好也无法实施。所以,首次聚会可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

1  热身:使成员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个成员。

2  组长介绍:包括组长自我介绍,简要说明小组的目的好活动内容。

3  组员自我介绍

4  分享对团体的期望与担忧

5  制定团体契约

6  作业与结束

(三)良好团体常模的建立【领会】

团体常模是团体的一套规则和标准,是一些行为的指引,表示出一个团体接纳和不接纳的行为。

良好的团体常模的功能:一是协助团体建立一个具体治疗功能的咨询气氛;二是常模对组员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影响,鼓励组员尽力促进团体的运作,以至团体得以维持和发展。

良好的团体常模的特征:支持性、真诚、开放性、不具有威胁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对质;可以创建一个信任的气氛,处理此时此地的课题;接纳个人及他人的感受,组长和组员提供共情的了解;增强组员的彼此投入;深化沟通,促进团体的发展和凝聚力。

团体常模是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发展起来的,但组长的带领和引导起关键作用。

三、促进团体的过渡与行动

(一)组长的团体视角【领会】

组长在咨询时应坚持团体导向。即团体咨询的对象是团体本身而不是团体里的个体。组长需将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团体和团体里的每一个个体的状态紧密相连。

(二)个别咨询要素的体现:【领会】

个别咨询的一些基本要素,如真诚、尊重、共情等在团体咨询中也会得到体现。

(三)充分利用团体资源【领会】

在团体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团体本身,组长要善于动员团体的每一位成员。

(四)催化组员互动【领会】

组长利用自己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催化组员的互动,才能激活团体资源,大大推动团体的发展。

四、结束阶段的处理

(一)小结与评估【识记】

①对组员的种种投入加以增强;②概要地总结出团体过程的要点;③检视团体过程中出现的未完成时间;④协助个别组员对团体经历做出个人的评估;⑤协助组员尽情的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⑥让全组成员共同商议如何面对与处理大家已建立的关系。

(二)离愁别绪的处理【识记】

离愁别绪可能导致成员的状况出现反复。处理方法是,鼓励组员坦白表达他们对团体过程的看法和感受,并要求他们对将要出现的分离做出回应。

(三)团体的跟进【识记】

团体结束后一段时间,也可举行团体的跟进咨询或聚会活动。组长借此来评估团体成效,同时也可鼓励及督促成员继续成长。

五、团体技术

(一)结合全组的个别会谈技术【领会】

1、与团体发展水平相适应;

2、照顾和调动其他成员参与;

3、面质和自我表露的应用。

(二)连结与阻断【领会】

连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成员间所表达的观念、行为或情绪的异同之处,给予衔接、产生关联,或把成员未觉察到的一些片段资料予以串联,启发成员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检视个人的资料,产生领悟和整合;二是从成员的表现中找到团体新的主题,促使大家共同探讨,使团体聚焦。

使用阻断技术的注意事项:①共情;②团体定向;③灵活。

(三)团体习作

1、团体习作的种类【识记】

1)纸笔练习

2)身体运动

3)接触练习

4)美术与工艺

2、使用团体习作的原则【识记】

1)目标定向的原则

2)团体定向原则

3)熟练原则

4)参与原则

5)渐进性原则

6)咨询效果原则

第八章    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心理咨询

第一节    儿童的心理咨询

     一、几个重要观念

     (一)儿童观【领会】

     1、儿童具有独立的价值。

     2、儿童是完整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长者。

     3、儿童是个别性的人,儿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

     (二)儿童发展与障碍【领会】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基本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心理障碍,除了一些特别严重的精神问题或行为外,许多在成人身上被当作病态的行为对发展中的儿童来说却未必是不正常的,可能只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偏离。

(三)咨询目标【领会】

总体是协助促进他们积极健康成长。

确定儿童咨询目标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坚持发展取向而不是问题取向;第二,坚持从儿童出发而不是从家长或老师出发。

(四)伦理的考虑【领会】

    儿童和监护人的权利;

    自愿与主动干预;

    保密与解密;

    专业能力(受过儿童咨询的专业训练)

二、儿童咨询的独特性

(一)语言发展水平和能力【领会】

成人咨询的谈话模式在儿童身上受到限制,因此应充分运用非语言技术,使得儿童能够借助非语言工具来表达自己,咨询双方能够借助非语言工具进行了解和沟通。

(二)咨询动机【领会】

儿童往往很难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所以很难有产生接受咨询这样的动机。所以大多数接受咨询的儿童是由家长或教师的要求而来的,自己是非自愿的。

(三)领悟能力【领会】

儿童自我概念还未确立,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尚处于皮亚杰提出的具体运算及其以前阶段,这使儿童在领悟、觉察、自省以及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上与成人有很大差距。

(四)环境的控制【领会】

儿童比成人更加受制于环境,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所以,儿童咨询中,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纳入咨询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尽量有效地应对环境的压力,一方面要致力于其生活环境的改变。

三、与儿童的沟通

儿童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对儿童的心理咨询来说,我们若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最好是从孩子本身的参照架构着眼,看清楚孩子和孩子的世界,就如同这个独特的个体看待自己和他的世界一样。

与儿童沟通的重要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游戏、绘画、儿童团体。

游戏、绘画、儿童团体在儿童咨询中的价值和意义【领会】

(一)游戏

游戏是每个孩子都会喜欢的一种活动,是与儿童沟通的有效方式。游戏时,儿童的正负面情绪都会出现,就像在真实的生活中经历的一样,有利于了解和帮助儿童。

(二)绘画

绘画是儿童的重要语言。可以将儿童的绘画过程看作是他们的说话过程,从中了解和分析儿童的心理。

(三)儿童团体

儿童团体通常在学校或社区里组织。在儿童团体中,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沟通互动,可以减轻儿童面对咨询师及咨询情境的紧张焦虑,起到个别咨询起不到的作用。

就其所协助对象的困扰情况,可以区分为三种取向的儿童团体:【识记】

1  以危机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促进沟通,化解危机。

2  以困境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面对困境,改变观念和行为。

3      以成长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促进发展与成长。

(四)其他

儿童在一般的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表演、讲故事等活动中,都能非常投入,并且将他们内在的愿望、需要、情绪、想法等投射其中,在这些活动中展现自己、表达自己,与别人互动。这些都是儿童的语言,借助这些活动,也是和儿童沟通的很好的途径。

四、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一)父母的要求和权力【领会】

作为儿童的监护人,父母有权力对孩子的重大问题做出界定,并对自己孩子在咨询中的情况有所了解。

关于咨询目标,咨询师应在接触孩子前向父母解释咨询的设置,说明只有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咨询目标对孩子问题的解决才最为有利,争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但也强调监护人的责任。

(二)家庭的引入【领会】

引入家庭是对儿童咨询的一个较好途径。实际上,家庭治疗的探索就是从儿童个案的咨询开始的。由于儿童对环境的依赖要大大高于成人,家庭的引入可以从协调家庭系统入手解决儿童的问题,而不单单将儿童作为咨询的对象或问题的所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儿童的问题。另外,家庭的引入还对咨询师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带来帮助,并且可以调动父母的资源协助儿童改变。

(三)父母作为咨询对象【领会】

父母应正确处理自己存在的问题。

五、几个特别问题

(一)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有意地伤害他人的身体与精神的行为。攻击行为有多种表现。攻击分为: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前者对想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后者以攻击他人或破坏物体来代替原来攻击的对象。

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治方法:【识记】

1  榜样示范

2  家庭咨询

3  行为矫正

4  问题解决技巧训练

5  环境支持

(二)儿童多动症

1、儿童多动症的含义【识记】

是指在儿童身上具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症状。该症以注意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征,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是一种发展性障碍,有这种障碍的儿童在课堂上常常违反纪律和袭扰他人,但他们自己是很难自控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行为看作是品德问题。

2、儿童多动症的矫治【识记】

儿童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引起,因此,矫治时也常针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咨询师对已经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可以采取适当的咨询措施,以协助他们度过这一困难阶段,防止多动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

1)环境支持:形成尊重接纳的环境,改变“坏孩子”观念和惩罚教育。

2)行为矫正:对适当行为进行强化;对不适当行为进行惩罚。

3)认知训练:改变错误观念,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调控的习惯和能力。

4)疏泄疗法:一是情绪疏泄,二是精力疏泄。

(三)学业落后

1、学业落后的定义【识记】

学业落后的儿童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其涵义是:

1)智力正常,但学习中有严重困难。

2)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上有一定的缺陷;

3)能力的缺陷不是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所造成,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

4)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2、学业落后的矫治【识记】

1)行为矫正    

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自我控制的程序:①确定要改变或建立的行为目标;②进行自我训导;③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记录;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强化或惩罚。

2)情感介入策略:以团体和个别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有关他们自己和学业的成就。

3)知觉器官和心像介入策略:对学习的科目和记忆材料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理解和运用。

4)认知咨询:改变关于自我和学业的不合理信念及归因模式。

5)人际关系的介入策略:安排其他儿童给予学业帮助。

(四)残障儿童

残障儿童是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缺陷而导致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特殊人群,残障儿童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残障儿童的特殊性是以正常儿童发展的一般性为参照的。

1、残障儿童的分类【识记】

1)学习障碍儿童

2)智力障碍儿童

3)生理残障儿童

2、残障儿童的矫治【识记】

残障儿童的矫治是一个综合干预的过程,干预过程必须集中在整个生态系统上,要超越个体、家庭和机构环境。

1)咨询师的态度观念:尊重、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

2)对残障儿童自身矫治的策略:特殊需要;学习风格;语言和交流技能;生理限制。

3)对残障儿童的心理教育。

其一,是关于残障的知识;

其二,有关儿童体验到的正常发展变化的知识。

4)残障儿童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

其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其二,适应不良行为;

其三,自我冲突;

其四,对职业咨询的需要。

5)对残障儿童父母及家庭的教育

(五)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心理因素和易感素质有关。

儿童焦虑和恐惧的矫治方法:【识记】

1  行为矫正

2  认知咨询

3  生物反馈疗法

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

一、       几个重要观念

(一)    青春期【领会】

1、青春期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

从生理上讲,青春期是指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的突变阶段。

2、青春期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现象

在人生发展历程中,青春期是一个人第一次经历的要给自己带来极大心灵震撼的心理突变阶段。这些变化主要是:包括性意识在内的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其一是强烈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和内心体验的复杂与深刻;其二是开始克服自我中心,将自己放入社会生活大舞台。

(二)青少年的发展任务【识记】

①接受个体的生理和性别角色;②建立与异性和同性的新的同伴关系;③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④获得经济独立的保证;⑤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⑥发展合格公民所要求的智力技能和概念;⑦获得社会公认的责任行为模式;⑧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⑨建立与个体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

(三)文化冲突【领会】

青少年随着认知与判断能力提高,形成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群体。青少年的亚文化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都与主流文化存在着差异,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识记】

①偶像崇拜,实质上是开始步入自我追求的历程;②追求时尚,其中包括追随流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尤其在穿着与外观方面的流行等;③对既有文化的批判;④新文化的创造。

二、咨询关系【领会】

(一)话语权:尊重青少年的话语权,以青少年的话语系统去与他们沟通。

(二)权威认同:有两种情况,其一,对权威的不满和反抗;其二,丧失信心,难以建立自我独立性和权威性。目标:既认同权威又保有自己的独立性。

(三)责任承担:即将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交还给他们。

(四)家庭的引入:咨询时要视情况引入家庭,必要时做家庭咨询。

三、重要咨询课题

(一)体像障碍【领会】

体像障碍是因对自己的外貌特征的不满、担忧,进而使整个自我概念受损,影响生活和适应的一种状况。体像障碍成为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发生率极高的一个心理问题,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和在校适应,但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看作是学习、品行问题。

体像障碍的咨询策略:

1、心理教育:向青少年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帮助他们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困扰,分析引发困扰的因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对生活事件和身心症状的正确态度。

1  支持性心理咨询: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表示关心、理解和支持。   

2  认知治疗

3  家庭治疗

4  催眠暗示治疗

     (二)自我概念【领会】

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体验、感觉和评价。在对青少年的咨询中,以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为目标,将他们的具体问题作为过程目标,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三)性与异性【领会】

个体发展到了青少年阶段,才真正开始对性和两性关系有自主地感知、觉察和体验,也因为是人生的第一回,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扰也就成了青少年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青少年两性交往的咨询与辅导主要包括:

1)青少年性别角色意识的辅导

2)青少年异性交往及“早恋”的对待

其一是调整认识,对青少年来说本身就不存在成人式的爱情,他们与异性间的情感瓜葛和成人之间的那种爱情,有形式上的一致性,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其二是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做他们的参谋。

其三是引导青少年珍惜性、善待性、欣赏性、赞美性。

(四)与成人的冲突【领会】

要很好的处理成人与青少年间的冲突,要做到:

1、成人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以青少年的参照系去看待、了解他们的世界;

2、处理好关心和放心的平衡;

3、坚持主流文化与认可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度的把握;

4、培养青少年自我承担的意识和能力;

5、沟通和讨论的方式;

6、人格上的平等。

     (五)时尚成瘾【领会】

    时尚是青少年在自我概念上的理想化追求,追求时尚是青少年的一个特点,本身不是问题,咨询中要处理的是时尚成瘾。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时尚成瘾发生的原因,而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可预测成瘾的发生。

辅导注意事项:

①正确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望;

②转移注意点,将他们一些心理需求升华至对社会有益的方面;

③帮助他们重建自我,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④帮助他们在现实社会里以恰当的方式取得成功,满足其成就的欲望等。

干预方法:①心理教育;②时间管理;③社会支持;④认知改变;⑤问题解决;⑥成功景象;⑦家庭引入;⑧行为矫正。

(六)    生涯发展【领会】

青少年生涯辅导的目标:①职业选择的定向性;②职业的信息和规划;③职业偏好的一致性;④个人特质的具体化;⑤职业选择的独立性;⑥职业偏好上的智慧。

四、学校心理咨询

(一)班级心理教育【领会】

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教育活动,主要由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师承担。

(二)青少年团队训练【领会】

青少年团队训练是指课外的学生团体活动。它不同于班级心理教育,它不一定以班级为单位,也不像班级心理教育那样具有系统性和很强的结构性,相比而言,班级心理教育往往是从班级发展的角度去带班,容易跟着课程设计走,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深层与个别化的需求。

(三)心理咨询服务【领会】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大的教育体制下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心理福利,学校咨询师和专门咨询与治疗部门的咨询师在专业角色、处理问题和工作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学校心理咨询在处理青少年问题上要有个限度,较为严重和复杂的个案要转介到校外专门机构进行咨询。

(四)教师心理保健问题

教师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

    自我调节;

建构社会支持系统策略;

③通过教师成长团体进行教师心理保健;

④个别咨询。

 

第三节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一、几个重要观念

(一)中年发展【领会】

1、中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识记】  

1)身体变化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多数发生在45~55岁之间,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即指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8~12年;男性更年期多数发生在50岁以后,表现为以性功能减退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更年期是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和自然的生理现象。更年期困扰是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的综合。

2、中年期的心理变化【识记】

1)感知觉的变化。

2)智力变化:流体智力下降,晶体智力上升。

3)自我概念:中年人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具有内倾性。

3、中年期的发展任务【识记】   

①家庭、个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②稳定与发展家庭和事业;③寻求新的突破;④维护生活的整合。

(二)中年压力【领会】

1、婚姻家庭

1)婚姻关系的消损和僵化;(2)家庭生活圈的改变

2、生涯转型和生涯危机【识记】  

生涯转型:是指从一个生涯阶段到另一个生涯阶段的变动。

生涯危机:是指个人处于生涯阶段的变动时,不能发展出新的方案,以应对突发问题的困境时的状态。

3、身心功能变化:

4、个体内在冲突:生活去向转为适应和顺应内部世界;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寻找自己,评价自己;对过去选择的否定,产生无价值感。

5、子女问题的背后:成年人将自身压力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6、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加速对渴望稳定的中年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有许多感悟和成就,但要用原有的参照架构去衡量。

二、婚姻家庭咨询

(一)婚姻家庭咨询的焦点【识记】

夫妻的婚姻和情感关系。

(二)夫妻咨询

1、夫妻关系咨询【领会】  

1)引发夫妻冲突的主要因素【识记】

①社会性别观念引发的冲突;②夫妻沟通模式不当引发的心理氛围紧张;③经济因素引起的压力;④子女教育引起的压力;⑤家庭变化引起的压力;⑥个人差异和意见不合引发的压力;⑦其他家庭危机。

2)夫妻关系咨询中的一些问题【识记】  

①模式的综合性;②与中年期挑战和压力相关联;③解决途径——重新定义;④咨询师的年龄和阅历。

2、心理障碍咨询(成年期心理障碍咨询中夫妻咨询的应用)【识记】

1)酒精依赖的婚姻咨询:让夫妻共同参加咨询,帮助酗酒者是一个有效的模式。

2)焦虑症的婚姻咨询:配偶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咨询师角色,去开导病人。

3)抑郁症的婚姻咨询:侧重夫妻间的互动,消除敌意,促进双方认同,产生亲密感。

三、中年期生涯咨询

(一)生涯转型与生涯危机

1、生涯转型的类型【识记】  

斯克劳撕伯格的分类:①预期型;②非预期型;③长期困扰型;④非事件型。

霍普森和亚当斯的分类:①自愿转型;②非自愿转型。

2、生涯事件及其类型【识记】

引发生涯转型或生涯危机的事件称作生涯事件。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准角色转型事件

2)非标准事件

3)持续性的职业问题

3、处理转型和危机的模式【识记】

1)按兵不动

2)减低损害

3)自我怀疑

4)不再深究

5)试验

6)寻找意义

7)内化

(二)转型期的生涯咨询【领会】

1、生涯转型期的应对技能【识记】

1)认知与回应技能

2)评估、发展与利用外在支持系统技能

3)评估、发展与利用内在支持系统技能

4)减少情绪与生理苦恼技能

5)规划与执行改变技能

2、转型期生涯咨询的主要内容【识记】

1)经验确认;(2)兴趣确认;(3)技巧确认;(4)生活风格确认;(5)教育与训练规划;(6)职业规划;(7)终生学习规划。

 

第四节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一、几个重要观念

(一)终生发展观【领会】

    ①能适应逐渐衰弱的身体;②能忍受丧偶的痛苦;③能在经济上支持退休生活;④能与同辈老人和睦相处。

    (二)社会年龄观【领会】

社会年龄观是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年龄规定和角色期待。社会年龄观会影响个体的自我确认。

(三)老年文化问题

1、老年人的生理状况【识记】

1)视力的变化;(2)听力和味觉的减低;(3)皮肤与头发的变化;(4)骨骼与关节的变化;(5)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6)性功能的变化。

2、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识记】

1)智力功能;(2)记忆力;(3)判断力;(4)感情与情绪;(5)性格与态度

3、老年人的社会角色

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就是社会对老年人在社会中身份地位的认定。

舒伯提出的老年人生涯发展任务:【识记】

1)发展非职业性角色,逐渐退隐;(2)做一直想做的事;(3)维持生活的兴趣;(4)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4、老年文化问题中涉及的一些观念性问题:【领会】

1)老人一定多病;(2)老人会衰老;(3)老人会变成老糊涂;(4)老人生活无聊。这些传统观点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

二、角色适应【领会】

(一)社会角色的改变:由职业角色向非职业角色转变。

(二)家庭角色的改变:不再担当家庭决策者,亲子关系“倒转”

(三)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政府、社会、家庭要关心老人,老人要参与适当的社会来往

三、生命关注【领会】

(一)面对死亡与死亡恐惧

(二)友人和伴侣的丧失

(三)身体关注:1、功能减退的不安;2、躯体生病的烦恼

四、心理障碍及咨询

(一)老年性心理障碍【领会】

1、焦虑症

2、抑郁症

3、躯体形式障碍

4、睡眠障碍

(二)老年期心理咨询【领会】

1、建立生活技巧;

2、建立支持团体;

3、生命回顾;

4、支持性咨询;

5、身体碰触。

第九章  特殊媒介心理咨询

第一节  心理咨询热线

    一、心理热线概述

心理咨询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体现了一个“热”字;电话,超越时空,快捷便利,能迅速将双方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一个“热”字,电话咨询也就被人们称作“心理热线”或“热线电话”。

心理热线是一个正规的心理帮助机构,有自己的专业设置,有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按照热线的专业规则,向来访者提供规范的心理服务和帮助。

(一)心理热线的特点【识记】

1  快捷便利;

2  自由支配;

3  安全场;

4  及时性;

5  专业性。

(二)心理热线的限制【识记】

1  非语言信息匮乏;

2  咨询关系的限制;

3  责任承担的限制。

4  帮助范围与程度的限制

(三)心理热线的功能【识记】

1、心理支持的功能;

2、应激处理的功能;

3、危机干预的功能;

4、协调资源的功能;

5、面询辅助的功能。

(四)心理热线的管理【识记】

1、机构和队伍

心理热线需要纳入一个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机构,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是一个只提供热线服务的独立机构,这时需要和其他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建立起工作上的联系。心理热线需要订立明确的工作准则和服务规范,明确咨询师的责任,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流程。需要有一支热线咨询师队伍,保证热线能正常服务。

2、环境与设备

心理热线应有专门的工作场所与设备。工作时不能有其他人或事干扰。热线用的电话应是专门的,通常有即时录音功能,不能和其他用途的电话合用。

3、资料

需拟订规范的电话记录表,对每一个接谈成功的电话都要记录,在没有录音的情况下,记录要稍微详细一点,除了能有的基本资料外,还包括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主要的回应处理,过程中有意义的内容,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二、热线中的倾听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领会】

倾听的目的:能最好地理解、澄清来访者的问题,并传达给来访者,建立心理上的互动和联系,尽可能帮到来访者。

咨询关系的重点:与来访者建立心理上的接触与沟通,对话过程中能让来访者体验到被理解、尊重、接纳、温暖等。

(二)重视非语言信息【领会】

来访者说话时的声调、语速、节奏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资料,另外,来访者所用的语气词,传过来的呼吸声,以及其他任何声音都很重要。

(三)有声的回应【领会】

热线谈话中,一定要有声的沟通与互动,否则双方的心理接触就会中断。在谈话过程中,热线咨询师除了要注意自己说话时的声音外,在来访者倾诉的过程中,要不时有声音的回应,以让来访者听到这边有人在专注于他的诉说。热线咨询不是靠电话、电线或电波来连接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而是靠双方发自内心的声音,有形的声音。

三、焦点咨询策略的应用【领会】

(一)强调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

焦点:对方想要什么好的结果,而非何时出了问题及如何表现等。

(二)了解与证实成功经验:凡事都有例外。

(三)确定个案想要的正向目标:引导来访者用自己的语言来澄清和确定想要的目标,而且是正向的。

(四)拟定操作性方案:小改变引发大改变。小步子前进。

四、特殊个案的处理

(一)自杀个案的处理【领会】

1、自杀个案的处理要点:首先,咨询师要镇静。其次,保护来访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再次,始终要让对方感到咨询师的支持和帮助。

2、自杀个案干预中的“十不要”【识记】

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

2)不要对求助者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与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4)不要被求助者告诉你关于危机已经过去的话所误导;

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留下,或因为周围的人或事转移目标;

7)在紧急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

8)不要让求助者保留自杀的秘密;

9)不要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或神秘的;

10)不要忘记追踪观察

3、自杀个案处理的步骤【识记】

1)稳定来访者的情绪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支持性的倾听,给予共情的信息很重要,来访者在诉说的同时,随着情绪的舒泄,有可能渐渐稳定下来。

2)进一步协助来访者与现实建立联系。即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回到现实中来。 

3)寻找可变通的方式。

4)根据情况决定下面的行动。

(二)依赖个案和骚扰电话的处理【领会】

1、依赖个案的处理   

1)依赖个案的特点:话题重复;固定某个时间段;无交流意愿。

1)依赖个案的处理:

①准确判断;②限时;③挂断。

2、骚扰电话的处理 

骚扰电话,很多是对女性咨询师的,带有性色彩。女性咨询师要坚决地予以拒绝,但方式上可以有点变通。另外,热线不必承担教育对方的责任,不需要对对方的行为进行评论或批评,严正、坚决地挂断电话,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第二节  其他特殊媒介咨询

    一、广场咨询与咨询报告会

(一)广场咨询

1、广场咨询存在的问题(广场咨询的限制)【领会】

广场咨询与咨询室内的正规咨询大相径庭:

    临时摆个几小时的摊位,过后就撤了,不可靠、不稳定。

    求助者随机性太大,有些可能只是临时冲动,凑凑热闹,满足好奇心。

    基本不存在咨询性质的关系,而且违反了咨询基本的隐秘和安全设置。

    无法对求助者提供咨询性的帮助,反而可能伤害求助者。

2、广场咨询的作用【识记】

广场咨询的作用主要是宣传普及。

①体现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人性关怀,营造出一种健康的氛围;

②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心理保健观念和常识,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③宣传普及有关心理咨询的知识,增进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看到心理咨询是为所有正常人服务的;

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一些人的心理困扰。

3、广场咨询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

    明确目标。

    确定宣传的主题。

    说明宣传性质。

    告知来访者不宜现场咨询的原因。

    若需要咨询,告知正确的求助方式。

    如发现危机状况,要立刻设法安排帮助。

    咨询师不能心不在意,要注意维护形象。

    杜绝滥用心理测验的现象。

(二)咨询报告会

1、咨询报告会的性质

咨询报告会实际上是一个主讲者在一个场所内向许多人分享他对有关报告主题的观念、想法、经验以及一些相应的应对技巧。咨询报告会不是团体咨询,但为了让听众理解和接受报告的内容,可能会带大伙做一些活动来体验,或者用一点时间和现场听众就报告内容做些交流。

2、咨询报告会的作用——宣传与教育,宣传与普及。一个效果良好的咨询报告会,可以很好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澄清人们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误解,引发听众去关注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命题,激发他们去正式和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3、咨询报告会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

①报告人需对所讲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

②报告要贴近听众的生活实际。

③持开放的态度,以分享的形式进行。

④结合现场听众的状态。

⑤不宜宣讲有关各种心理障碍表现的内容。

⑥不宜宣讲具体的个案。

⑦留出听众提问时间。

⑧不讨论个人化的问题。

⑨如果安排听众活动,要有助手协助。

二、信件咨询与网络咨询

(一)信件咨询

信件咨询的注意事项:【识记】

及时回复,避免“迟到”的帮助。

(二)网络咨询

1、网络咨询的形式与特点【识记】  

形式:电子邮件是网络咨询的主要形式。

特点:快捷便利,自由支配,咨询资料容易保存、浏览方便。

2、网络咨询的限制 【领会】 

1)虚拟性的限制;  2)服务功能的限制;

3、网络咨询的注意事项 【识记】

1)及时回复。

2)言明可帮助的限度。

3)不做诊断。

4)语言的适合度(简明易懂)

第十章   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的成长是成功咨询的关键,咨询中的首要工具是咨询师本人。

第一节  成功咨询的关键——咨询师的成长

一、咨询的首要工具——咨询师个人(咨询师是咨询的首要工具的理由)【识记】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

(一)咨询关系中咨询师是一个示范者【领会】

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的一言一行,与来访者的互动方式,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观念、思考方式、应对策略、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等,在来访者那里都起到示范或榜样作用。

(二)咨询师是应用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主体【领会】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理论的选择和应用都是由咨询师掌控的,来访者大多是不了解的。

二、咨询师的人性观与价值观

在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中,人性观与价值观问题最为重要。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总会受到自己的人性观与价值观影响,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几乎是不可能的。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性观、价值观,是一名咨询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咨询师的人性观【领会】

咨询师对人性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咨询中的价值取向,将决定自己咨询的目标,也决定自己对来访者的态度和咨询技术的使用。

咨询师要对自己所持的人性观需要反思与澄清的问题:

第一,    人性假设问题

第二,    心理发展问题

第三,    心理障碍问题

(二)咨询师的价值观【领会】

咨询师的价值观会影响咨询的终极目标。一个有能力的咨询师应该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又能帮助他人去发现、界定和实现他个人的价值观。

三、咨询师的自我概念

(一)咨询师的自我概念对咨询的影响【领会】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罗杰斯把个体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视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的对自己的观感,也是人对自己和环境关系的知觉和看法。自我概念是个人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罗杰斯区分了两种自我概念: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

个体能否获得健康的自我概念,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在童年早期能否得到积极关注。一个有效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有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是说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是具有高自我价值的人,他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接受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不符之处。

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无法做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无法做到内外协调,真诚一致,也就实现不了在咨询中助人的目的。

(二)咨询师健康的自我概念【识记】

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咨询师所持有的基本条件:真实的、开放的、愿意学习和改变的,就能不断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具体来说,以下的观点是有益于咨询师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的。

第一,    自我概念可以改变;

第二,    恰当认识自己;

第三,    认识自己也有方法;

第四,    喜欢和接纳自己;

第五,    自我接纳和成长是一生的课题。

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界定【领会】

不同的咨询理论对咨询目标的界定和理解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界定和理解又受他偏爱的咨询理论的影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理解的咨询目标与来访者期望的目标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咨询师需要清楚自己是如何看待咨询问题的,以及终极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矫正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这样才能与来访者一起确定一个有助于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咨询目标。

第二节   咨询师的成长

    一、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意义【领会】

只有咨询师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别人的成长。

二、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一)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重大课题【识记】

1、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  

2、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

3、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

4、自我概念与自我觉察

(二)咨询师的个人条件

1、咨询师的个人禀赋【识记】

1)对人而不是对物的鉴别力

2)丰富的想象力

3)敏捷性与灵活性

2、咨询师需具备的条件【识记】

1)基本条件  

①真诚的、尊重的、有耐心的;②可信赖的、温暖的;③亲切与关心的;④开朗的、开通的,客观的、接纳的;⑤平静的、不激动的;⑥欲提高对方的能力的、鼓励并支持对方的;⑦负责任的、有反应的;⑧敏感的、探究的。

2)进一步条件   

①认为人是可信赖、友善和有价值的;②认为人是有能力的;③愿意退后一步,让来访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④能够了解别人的感觉,想象、意识到来访者的经历;⑤有别于一般人的自我概念和品质;⑥能够较全面地看问题。

三、咨询师的专业成长

(一)咨询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课题【识记】

个人成长强调成为一个人,专业成长强调还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人。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会面临以下几个重要课题。

1、职业动机  

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多元的。职业动机发展大致要经历一个“模糊→清晰→冲突和变化→和谐和稳定→简单化和平常心”的过程。

2、专业认同   

所谓专业认同,简单说就是对自己专业的性质、特点、规则等的认可,以及对自己专业身份和专业行为是否符合专业要求的认可。

3、理论取向  

每一种咨询理论都基于某种人性观,每一种咨询理论都是一种生命智慧,每一种咨询理论又都是一种生存能力或技能。咨询师和咨询理论之间有一种双向选择性,即咨询师在选择咨询理论,咨询理论在选择咨询师。

4、心理保健   心理保健要求咨询师能以旺盛的活力投入到咨询关系之中,也就是说,在专业工作中,咨询师应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朝气和爱心的人。

(二)咨询师的专业条件【识记】

1、基础理论知识

1)应用性发展心理学

2)应用性行为心理学

3)应用性认知心理学

4)应用性人格理论

5)变态心理学

6)卫生原理

2、专业理论及技能

1)对咨询专业的理解  

2)一个咨询模式

3)“系统中的人”的工作框架

4)自我认知

(三)咨询师专业成长的阶段【识记】

1、划分标准一:

孔子人性修养的六个境界: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

2、划分标准二:

斯科霍尔特与罗内斯泰德提出的咨询师成长8阶段:常规阶段;专业训练的过渡阶段;模仿专家阶段;条件化自主阶段;探索阶段;整合阶段;个性化阶段;完善阶段。

3、划分标准三:

斯托尔滕博格提出咨询师成长的四个层级:

第一,依赖层:理论与技术无法统合思考;

第二,依赖—自主的冲突层:较多自信,较少模仿;

第三,有条件的依赖层:能区分人我界限;

第四,精熟层:能将专业的标准与咨询员个人的认同予以统整;

(四)咨询新手面临的课题【识记】

1、处理焦虑;2、做自主的人与袒露自己;3、避免追求完美;4、坦诚面对自己所受的限制;5、了解沉默;6、处理过度要求的当事人;7、处理不肯投入的当事人;8、接受疗效的缓慢;9、不要欺骗自己;10、避免因当事人而失落自己;11、培养幽默感;12、拟订切实可行的目标;13、谢绝提供忠告;14、培养自己的咨询风格;15、明确咨询师角色。

四、咨询师成长的方式与途径【识记】

(一)通过培训促进成长

(二)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

(三)通过研究促进成长

(四)通过咨询实践自我探索

(五)通过成长小组成长

(六)督导与继续培训

(七)自己接受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专业不是“旁观式”地学习和工作。在培训前和培训当中,咨询师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获得接受咨询的经验,是成功咨询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他们探索自己、确定自己能够协助别人的大好时机。

 

第三节  咨询师的心理保健

    一、职业枯竭现象

(一)职业枯竭的含义及其表现【识记】

职业枯竭简称为枯竭,指咨询师出现的一种情感的疏离及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工作中出现身心失衡,感到倦怠、有无力感甚至崩溃感的状态;枯竭还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处于持续性疲劳或挫折状态中的生活方式。

职业枯竭的表现:枯竭被看作咨询师容易产生的一种心身困扰,表现为一组症候群。主要有①厌烦,无热诚;②被无意义的方案或事情拖着走;③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④无尊重感,工作变成机械化的例行公事;⑤看不到具体的结果和成效;⑥感到受压制,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枯竭的原因【识记】

1、个人方面:完美主义、占有欲强等个人特质是产生枯竭的重要原因。个人有未解决的冲突在工作中寻求不合理补偿。生活方式不当。

2、人际方面:无力处理来访者的问题。督导者和咨询师之间缺乏互信,导致互扯后腿,;团队无共同目标和有效领导。

3、组织方面:体制不合理;无表达的机会或尝试新方法的机会,实验、改革与创新不但不被鼓励,反而受到挫折;角色冲突。

二、职业枯竭的预防与干预

(一)枯竭症状发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热情(怀有过高的和不太现实的期望)

第二阶段:停滞(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三阶段:失望(陷入困境)

第四阶段:淡漠(处于失衡、危机状态)

研究表明,那些非常投入的工作者是最容易出现工作枯竭的人。

(二)枯竭的预防与干预策略【领会】

1、加强自我觉察

2、投入真实生活

3、通过专门的组织形式干预

4、对枯竭者的心理咨询

三、咨询师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识记】

(一)认知调整:要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积极寻求自身的资源,丰富自身的生活;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看到个人的成绩,避免过分谦虚或张扬。

(二)生活调整:要注意保持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平衡,有工作、有休息、有娱乐、有旅游、有朋友、有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调整工作目标。

(三)创造与学习:保持对人、人生、生命的好奇心和热情;创造性地进行个人化的工作。把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及时充电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总复习(重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