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教务考务 >> 浏览文章

教务考务

00183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武汉工商学院自考大专复习资料
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十余年建设,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会员、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 更多>

00183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武汉工商学院自考大专复习资料

 

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
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
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
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
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
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
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
18.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9.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①弹性系数大于1.,弹性充足有弹性、②需求弹性等于1,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收益的变化、③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不足缺乏弹性、④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⑤弹性系数为0,完全无弹性状态;
20.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区分商品是正常还是低档商品;满足进步增加;
2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24.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
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2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7.简述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②群体意见的一致性、③群体的人数
28.一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在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
29.简答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②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30.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及时行乐、克勤克俭;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1.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2.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4.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5.生命周期储蓄: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
6.简述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答: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7.简述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
8.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0.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早在19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并制定了有关法令。其后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广泛实行。
12.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13.流动性约束: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
14.简答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①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②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③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5.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16.简答高储蓄的原因;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④实现正利率
17.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
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③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8.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29.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0.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动;
21.居民无风险预期的改变,风险预期的增强,引起消费者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1.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2.按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
3.流动性:指资产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4.简答金融投资的特点;
①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②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
③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
5.实物投资: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等;
6.简答教育投资的特点;
答: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特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7.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①银行存款、②债券、③基金、④股票、⑤住宅投资、⑥教育投资;
8.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任凭,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的关系。
9.债券的特点: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和债务关系、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债券具有一定的期限、债券可以买卖流通;
10.债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发行的债券;
11.实物投资的特点:流动性低、具有保值功能;
12.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13.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
14.按发行的方式,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15.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16.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17.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债券可分为付息债券和零息债券;
18.可转换债券:指债券持有人按照规定的转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债券转成固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股票和权利;
19.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
20.股票按其性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1.股票的特性:①风险较大、②流动性好、③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22.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同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23.投资基金的优点:①规模经济、②投资分散,风险低、③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24.根据收益内容的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
25.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当期收益率=利息除购买价格;
26.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27.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28.按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29.系统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30.按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31.如果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相同,两者中谁的方差大,风险就大;
32.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即时完成的;
33.市场的有效性:指价格能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34.强有效市场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价格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
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1.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的第一需要;
2.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的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
3.非劳动收入的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
4.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的;
5.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后弯曲;
6.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7.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8.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 ②对收入的弱偏好 ③工资低
9.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10.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的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11.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
12.经常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13.教育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
14.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15.教育收益的趋势是递减趋势;
16.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17.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18.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的影响;
19.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原因:
①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的转变②高质量的家用电器③妇女工资提高④晚婚⑤离婚增加
20.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的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的,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导致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的劳动时间和更少的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
21.相对收入假说的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长的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长;
22.退休年龄提前的原因:①政府的强制 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③养老保障;
23.论述教育对消费的影响:①货币收益 ②福利收益 如果认为教育的未来收益大于现在的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的消费;
24.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
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 消费信贷
1.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2.直接贷款: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贷款;
3.间接贷款: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4.消费信贷的特点:①利率水平高 ②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③规模呈周期性;
5.消费信贷的主要种类:①住宅抵押贷款 ②汽车贷款 ③信用卡贷款;
6.信用卡属于无担保贷款;
7.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答: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其次,消费信贷还会降低人们的储蓄行为;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8.简述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答: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其次,提前满足了消费需求;再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必须不断地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9.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
①资产流动性风险 ②利率风险 ③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
10.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三种方式:
答: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
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
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
11.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12.简述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措施;
①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 ③开发新产品
13.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
14.个人贷款最显著的特点是定价高于融资成本;
15.短期贷款用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最常见的方式是第三方担保;
16.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
17.利息收入是贷款方名义上最大的收入来源;
18.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或进行保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保险;
19.消费信贷所面临的其他风险,主要是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及抵押物产权风险;
20.论述中国消费信贷业务产业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提高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长③商业银行资产调整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④政府刺激内需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2)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由于刚刚起步,品种还比较少,规模较小,在银行资产中比重很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形势的趋于好转,消费信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今后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品种,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
21.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①收入水平②消费观念③社会保障制度④个人信用制度⑤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的水平
22.简述消费信贷产生的原因;
①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②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的需要③消费观念的转变
第七章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
2.消费函数中,消费的主要变数为收入;
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4.论述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主要内容;
答:“绝对收入假定”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当实际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将会逐渐增大;反之,如果实际收入减少,那么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会逐渐缩小。
5.简述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
①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②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做准备、
③存钱保持个人的“独立感”和“有所作为”的感觉、
④出于本能,总希望未来生活好些、
⑤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
⑥作为投机或进行经营用、
⑦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⑧纯粹的吝啬;
6.简述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①工资单位的变化、
②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
③财产的意外增值或损失、
④利息率的变化、
⑤财政政策的变化、
⑥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7.长期来看,影响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利息率的长期变动、收入格局的变化;
8.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9.相对收入假定: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首先提出。其中包含两个含义,第一,相对别人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10.论述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收入有关②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受自己目前收入和过去收入、消费水平的影响
③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的变化
④当消费者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水平时,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
11.持久收入假定: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其基本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固定比例关系;
12.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在一个人口不断增长或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社会中,个人净储蓄总额将是正值,并且人口增长率超高,或人均收入增长率越高,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第八章 消费需求
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分构成:
①对消费品的需求、②对投资品的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时间的比例;
3.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4.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7.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 惠特曼 罗斯托提出;
8.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消费模式是同步型消费;
9.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张发展集约型经济;
10.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等于1;
11.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各种消费模式特点、产生条件;
12.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条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14.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的阶段》中,将各国经济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③起飞阶段、④向成熟推进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是起飞阶段;
16.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点;
17.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
18.消费增长与本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①同步型消费、②早熟型消费、③滞后型消费
19.前苏联、东欧国家、中国建国后较长的时间里推行的就是滞后型消费模式;
20.评价我国现阶段消费的模式的选择;
答: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21.判断消费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该考虑两个标准:
一、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22.试述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答: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我国在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通胀和增长、通缩和增长的矛盾;
其三,在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远远没有完成;
要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
一、首先,要树立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其次,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节俭资源的经济体系;
三、再次,发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
四、最后,实施共同行动的系统工程
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
2.论述消费政策的内容;
(1)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
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②消费与储蓄的关系③收入分配政策④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2)有关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
①消费品市场、②消费品产业结构
3.简述税收调节对消费政策所起的作用;
①促进某些产品业的发展、②限制或促进某些产的进出口目的③鼓励消费的作用、④防止出现收入差距的过大
4.简答利率调节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②利率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5.简答国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的当期收入产生影响②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6.简述政府支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对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消费进行保障,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②通过政府的投资对社会投资起引导的作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7.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8.根据我国的消费特点,目前着力推动的是住房贷款和高等教育贷款
9.与消费政策相关的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
10.经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
11.计划体制下,消费政策实现所依赖手段是行政,市场体制下依赖的是经济;
12.收入的分配方式包括按劳
分配、按资分配;
13.收入的分配机制包括市场、计划、行政机制;
14.收入分配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社会目标、分配方式、分配机制;
15.消费结构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消费品产业结构、消费品市场;
16.通货膨胀: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
17.论述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③紧缩性的收入政策④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18.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19.论述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扩张性货币政策③国债政策
20.简述消费政策的目标;
①有助于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②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③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
21.简答发达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的产业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③大力推广消费知识和技术④加强对节约能源或节约某些原料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开发和推广⑤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防止消费者权益受损害
22.简答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防止出现“消费早熟”②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③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23.消费早熟曾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出现
24.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②社会资源状况③消费战略、④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5.论述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的要点;
①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的改善
26.简答消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哪些宏观政策相协调;
①人口政策、②产业政策、③收入分配政策
第十章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资料的比例关系;
2.按照需要层次划分,消费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3.消费支出结构: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4.简答我国原来的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①消费支出按商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划分,即“劳务不是商品”②按商品与非商品支出分类,给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带来麻烦③不能完全反映特定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新的统计方法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划为八项;
6.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①消费品市场状况、②消费水平、③人口年龄结构、④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
7.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的收入水平、②家庭消费支出功能、③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④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⑤家庭规模、⑥家庭的投资;
8.家庭文明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希尔、贝尔、小安德森;
9.家庭通常有三种功能:繁殖、经济、社会;
10.60%以上为绝对贫困、60%-50%勉强度日、50%-40%小康、40%-20%富裕、20%以下非常富裕;
11.简答消费品市场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哪?
①某些消费品的短缺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序上影响其消费支出②某些新兴消费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序上刺激消费需求
12.恩格尔定律的含义;食品支出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13.影响恩格尔定律适用性的因素: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食物构成变化、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
14.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上升;
15.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3000美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16.合理的消费结构: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
17.简答判断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①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②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合;
18.简述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的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19.论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①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②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20.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理论的学者是罗斯托;
21.简答罗斯托认为作为主导产业应有以下特性:
①依靠科学进步、②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③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22.对现期消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现期收入;
23.不同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费支出结构,最显著的差异是食品支出;
24.一国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
25.随着消费水平提高,食品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6.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城镇食品支出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农村是先下降后上升;
2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各项开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性支出;
28.恩格尔系数中计算公式为食品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X100%
29.制约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2.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①消费的技术方式、②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按照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可以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8.个人消费特点:分散性、灵活性、多样性;
9.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10.论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①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②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11.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①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②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12.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13.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14.简答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5.论述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③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16.简答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①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②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③闲暇消费产业有待发展
17.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时间的价值、③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
2.消费者权益本质上是货币权利的体现;
3.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4.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6.在卖方市场中,生产者在商品交换中占主导地位。
7.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8.论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①消费的分散性②消费者信息的缺乏③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④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⑤消费风险的存在⑥负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费者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10.在消费者运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对市场交易的管理、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促销的管理、对商品价格的管理;
11.在消费者运动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侧重于立法过渡到侧重于消费者权益、企业开始与消费者组织合作并提供援助;
12.从企业行为来说,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表现为: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13.论述消费者运动的发展阶段;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消费者运动的兴起②30年代到50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发展③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④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
14.简述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②制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因素③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④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5.论述消费者保护体系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1)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①法制的健全、②政府的作用、③社会公众的力量
(2)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16.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主要表现;
答(1)由于社会原因。市场商品数量和品种供应不足,消费者了解商品及劳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2)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原因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格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②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权益的损害
③消费者某些消费知识的缺乏
 

 

 


常考重点
●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产品销售服务。其二,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映经济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又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变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及凡勃伦的‘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凯恩斯首先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消费者行为包含3个层次:⑴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 ⑵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 ⑶消费者的资源消费—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微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在我国为什么没有收到足够重视?
答:首先,改革前及改革初期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费者仅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支。储蓄水平很低,因而基本上谈不到收入在消费及储蓄、投资之间的问题。其次,低收入水平使得消费者在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固定开支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再加上消费品的供应对消费者的限制,消费者在消费支出上也基本上没有权。再次,低收入加上金融市场的缺乏,消费者的金融资产没有独立意义,数量很少的储蓄只能在种类单调的银行存款和手存现金之间进行有限的,对宏观经济几乎不构成影响。
为什么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又来很大的变化?
答:尽管在整个80年代,由于消费领域的狭窄、金融市场的不发育,消费者的仍受到种种限制,但已经有的意识,并试图在有限的中保护自身的利益。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债券市场开始发育并逐步完善,使消费者在银行储蓄存款之外有了更多的可的金融工具;对各种收益率、利率的计算也成为消费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传统福利改革的推进,不仅拓宽了消费领域,使消费支出的更大,而且正在改变着消费者行为中的无风险预期,使储蓄有原来被动的消费者剩余逐渐变为消费者主动的结果。总之,改革过程中的消费者行为越来越具有了独立的经济意义,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微观消费为题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消费经济学中的新课题。
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为什么说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
答: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如,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地增长;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以及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钱,没有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这就是‘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有哪些特征?
答:●效用最大化原则:当消费者在各项消费住处上所取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所取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习惯性:一方面由收入水平决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只有当短期内考察消费者行为时,这种习惯性才能说明问题。
●不可逆性: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反映了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水平变化的情况,在西方被称为消费的‘制轮作用’。
●示范性:定义。在消费者行为的示范作用上,社会阶层,‘关系集团’和社会消费风气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复杂性:既要考虑消费者行为中的吧、某些共性,又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性和可变性,从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具针对性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①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②最大化目标两个基本要素。
●随着商品X价格的变动,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发生旋转。当商品X 的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是向右外移的。
●收入—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的因素。单
●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单
●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单
●需求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名、
●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提高,那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如果预期收入降低,那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未来的消费水平。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将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名、
●互补品—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名
●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五种类型:
1)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
   2)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正好等于价格的变化。
   3)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
   4)价格弹性系数=∞。表示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无穷大的变化。
   5)价格弹性系数=0。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边际效用: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效用的增加。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名、、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等。多
20.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名、
●英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社会阶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关系集团: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的团体。包括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等不同类型的团体。名
●关系集团可分为三种类型:成员资格型、接触型、吸引力型。
●动机与消费中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表现了某种行为,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内在驱动力就是动机。动机的产生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刺激,二是内在需要,即是人类为满足资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提出的愿望或意愿。其中内在需要是基础,外在刺激也要建立在内在需要之上。、
●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小题
●购买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①以使用为主要目的的动机和以得到满足为主要目的的动机②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信任动机。、
各个社会阶层的消费者有什么特点?
答:●每个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要比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中人的行为更为相近;人们以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某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由职业、收入、财产、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变量而不是由其中的单一变量决定的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如何概括?
答:●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来。一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将对宏观消费产生影响。比如高收入的人具有较高储蓄倾向,低收入的人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改变社会的收入的分配状况,将会改变社会总的消费、储蓄倾向。●较高阶层的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可能造成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比如社会由收入均等化向收入拉开差距过渡时,人们在心理上很可能不适应这种变化,而通过消费的攀比达到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80年代耐用消费品的‘排浪式’消费进行解释。
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哪些?
答: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亚文化群主要有哪几种?
答:民族亚文化群宗教亚文化群地理亚文化群年龄亚文化群
社会心理特征与消费决策有哪些?
答:●从众心理—是一个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消费者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产生及其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②群体意见的一致性③群体的人数。从众现象及从众心理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庸之道)使得从众行为更加突出。市场短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从众行为也具有强化作用。●攀比心理—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只要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就具有示范作用,低收入阶层不可避免也在或多或少程度上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进行模仿。但正常情况下,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要受其收入水平的制约,表现出差异性。社会上很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也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消费流行—较大范围的从众行为,是导致消费流行的原因。
消费流行一般具有什么特点?问答
答:第一,消费流行中消费者对热点商品的需求迅速发展,形成对热点商品的消费浪潮,第二,消费流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热点商品的生命周期有关。
第三,消费流行具有消费者范围集中的特点。
●收入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3)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
●生命周期储蓄—退休时储蓄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是储蓄的基本动机。
●遗产动机—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
●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未料到的对资金的需要而进行的适当的储蓄。
●目标储蓄—指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进行的。
●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在公民患病、老年、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制度。名
●社会保障包括:①社会救济②社会福利③社会保险 多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或其中的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社保也称劳保。名
●货币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由期限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消费观念—亦称‘消费意识’,指支配和调节人们的思想、意识。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道德、宗教及自然等因素。名
●影响消费观念的最根本的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状况。
●提到利率,有必要明确两个概念—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主要表现哪两点?
答:●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就越多;
●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少。
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有哪些?
答:●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少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消费观念对储蓄有什么影响?
答:●‘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使人们减少储蓄
●‘克勤克俭’的消费观念是人们增加储蓄
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哪些影响?
答:●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的增加
●过高的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多
●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
●银行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最强。、
●银行存款,品种多、档次全。流动性最强。偿还性高,风险小。对消费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低。缺点是收益率要比其他金融资产的低。
●债券的基本特性:面值和利息率单
●债券按偿还期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债券三类。按发行方式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债券投资有以下特征:风险较小、债券的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的需要。多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名
●股票按性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股票投资的特性:①风险较大②流动性好③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技能
●基金:又叫投资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教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依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来分,可分为契约性和公司型两大类;
   依据基金可否赎回来分,可分为开放型与封闭型两大类。
●消费者购买住宅动机有三个方面:①消费需求②保值需求③投机需求 多
●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风险~~(
   非系统风险—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
●按照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20.厌恶风险的程度越高,市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就越高,证券市场的斜率就越大,从而证券市场曲线就越抖;反之,风险溢价就越小,证券市场线就越平坦。
●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即时完成的。名
●银行存款就是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
基金有什么特征?
答:第一:从大量的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设定资金;第二:资金管理人将 该基金资产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和其他行业;第三:为了确定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第四:投资收益按投资者出资额的多少进行分配。
投资基金的优点有哪些?
答:第一,规模经济。由于基金是把零星投资者的资产集中起来,进行批量交易,从而可以帮助零星投资者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与分析时间。
第二,投资分散,降低风险。通过基金集腋成裘,可以把资本投资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股票上。
第三,具有专业管理效果。通过专业人士管理其投资,可以节省投资者较多的精力。基金的不利因素缺点):其一,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其二,存在管理风险。
●劳动将会成为人内在的第一要素,但在分析劳动决策时,只把劳动作为一种获得收入的手段。
●影响人们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偏好的改变,非劳动收入的增减、工资的升降、工作的非金钱特性、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多
●如果是非劳动收入增加—财富增加,预算约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工资的增加既可能导致闲暇的增加,也可能导致闲暇的减少。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这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
●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被称为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弹性:某一消费者的劳动共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劳动的数量,还取决于劳动的质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两条途径:一是提高机器设备的效率;二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多
●人力资本是一个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教育要求人们有一定的投入,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多
消费者决定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答:●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对收入的弱偏好工资低。
只要上述三者中的任两个成立,消费者不参与劳动供给的概率就非常大。
导致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 有哪些影响?P121
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妇女工资水平的提高。
●家庭生产技术的巨大变化。
●家庭偏好的变化。
●主要原因是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其对收入增长的预期。
●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名、、
●消费信贷有以下特点:①利率水平高②规模呈周期性③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最基本的)—是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约占消费信贷余额的一半以上。
●信用卡贷款—风险最大。
●很重要的动机是为将来的某种消费而‘攒钱’。经济学家将这种储蓄动机成为‘目标储蓄’。
●消费信贷的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等。多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造成银行的损失。
●主观:借款人有还款能力但主观上不愿意还款。客观:借款人虽有还款意愿但缺乏还款能力。
●5C:即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了解
●其他风险,最主要包括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及抵押物产权风险等。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以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名
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有哪些?P137
答: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其次,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的作用。此外,在获得消费信贷后,每月收入不仅要满足日常消费开支需要,而且还要扣除贷款的还本付息额,相当于降低了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因而会降低自由储蓄额。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哪些?
答:●个人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个人信用的调查、评价等相关的中介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发展;3有关个人贷信状况的社会数据网的建立;相关法律的建立于完善。
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多P149
答:从四个方面分析:●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资产调整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政府刺激内需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分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P151
答:收入水平对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我国目前的人均GDP约在800,美元左右,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处于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前期。价格与收入的巨大差距,反映出收入水平低仍是制约住房、汽车灯耐用品消费需求,从而成为障碍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不承认个人信用,因而缺乏个人信用记录,没有个人信用的调查和评价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调查的成本高,并且真实性不够,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由此加大了消费信贷的启动成本。
●消费观念:是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它的转变需要较长的过程。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中国的社保制度一方面需要改革,增加个人缴费,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覆盖面而不断完善。
●金融机构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水平较低:在消费信贷发展的起步阶段,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虽然增强,但由于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方法和手段,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较低,因而只能逐步探索、循序渐进。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C=a+bY
●‘绝对收入假定’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当实际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维持习惯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则会逐渐缩小。
●‘相对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首先提出的。  C=KY
●杜生贝关于消费的‘示范作用’和‘制轮作用’的论点,被认为是战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重大发展。、
●持久收入假定:核心是佣人们长期收入来分析人们现期消费支出的变化。(名、) Cp=KYp
●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布伦贝、安多。、
●影响消费倾向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工资单位的变化。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利息率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因此在消费函数中,消费已收入为其主要目的。
●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应先,而且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其收入和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消费的示范作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根据以上假定,杜生贝认为,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的变化。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变化的情况,被称为消费的‘挚轮作用’。当消费者减少了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的水平时,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而消费并不会增加。
●社会总需求D(Y):消费品的需求C,投资品的需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D=C+I+G+X。多
●乘数:也称倍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初始注入之间的比例。
●乘数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最初的增加量之比,称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投资增加所发生的作用越小。(
●在新增投资中,约有40%在当年转化为消费需求。
●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阶段是起飞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
●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即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过度的时期,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低一些,消费率有所下降,而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储蓄。
●1992年在巴西里约内卢召开了“联合国~~~”。1996年,中国把可持续发展~~‘九五’计划~~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169
答: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于1960年提出的。
首次将各国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实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其二,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力量。其三,在结构方面,加快经济调整。首先要树立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其次,再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节俭资源的经济体系;再次,发展绿色向导的科技体系。
消费模式有哪几种?
答:同步型消费;早熟型消费;滞后型消费,还需要两个条件,第一,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第二,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我国现阶段消费模式有哪些?、
答: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上述各种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的,目的是保证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提高储蓄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们主张消费适度滞后,并不是要一味地降低消费率,而是要保持适度的消费增长速度。

●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
●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①消费品产业结构;②消费品市场仅了解
●对消费者的收入及 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防止出现收入差距过大。而这两种税收调节还包括通过消费税调节消费者的支出。通过开征某些税种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
●国债—是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的总称。
●通货膨胀的类型有: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型、国际输入型、混合型。类型分类
●通货膨胀的表示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市场零售物价指数RPI等表示,
●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紧缩性。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消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②冻结工资;③特别税收手段 P192
●经济衰退时期的消费政策:①通货紧缩;②刺激需求、治理通贷紧缩的宏观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①减税;②增加财政支出。
●消费政策实现的经济手段有哪些?
答税收手段:体现在四个方面:⑴通过税收调整产业结构⑵通过对进出口产品的税收调节达到限制或促进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的目的⑶对消费者的收入及消费的调节⑷通过开征某些税种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
●利率手段: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国债手段: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当期收入产生影响。通过国债券种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法支出:会对消费者直接产生影响。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通过对社会投资方向的引导来实现。
●消费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答:有助于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
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有哪些重点?
答: 第一,抵制发达国家消费方式的示范作用的不利影响,防止出现‘消费早熟’。
第二,迅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纺织城乡消费差距的过分悬殊。第三,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理顺消费品价格机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消费品流通。
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消费战略:消费政策市一国消费战略在某一时期的具体体现。消费战略的确立,显然直接规定着消费政策的具体内容。
社会发展经济目标: 社会发展经济目标和消费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组成部分。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并且在消费政策中具体体现出来。
●社会资源状况:即社会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以及资源结构是否对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提高构成制约作用,社会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需要协调其他政策: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协调好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协调好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主要包括哪几个政策
答:人口政策: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人口大国来说,人口对经济发展和消费提高的制约作用尤其明显。
●产业政策:消费政策与产业政策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下进行协调,既要保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又要使产业结构不断实现高级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收入分配政策:会影响各个阶层的收入消费状况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消费差距。总的原则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档次,但同时又要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大。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名
●消费支出结构: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名
●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在‘以家庭为中心’,‘以事业为中心’,‘以消费为中心’。多
●宏观消费结构影响因素:消费水平、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消费品市场状况、人口年龄结构。
●一国消费结构的最基本影响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消费水平。单
●恩格尔定律—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产业结构的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三大产业的比重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理论的学者是罗斯福单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国民经济目标而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和产业组织成长的政策。它具有分为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消费支出结构与实际消费结构的差距?
答:农村居民消费中自给性消费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城市居民的劳务消费主要是自给性的。
●现阶段的消费资料中,有很多是由政府进行补贴的。
●改革以来,城镇职工的收入中实物收入占一定比例,但在支出结构中反映不出来。
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家庭消费支出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 阶段;家庭规模;家庭的投资。
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现有哪些?
答:消费水平对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的影响;消费水平对耐用消费支出比重的影响;消费水平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等支出的影响;消费水平对劳务支出的影响。
影响恩格尔定律适用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城市化因素的影响;商品化因素的影响;
●食物构成变化的影响;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
●怎样才能做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答: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制约消费结构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一国的消费结构同时也要受体制、政策、文化、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相符合:如果产业已形成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不能有效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回避短缺资源,不利于资源的总和开发利用,不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那么,这样的消费结构就背认为是不合理的。反之亦然。
 概括的说,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状况,又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变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参照书P220
答:经济起飞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与工业化初期):①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仍占有很大比重;②第二产业处于成长期,大多数制造业仍处于建立与成长之中,增长较快,但轻纺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大。
●经济起飞过程中的高速增长阶段相当于工业化加速时期):①制造业高速增长;②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加快,主要是重工;③产业结构已逐步实现高级化,主要是制造业。
●经济进入成熟以后的平缓增长阶段相当于后工业化阶段):①第二产业的增长相对减缓;②第二产业内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比重逐渐下降;③三元结构中,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已占极大比重。
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有哪些?
答: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直接受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生产状况及其供给结构的制约。
●新的产业的兴起,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名
●个人消费:是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公共消费:是社会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消费品的商品化—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
●消费服务社会化:是指个人消费领域的服务不是由消费者个人提供,而是由社会来提供。名、
●时间的价值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资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工资水平较低,时间价值也就较低,从而表现为人们不珍惜时间,而‘珍惜’货币;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工资水平提高,时间价值升值,人们相对于货币而言更珍惜时间,甚至通过各种方式以货币购买消费劳务,从而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
●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如果说,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时间价值是从需求角度对消费服务的社会化进行制约的话,那么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则是从供给的角度对消费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进行制约。
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是什么?P229
答:在家庭范围内实现的个人消费时下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原因在于: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因而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只能通过家庭内部的消费来满足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公共消费比重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答:公共消费是社会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公共消费的存在时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
●从某些消费资料的特性来看,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获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如何看待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规模经济效益?
答:由于消费本位的过于狭小分散,消费规模过于细小,从而在消费过程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首先,不同的消费方式确实存在规模效益问题。其次,消费方式的具体形式确实有消费者及政府的问题。最后,消费方式的具体形式虽有一定的性,但更主要地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制约。
总而言之,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消费关系所处的历史阶段来分析消费方式的规模经济效益。
公共消费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是指公共消费资料的提供及消费者在公共消费领域所进行的消费的付费方式。
传统经济学认为,公共消费资料应当由政府提供,实行免费或低价消费,体现公共消费的福利化原则。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在资金紧张的 发展中国家,政府往往为其他经济目标所引诱而忽视福利目标。另外,福利性的消费往往使这些产业本身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正常运转,甚至萎缩,从而降低了公共消费的水平,使其无法随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消费产业应当允许私人实行商业化经营。公共消费的商业化经营,对消费者实行等价交换,虽然不能完全体现公平的原则,但对发展中国家公共消费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有哪些?
答:消费服务的社会化是是闲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消费服务的社会化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消费服务的社会化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是什么?
答: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闲暇时间,有利于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其次,增加闲暇时间,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最后,增加闲暇时间、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
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前提条件;时间价值,;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权益。权利和权益时相互依存的。
●在商品经济社会,消费者的权力从形式上是由法律确认的,从本质上则是货币权利的体现。
●我国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主权: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法制的健全;2)政府的作用;3)社会公众的力量;
●社会公众的力量:1)压力集团的作用;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多
●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个体通过加强权益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消费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可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为消费者利用消费者组织,进行自身权益的保护。消费者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主要具有以下职能: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采取各种形式提供消费指导,进行消费者教育,比如举办讲座,创办报纸、杂志,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宣传品,等等。
●9消费者运动—是消费者自发兴起的社会范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消费者运动最早产生于美国。
●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制约消费则权益的法律因素;
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的自身因素。
●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造成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有哪些?
答: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企业在价格方面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企业在促销方面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消费的分散性:消费者在与生产者、经营者发生经济关系时,由于是分散的个体,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消费者信息的缺乏: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对商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弹性的。消费者的收入支出投向、需求的满足方式及满足需求的具体商品品牌,都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营销活动的诱导。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进行投诉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与其损失额相比往往不合算,从而大大限制了消费者索赔权这一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的使用。消费风险的存在: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未来市场供求状况的不确定、价格的不确定、商品品质的不确定等等负的外部性的存在:指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最典型的例子是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00183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武汉工商学院自考大专复习资料

 

——文章来源:武汉工商学院自考大专www.mdgs-edu.com  咨询QQ:1319996400  1319996400  电话:027-67868470 15172343210 邓老师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00183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武汉工商学院自考大专复习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