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兽医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涉及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两个方面。
6.定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
7.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个,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
(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
(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
(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
(4)确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
(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9.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定性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包括调查、监测、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兽医流行病学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血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 疾病分布
1.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又称三间分布。
2. 流行: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就 称为该病发生流行。
3. 暴发: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突然升 高。
4. 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
5.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 累计发病率:观察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察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
7. 死亡率:是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
8.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9. 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称为(D)。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
10. 一定时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称为(B)。
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
11. 按性别对动物疾病发生率进行描述的率的表达方式是一种(A)。
A专率B粗率C调整率D标化率
12. 在流行特点上,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冬季比夏季更为常见,我们称该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 (C)。
A短期趋向B周期性趋向C季节性趋向D长期趋向
13. 要正确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状态,就必须弄清(ACD)
A哪些畜群发病较多 B什么原因导致发病较多 C什么时间发病较多 D什么地区发病 较多E疾病分布的动态率
14. 动态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新发生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动态率(ABCE)。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治愈率 D感染率 E出生率
15.静态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某事件的频率,下列哪些属于静态率(BDE)。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治愈率 D感染率 E携带率
16. 粗率:是群体中某病总量的表达方式,不考虑受害畜群的性别、年龄、品种等结构。
17. 专率:是指按性别、年龄、品种或饲养管理等宿主属性,群体中的动物分为特定的 类别用率对各类动物的疾病发生进行描述。
18. 疾病的畜群发布:是指对不同年龄、性别、种和品种特征的畜群,进行发病率、患 病率和死亡率水平的描述和比较。
19. 疾病的年龄分布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不同, 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20. 疾病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短期趋向、周期趋向和长期趋向。
21. 影响疾病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
(2) 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很多疾病的传播需要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媒介昆虫和 中间宿主的发布与疾病的地区分布往往相一致。
(3) 饲料管理和兽医工作:畜牧制度等饲养管理因素及兽医工作队畜禽疾病的地区 分布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 疾病的自然史
1. 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生态学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 境病因因素。
2. 主要宿主: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主要宿主。
3. 次要宿主:在主要宿主以外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4. 终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5. 中间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6.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7.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到侵入另一易感宿主的途径。
8. 易感畜群:对传染性病原体有感受性的畜群。
9. 应激:应激是对扰乱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任何不利刺激的生物学反应总称。
10.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包括疾病的生态学和疾病的病因因素两个方面。
11. 感染的传播可以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
12. 水平传播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通过中间载体的间接传播。
13. 垂直传播可分为遗传性传播和先天性传播。
14. 病因因素是能影响动物群体健康的任何因素,可分为宿主决定因素,致病因子决定因素 和环境决定因素。
15. 以宿主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宿主分为传染性宿主,易感宿主和免疫宿 主。
16. 犬瘟热易感犬与病犬的尿液或粪便接触而引发感染,这种感染的传播属于(B)
A间接传播 B直接传播 C垂直传播 D后天性传播
17. 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体内进行增殖的媒介成为(D)
A病原携带者 B机械性媒介 C污染物 D生物学媒介
18. 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畜群的易感性升高(C)
A有计划的对易感染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B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活得较高的被 动免疫
C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D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
19. 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引起畜群的易感性降低(A)
A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B母源抗体的消失
C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 退D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
20. 影响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病原体特征主要是(ACD)
A毒力 B垂直传播 C有效接触 D稳定性 E媒介
21. 与感染传播有联系的主要因素包括(BCDE)
A侵袭力 B病原体特征 C有效接触 D宿主特征 E媒介特征
22. 不同的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主要为(ABDE)
A经口途径 B媒介昆虫传播 C发育性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通过皮肤角膜和粘膜
23. 下列哪些传播方式属于先天性传播(ABDE)
A生殖传播 B上行感染 C发育性传播 D胚胎传播 E分娩感染
24. 关于外源性病原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E)
A通常在宿主身上不存在 B在水和土壤中能长期存活 C常与宿主不形成持续关系
D感染动物会产生明显的症状 E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外源性病原体
25. 对于传染病按照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CE)
A传染源 B媒介昆虫 C易感畜群 D病原毒力 E传播途径
26. 简述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在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食物链的关系,一般植食动物吃植物,肉食动物吃植食动物,较大的动物吃较小的动物。食物链将多种动物连接在一起,对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人和动物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动物的食物链可以决定它是哪些传染性病原体的宿主;对哪些食物中毒毒素有暴露危险。
27. 简述导致畜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母源抗体的消失
(2)易感动物的引入
(3)免疫动物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4)病原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
28. 畜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1)有计划的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2)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
(3)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
29. 简述感染维持的各种方法。
(1)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
(2)病原体产生了抵抗型,如炭疽杆菌的芽孢。
(3)传播过程中的“快进快出”,使宿主来不及产生免疫应答
(4)宿主排斥应答物理,病原体在宿主中持续存在
(5)在媒介昆虫体内积蓄,和宿主范围广泛
第四章 病因推断
1. 充分原因: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结果的原因,实际上包括一系列原因组分。
2. 必要原因:是产生结果所必须存在的原因。
3. 在病因理论中,Evans氏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B)
A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 B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 著性 C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 D考虑到致病因子在影响疾病分布过程中 的作用
4. 在病因理论中,Koch假说认为传染病的病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CDE)
A能做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 B假设病因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显 著性 C病因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 D能从患有该病的所有动物分离并反复传 代 E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它疾病中
5. 在病因推断的过程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包括(ABCD)
A求同法 B求异法 C伴随变异法 D类推法 E试验流行病学方法
6. 通常进行验证病因假设的做法包括下列方面(BCE)
A类推法 B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C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D求同法 E发病机理研究
7. 疾病与假设病因的联系
8. 简述病因推断的方法
(1)病因推断的第一步是用求同法、求异法、伴随变异法或类推法形成病因假设;
(2)第二步是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和发病机理研究对病因假设 进行检验;
9.简述病因推断应遵循的原则
作出病因推断的一般原则是因先于果的时间顺序、统计学强度联系、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联系的普遍性、剂量应答关系和联系与现有的知识相符。
第五章 兽医流行病学资料
1. 敏感性: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
2. 假阴性率:实际有病,但根据诊断标准被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3. 假阳性率:实际无病,而根据诊断标准被划为有病者百分率。
4. 疾病的命名一般是按照特异病因、病变或症状3个不同水平命名的。
5. 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用编码来表示,常用的编码有数字编码、字母数字编码和符号编码等。
6.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称为(B)。
A特异性 B敏感性 C真实性 D可靠性
7. 在诊断评价中,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称为(A)。
A特异性 B敏感性 C真实性 D可靠性
8. 一个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是指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D)。
A敏感性 B特异性 C符合率 D可重复性
9. 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来源。
(1)政府兽医机构(2)基层兽医(3)畜禽屠宰场(4)产业部门:如各地养殖场,药品销售部门等(5)血清库(6)其它来源
10. 兽医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哪些方面?
(1)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
(2)流行病暴发报告资料
(3)实验调查资料:如血清学调查,病原体的抗原检测或分离鉴定
(4)暴发和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5)药物和疫苗使用的资料
(6)动物群体和环境资料,包括暴露地区和监测地区的资料
11. 资料整理有哪些步骤?
资料的整理包括(1)检查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对资料进行修正、剔除和补充;
(2)设计分组:将同质的资料并归,以显示内部的规律性;(3)拟整理表;(4)归组
第六章 动物疾病的防制及经济评价
1. 预防: 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将某疾病排除于未受害的畜群之外。
2. 控制: 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疾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 在局部范围内。
3. 消毒: 杀灭或清除停留在体外传播因素上的存活病原体。
4. 一切兽医活动是以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为最终目的。
5. 在动物疾病的防制措施中,针对传染性的有检疫、扑杀、治疗性和预防性化疗等方法。
6. 在动物疾病的防制措施中,针对传播途径的有改变放牧制度、控制媒介、宿主迁移、 消毒、减少疾病法,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方法。
7. 在动物疾病的防制措施中,针对易感畜群的有疫苗接种、小生境填充和遗传改善等方法。
8.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生物致病因子,以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9. 常用的消毒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大类。
10. 在兽医上常用的物理消毒有紫外线消毒和热力消毒。
11. 动物疫病监测可分为大范围畜群的监测和个别畜群的监测两种形式。
12. 疾病防制的成本收益评价包括毛利分析、局部预算分析和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三种方法。
13. 为了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进行杀灭或清除停留在体外传播因素上的存活病原体的 方法称之为(C)
A预防性化疗B检疫C消毒D治疗性化疗
14.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消灭的动物传染病是(D)
A牛肺疫B马鼻疽C口蹄疫D牛瘟
15.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消灭的动物传染病是(A)
A牛肺疫B马鼻疽C口蹄疫D牛瘟
16. 在畜禽保健生产计划中兽医流行病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ABD)
A对环境决定因素提出咨询 B对畜禽生产技术和一般政策提出指导意见
C对畜禽疾病防制作经济评价D诊断和预防主要的流行性疾病E进行毛利分析
17. 在冬菇疾病的防制措施中,针对传染源的方法有(BCD)
A疫苗接种B检疫C扑杀D宿主迁移E治疗性和预防性化疗
18. 在动物疾病的防制措施中,针对易感畜群的方法有(ACD)
A小生境填充B改善环境条件C遗传改善D疫苗接种E改善饲养管理
19. 下列哪些属于动物疾病监测的国际机构(ACDE)
A国际兽疫局B世界卫生组织C非洲动物资源局D联合国粮农组织
E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
20. 在制定疾病的控制和消灭规划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1) 对该病病因的认识
(2) 兽医内部结构
(3) 诊断的可行性
(4) 是否有替换动物
(5) 生产者的意见和公众的意见
(6) 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7) 立法和补偿
(8) 生态学后果
(9) 财政支持
21. 在畜禽生产单位,疾病所致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死亡动物:死亡动物身上浪费的资源费用。
(2)药物费用:包括常规的消毒药、预防性化学药物、疫苗、治疗药物等。
(3)兽医费用
(4)饲料转化率降低
(5)生产水平下降,如数量减少、产量下降、质量变差。
22. 何谓动物疾病监测?
动物疫病监测是指对某种或某些具体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系统、完整、连续和定期的观察,调查其发布动态和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制对策。
23. 简述进行动物疾病监测需要哪些设施?
(1)收集有关疾病背景资料的设施
(2)对具体疾病情况作详细评估和调查的设施
(3)对新事件的报警系统
(4)疾病追踪系统
(5)畜禽生产单位的记录系统
24. 简述动物疾病监测过程的基本步骤?
(1)资料收集
(2)资料整理和分析
(3)疾病情报信息的表达、解释和迅速发送
(4)疾病监测资料的利用
第七章至第十三章内容
1.7-1描述流行病学是一种以现场调查为主的研究方法,其最基本的方法是现场调查。
2.7-1调查方法有直接观察法、采访法和填表通信法。
3.7-1调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两大类。
4.7-1确定调查样本大小的选择取决于非统计学和统计学两方面的考虑。
5.7-4平常所说的流行病学调查,大多指现况调查,又称截面调查。
6.7-4现况调查根据用途可分为两类,即描述性调查和分析性调查。
7.8-1分析流行病学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8.8-1分析流行病学用于鉴别疾病的主要病因或特定因素的致病作用,估价各种病因因素的 定量效果。
9.8-2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为制定疾病研究和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10.8-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和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11.8-2病例-对照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把真正的病因因素包括在调查项目之内。
12.8-2/8-3病例-对照研究是由于“果”推“因”,故又称为回顾性(追溯性)研究,队列研究是由“因”推“果”,故又称为前瞻性研究。
13.8-3在用流行病学方法探索病因的观察研究中,队列研究的意义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14.8-3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病因的过程中,队列研究通常比病例-对照研究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15.9-1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假设的“因”出发,观察所产生的“果”,在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在这一点上与队列研究相同。
16.9-1在兽医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根据实验研究的地点可分为现场实验流行病学和实验室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7.10-1理论流行病学是以数学模型和数学语言,表达疾病在群体间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内在的和数量的关系,并对疾病事件进行预测。
18.11-1血清流行病学是用血清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血清中各种成分出现和分布的规律,以阐明疾病在畜群中的分布和原因。
19.11-2能测出抗体滴度的动物称为血清阳性动物,不能测出抗体滴度的动物称为血清阴性动物。
20.11-3血清学试验中精密性中除取决于某种血清学试验本身特点外,精密性还依赖于试验中所用已知抗原或已知抗体的性质。
21.11-3与其他诊断试验一样,血清学试验也可以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
22.11-4血清贮存的方法有低温保存和冻干保存。
23.13-3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是将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的结合。
1.7-1非概率抽样的样本选择是由(C)决定的。
A相应公式B被调查对象的负责人C研究者D研究群体大小
2.7-2OIE是(B)的缩写。
A.联合国粮农组织 B国际兽疫局 C世界卫生组织 D研究群体大小
3.8-2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
A病例-对照研究 B病例研究 C队列研究 D对照研究
4.8-3队列研究有成为(D)。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定性和定量研究D定群研究
5.9-1下列流行病学研究中不是以自然发生的疾病情况,而是研究受到人为控制影响的疾病情况是(C)。
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理论流行病学
6.10-1下列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运用数学模型或数学语言来对疾病事件进行预测的是(D)。
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理论流行病学
7.11-1血清流行病学中,来提供畜群过去和现在是否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的证据是通过测定血清中的(B)
A矿物质B特异性抗体C酶D激素
8.11-2血清转阳性动物是指(C)
A所有血清阳性动物B所有血清阴性动物
C所有过去是血清阴性现在是血清阳性的动物D所有动物
9.11-2抗体滴度测定多少分单系列稀释测定和多系列稀释测定,为得到更为准确的滴度,在多系列稀释测定中每个稀释度需要至少测定(C)。
A1次 B3次 C5次 D7次
10-11-3在血清试验中,下列原因中属于真阳性的结果有(A)。
A实验感染B群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抑制剂D非特异性凝集素
11.11-3在血清试验中,下列原因中属于真阴性的结果有(B)。
A试验选择不当B缺乏感染或天然诱发的免疫耐受C检测时间不当D试验不敏感
12.11-3在下列检测抗原或抗体的试验中,相对敏感性较高的是(C)。
A琼脂扩散试验B凝集试验C放射免疫测定技术D酶免疫测定技术
14.11-3在血清学试验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其有效性的度量,在一种具体试验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的关系是(A)。
A反向关系B正向关系C无任何关系 D有关系,但非反向,非正向
15.113血清学试验的可重复性可靠性的表现,取决于多种因素,下列抗体滴度变化中能映真正变化的是(B)。
A未有任何变化 B呈几何性4倍变化 C呈几何性3倍变化 D呈几何性3倍变化
1.7-1抽样调查中抽样技术可分为(ABCDE)。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E两级抽样和多级抽样
2.7-1概率抽样的样本选择是随机的,可分为(BD)。
A非概率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普查D系统抽样E检查
3.7-2下列动物疾病中属于A类疾病的有(BDE)。
A狂犬病B猪瘟C鸭瘟D口蹄疫E鸡瘟(禽流感)
4.8-2病例和对照例的来源包括(ABCDE)。
A兽医院B诊断实验室C屠宰场D发病区E某些畜禽生产单位
5.8-2病例类型包括(ABE)。
A新发病例B现患病例C康复病例D携带病原而未发病动物E死亡病例
6.7-48-28-49-1下列研究方法在本质上属于前瞻性研究的是(ADE)。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C现况研究
D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E实验室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7.9-3我国在评价生物制品或其他药品的安全性和效力时,必须进行的下列试验有(ABCE)。
A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室试验B用本动物进行实验室试验C现场对本动物进行田间试验
D用非本动物进行田间试验E现场对不同品种的本动物进行区域试验
8.9-3下列属于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有(CDE)。
A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室试验B用本动物进行实验室试验C对本动物进行田间试验
D用非本动物进行田间试验 E对不同品种的本动物进行区域试验
9.10-1理论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包括(ABCDE)。
A流行病学的理论研究B预测发病率或流行率C检验病因假设
D估计参数E设计控制基疾病的措施
10.11-1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血清中各种成分出现和分布规律,以阐明疾病在畜群中的分布和原因所用的原理和方法是(BCD)。
A病毒学B血清学C免疫学D流行病学E细菌性
11.11-1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具有的特点是(ABCDE)。
A敏感B特异C简便D可靠E经济
12.11-1血清流行病学的用途包括(ABCDE)。
A查明疾病在动物群体中流行情况B探讨某些疾病的地理分布C检查疫苗的免疫效果D病因研究E疫情预测和疾病监测
13.11-1下列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包括(ABCDE)。
A血球凝集抑制试验B间接血球凝集试验C琼脂扩散实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免疫荧光试验
14.11-3在血清学试验中发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BCD)。
A实际感染B群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抑制剂D非特异性凝集素E缺乏感染
15.11-3在血清学试验中发生假阴性结果的原因有(ABCDE)。
A检测的时间不当B试验选择不当C不完全或封闭抗体
D试验不敏感E非特异性抑制药物如抗补体血清、组织培养毒性物质等
16.11-3在血清学试验中属于真阴性结果的原因有(AB)。
A缺乏感染B天然或诱发免疫耐受C检测时间不当D试验选择不当E试验不敏感
17.11-3在血清学试验中属于真阴性结果的原因有(CDE)。
A检测时间不当B试验选择不当C缺乏感染D天然免疫耐受E后天诱发的免疫耐受
18.11-3试验预测值取决于(ABC)。
A试验的特异性B试验的敏感性C群体的患病率D试验的精密性E试验的准确性
19.11-3可检测抗体流行率取决于的下列因素有(BCDE)。
A检测者单次操作的检测速率B抗体半衰期C感染率
D抗体损失的速率E使感染率或抗体损失的速率发生变化的时间
20.11-4血清低温贮存的摄氏度温度有(ABCD)。
A液相液氮即-196℃ B蒸汽相液氮即-110℃ C超低温冰箱即-70~ -90℃
D标准低温冰箱即-20~ -40℃ E标准保鲜用冰箱4~16℃
21.11-4生物学模型包括(BCDE)。
A实验模型B阴性模型C孤儿模型D自发模型E阳性模型
22.13-2分子流行病学当前可用于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E)。
A传染性疾病B慢性肿瘤病C慢性心血管疾病D遗传病E代谢疾病
23.13-2分子流行病学应用在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中主要进行的研究包括(ABCDE)。
A病原的分型和分类B传染源分析C病原体起源和进化研究
D细菌耐药性研究E传播途径分析
1.7-1普查:对群体中的所有成员进行的调查,又称为全面调查。
2.7-1抽样调查:在良好的调查设计下,通过对群体中部分样本-动物进行调查以及反映该群体重某变量的相对准确的估计值的方法,简称为抽查。
3.7-1系统误差:在调查中由于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检测者掌握的检测标准偏离或偏低等原因导致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主要是认为因素造成的)。
4.7-1抽样误差: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样品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是抽样于个体的差异性引起的,在调查中往往难以控制)。
5.7-4现况调查:又称截面调查,研究一个畜禽中的疾病或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其他事件在某一个事件点或短期内的分布情况,即一个过程在某一时间点的剖面情况。
6.8-1分析流行病学:是主动研究病因,积极探索动物群体何种影响疾病频率分布的因素,直接把因素和疾病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
7.9-3动物实验流行病学:指在实验的条件下用实验动物或本动物(对象动物)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又称实验室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这里实验室指任何用于该研究的实验设施或认为控制的环境,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常规实验室)。
8.10-1理论流行病学:是以数学模型或数学语言,表达疾病在群体间流行过程中各因素内在的和数量的关系,并对疾病事件进行预测。
9.11-1血清流行病学:是用血清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血清中各种成分出现和分布的规律,以阐明疾病在畜群中的分布和原因,并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检验其效果。
10.11-2抗体滴度:是指血清试验反应中产生试验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11.11-2半数致死量(LD50):即能杀死50%试验动物的所需要的药物或病原体量。
12.11-2半数有效量(ED50):可以防止50%的试验组成员产生特定后果的血清稀释度。
13.11-3试验预测值:在血清学试验或其他筛选试验中去确定一个群体是否存在疾病时,对于已知阳性动物实际也是试验阳性的概率,或者已知阴性动物实际也是试验阴性的概率就是试验预测值。
14.11-3抗体半衰期:即抗体阳性动物体内抗体下降至先前抗体水平一半水平时的时间。
1.7-1调查设计应该明确哪些主要内容?
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方式;确定调查样本的大小;控制好调查误差;确定好调查方法明确调查项目。
2.7-3请简单叙述一下暴发调查的主要步骤。
速赴现场;提出假设;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核实;检验结论。
7-3简述确定暴发的原则。
暴露与某致病因子的动物会发病,但不一定每头(只)均发病(与个体状态和暴露程度有关);
未暴露与某致病因子的动物不发病(注意鉴别作为背景发病的其他病例);
除去病因后暴发事件立即停息或迅速下降。
3.7-4请简述现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估计疾病流行情况,调查动物群体存在或不存在疾病;动物群体及其环境条件的调查;致病因子调查,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致病因子的调查;其它调查,包括其他动物或人类患病情况及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的具体情况。
4.7-4简述现况调查通常用到的方法。
现场调查、临床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访问调查或通信调查;通过查阅现有的记录或统计资料(如诊疗记录、疾病报告登记、诊断实验室记录、检疫记录等)来进行调查。
5.8-1简述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的区别要点。
描述流行病学涉及动物组群间的比较,以辨明某因素与某病是否有统计学联系,确定联系是否是因果性的;分析流行病学是主动研究病因,积极探索动物群体中影响疾病频率分布的因素,直接把因素和疾病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
6.8-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以现在确认的患有特定疾病的动物个体组成病例组,以不患改变、具有可比性的动物个体组成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检查或复查病史查明两组中动物曾否暴露于某因素及暴露程度,经统计分析确定疾病与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借助生物学推断方法确定因素和疾病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完成假设的检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是有疾病探索可能的病因,即从果推因,是后向的,所以又称为回顾性(追溯性)研究。
7.8-3简述队列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假设因素的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队列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某假设因素对特定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划分,队列研究是将固定畜群按假设因素的有无或水平分组,前瞻性观察所研究疾病发生的新状况;
队列追踪,在队列研究中对暴露水平不同的队列最终观察,以确定对假设因素的应答是十分重要的。
8.8-3简述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回顾性队列研究是将“回顾”与“前瞻”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进行这种研究的条件是:
从记录能识别现在至过去某段时间存在于某畜群的成员;
在该段时间内所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可靠的记录;
对原有队列所有成员的结局(患病、死亡、健康)必须有准确记载;
观察的动物数比一般队列研究的对象要少,但比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要多;
观察的时间比病例-对照研究长些,而比队列研究要短得多。
9.9-1简述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和分析某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和关系,是科学地和认为地选择某因素进行现场实验,按随机化分配的原则,将现场实验的动物分为两组或多组,对其中的一组或数组认为地施加某因素,设一组为不施加该因素的对照,观察该因素对某些疾病的作用效果大小和影响程度。
10.9-2简述在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够成自然实验的基本条件。
在自然实验室中自然存在的疾病与理想设计的实验很接近,其基本条件是:
自然存在两个动物群体,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动物有较大的数量;
两组存在于相同的环境中,并在年龄、性别和品种分布上以及所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很相似,即彼此间具有均衡性和可比性;
两组中动物对所研究因素(假设因素)是暴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假设因素最好只有一个;
两组的观察指标相同,对所研究因素应答的观察期限相同,记录在时间上同步。
11.10-1简述理论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流行病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建立疾病流行过程中各因素间定量作用的数学模型,以阐明流行过程;
预测发病率或流行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发病率和流行率加以预测;
检验病因假设,对原因已明或未明病因的疾病,如果能提出科学根据的假设,并能建立数学模型来验证,增添了洞察或推断客观事物的手段。
估计参数,以数学模型解释和演示各因素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可自行观察改变某些参数所产生的影响;
设计控制疾病的措施,增减或变换控制因素,观察其对疾病防制的效果并作理论预见,据此设计控制疾病的措施。
12.11-1试简述血清流行病学的用途有哪些?
查明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流行情况;
探讨某些疾病的地理分布;
检查疫苗免疫情况;
病因研究;
疫情预测和疾病监测。
13.11-4简述血清库的用途。
确定主要的保健问题;
建立优先进行预防接种的项目;
划出疾病分布的界线;
调查新出现的疾病;
确定流行的周期性;
增加对疾病病原学的了解;
评价疫苗接种工作;
估计由疾病引起的经济损失。
14.11-4简述血清低温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抗体长时间保存可导致产生单价Fab片段,引起非特异性抗体反应(需二价抗体检测的情况)下降;
反复冻融对抗体有破坏作用;
-20℃不间断冻融可以保证血清至少在2年内的特异性损失较少;
样品需要速冻;
血清保存前后的无菌操作很重要;
在血清融化后应立即试验;
检测血清的时间耽搁可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
1.7-3请论述暴发调查的基本步骤。
速赴现场,在对疾病暴发的全面情况进行一般了解,随后作初步调查;
提出假设,在初步调查的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级假设;
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核实,根据初步假设深入现场作进一步调查,包括收集材料和进行必要的检验,高清具体因素和条件,提出初步结论,同时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检验结论,根据调查所得的结论,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暴发进展情况,以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2.7-3请论述暴发调查的方法。
临床和病理学观察,根据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作出临床诊断或可能诊断,为实验室检查的样品采集提供指导意见;
全面调查,即在鉴别所有可能的变量的基础上,形成解释致病因子、致死因子来源、病例分布或其他未知因素假说,追溯暴发的来源;
分析和解释资料,对现场调查的资料和现有的实验检查资料加以汇总,对先前提出的假设加以证实或否定后提出新的假设;
报告结果,采取防制措施,迅速采取防止疾病蔓延的应急措施后编写调查报告。
3.7-4请论述现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通常用到的方法。
现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估计疾病流行情况,调查动物群体存在或不存在疾病;
动物群体及其环境条件的调查,包括动物的品种、年龄、免疫情况及环境条件中气候、饲养管理等情况;
致病因子调查,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致病因子的调查;
其他调查,包括其他动物或人类患病情况及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的具体情况,如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的调查。
现况调查的通常用的方法有:
现场调查、临床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访问调查或通信调查;
通过查阅现有的记录或统计资料(如诊疗记录、疾病报告登记、诊断实验室记录、检疫记录等)来进行调查。
4.8-2请论述病例和对照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使用某些限制性方法控制某些外部变量,获得病例和对照例的良好可比性;
研究对象的确定应采用随机样本,以保证研究群体对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减少选择偏倚;
病例和对照样本的含量应能满足分析和要求,按照相应原则去确定最佳样本含量;
为提高统计分析效率,病例和对照应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设计。
5.8-4试论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适合于研究稀有疾病或潜伏期长的疾病;
相对进行较快;
相对说较便宜;
可使用现有记录;对被选动物无危险性;
可以研究多种可能的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不能估计目标群体中暴露动物和非暴露动物的比例;
依赖对以往暴露的回忆和记录;
资料的确认较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对外在变量的控制可能是不完全的;
选择合适的对照组比较困难;
不能估计暴露动物和非暴露动物的发病率。
6.8-4试论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队列研究的优点是:
可以计算出暴露动物和非暴露动物的发病率;
在选择系统记录的变量方面有伸缩性;
在时间顺序上有利于确定假设因素和疾病间的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的缺点是:
不能估计目标群体中暴露动物和非暴露动物的比例;
研究稀有疾病需要较多的动物数;
可能需要长期追踪;
相对而言费用较高;
持续追踪较为困难;
控制外在变量可能是不完全的。
7.9-1试论述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及其优缺点。
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的目的在于正确阐明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规律性,直接验证疾病的病因因素和评价各种防制对策的效果。
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在于:实验研究在现场条件下进行,所以比实验室研究更能确切地反映自然发生的规律。
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的缺点在于:在现场进行实验研究时,所遇到的干扰因素比实验室多得的,而且不易完全控制,同时因所研究的问题要求不同,动物、地点和时间的条件有差异,要求有科学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出相对确切的结论。
8.9-3试论述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区别。
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能更确切的反映疾病在畜群自然发生的规律性的优点,但是它所遇到的干扰因素比实验室条件下多得多,而且不容易完全控制。同时,即使研究设计很理想很周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一些偶发事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与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不同,在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对几乎所有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保证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所研究的因素以外在其他方面完全一致,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将动物分为不同的处理组,比较各组动物对因素的应答,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1.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称为(A)。
A主要宿主B次要宿主C中间宿主D终宿主
3-2.在主要宿主以外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物称之为(B)
A易感宿主B次要宿主C中间宿主D终宿主
3-3.病原体在其体内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称之为(D)。
A易感宿主B次要宿主C中间宿主D终宿主
3-4.病原体在其体内经历有无繁殖的宿主称之为(C)。
A易感宿主B次要宿主C中间宿主D终宿主
2-5.分布范围广,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成为(A)。
A大流行B散发流行C地方性流行D流行
2-6.无规律和偶然发生某病,通常局限于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为(B)
A大流行B散发流行C地方性流行D流行
2-7.某地区动物群体中该病的发生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流行方式属于(C)。
A大流行B散发流行C地方性流行D流行
2-8.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为(B)。
A发病率B死亡率C病死率D罹患率
2-9.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百分率为(C)。
A发病率B死亡率C病死率D罹患率
2-10.疾病分布包括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又称为(C)。
A时空分布B二间分布C三间分布D水平和垂直分布
3-11.在宿主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动物疾病的病原体为(A)。
A机会性病原体B外源性病原体C内源性病原体D内外源性病原体
5-12.实际无病,而根据诊断标准被划为有病的百分率为(B)。
A阳性率B假阳性率C阴性率D假阴性率
7-13.在调查设计中,把总体分层若干群,然后再以群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的方式为(A)。
A整群抽样B两级抽样C多级抽样D普查
7-14.在调查设计中,将研究群体分为若干互不包容的组群(层),然后对所有各层随机抽样的为(D)。
A整群抽样B两级抽样C多级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
7-15.FAO是(A)的缩写。
A联合国粮农组织B国际兽疫局C世界卫生组织D国际银行组织
7-16.WHO是(C)的缩写。
A联合国粮农组织B国际兽疫局C世界卫生组织D国际银行组织
7-17.下列动物疾病中属于A类疾病的有(B)。
A狂犬病B猪瘟C鸭瘟D传染性支气管炎
7-18.下列动物疾病中属于A类疾病的有(DC)。
A猪细小病毒病B犬瘟热C口蹄疫D猪水疱病
7-19.下列动物疾病中属于A类疾病的有(B)。
A鸭肝炎B鸡瘟(禽流感)C鸭瘟D小鹅瘟
7-20.发生A类疾病的新病例或暴发,通报的时间必须在(B)。
A 12小时内 B 24小时内 C 3天内 D一周内
7-21.下列动物疾病中属于B类疾病的有(B)。
A狂犬病B猪瘟C鸡瘟(禽流感)D口蹄疫
7-2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的时间为(C)。
A1991 B1985 C1998 D2007
7-23.系统误差主要造成的原因是(A)。
A认为因素B仪器的硬件C抽样误差D客观因素
7-24.引起抽样误差的原因是(C)
A认为因素B个体的变异性 C群体的变异性 D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