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0277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一、识 记

  1行政管理的多种含义:最初,是指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最广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狭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3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4行政管理的范围:遍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和全体国民。

  5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威尔逊。

  6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的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7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著作:1935年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8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9历史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10比较研究法:对不同国家的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兴利除弊、取长补短、权衡得失、为我所用的研究方法。

  二、应 用

  1当代科技发展与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伴随着人类管理活动的进步和发展而进行的。历史地看,科技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推动器。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是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完善、健全。对我们科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意义)

  二、领 会

  1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

  3行政权力的含义、特点?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4行政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

  5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像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重要根据。

  6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源于两方面的力量。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结束后,随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发展的结果。

  当时各国的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盛行等弊端,这是政府改革的契机,也是行政管理学随之产生的契机。

  

 

7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

提出来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

  威尔逊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和区别,指出行政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并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力图找出存在于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规律。

  8古德诺和怀特对行政学的贡献?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怀特,出版《行政学导论》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物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宣告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泰罗科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美国人FW.泰罗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促进行政管理学的形成方面,有不可否定的历史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特点?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方兴未艾。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研究内容和方法更结合现实。

  9中国行政管理工作学的发展?

  一、新中国建立前。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相对完善的封建行政管理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国家引进借鉴,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

  二、新中国建立以后 1952年行政管理学课程被撤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行政管理学科的重建和发展。19848月召来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的研讨会,并正式筹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88年正式成立;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88年行政管理学列入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94年正式成为国家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开始纳入国家行政建设的轨道。

  10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正确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政府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有效地执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

  对于培养高水平的政府公务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总论;主体论;过程论;保障论;目地论。

  11二战前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开发了行政管理学的新增长点。二战后行政管理学呈现新的特点。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识 记

  1行政环境的含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的所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指行政活动内部系统的行政现象。

  2行政环境的构成因素:因素较多,小到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大到整个社会、整世界的客观存在,呈现不同的特色。

  3宏观行政环境的含义:指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影响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并且层次最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制约和影响着公共行政的总体活动与方向。

  4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经济水平是农业生产力;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衽世卿世实禄的行政制度,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段;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新族主义色彩;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5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经济基础是美国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在自由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依靠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杠杆进行调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在管制经济模式于经济,忽视社会服务性管理;民众听命行事,政府与民众存在隔阂。

  6棱柱型行政模式:政府的制度、法规不健全,已有仍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其影响力;同时呈现出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

  7行政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一是社会环境的行政研究,旨在研究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适应,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与同步发展;二是文化环境的行政研究,旨在研究文化性质与形态同行政系统和行为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三是心理环境的行政研究,旨在研究行政运行的心理机制对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的影响;四是行理环境的行政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根据行政人员的生理性质、功能与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制定必要的措施,以保持行政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愉快,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8人口生态系统:

  9经济环境的含义:包括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它包括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和要求,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盛衰程度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社会中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状况。

  10政治环境的含义: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该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其正常的状况,社会各维修组在家中的地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治集团、政党制度的内容,和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及调整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的部门法的完善健全的程度,执法守法情况等法律制度的内容。

  11文化环境的含义: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趋向。

  12国际环境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的含义:是批围绕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空气、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动植物、各种矿藏资源等等。

  13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制约的三种基本形式:1要求。行政环境的要求具有多样性。2支持这是行政环境对行政活动的一种积极反映形式。3反对。这是行政环境对政府活动的一中消极反映。

  14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改选的积极型形态:两者保持动态关系,充分交流,其系统对行政环境反映敏感,其活动方式是吸收行政环境中的信息,通过转换,满中行政环境的的要求,以保持动态平衡。

  15消极型形态:封闭的行政系统,由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分离,活动方式依靠垄断地位,通过国家权力把管理行为强加给行政环境,对行政环境的反映漠不关心。

  二、应 用

  1举出几种具体的行政环境类型?

  1宏观行政环境一般指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影响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并且层次最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制约和影响着公共行政的总体活动与方向。

  2中观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职权划分是否明确,沟通是否通畅,制度是否健全等等。

  3微观行政环境一般指行政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如办公大楼的房间结构安排、机关作风等,也指行政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工作方法和技术是否科学等到。

  2以中国当前的行政环境为例子,说明研究行政环境问题的意义?

  (一)从中国的行政管理实际出发,迫切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既反映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具体的国情,体现中国行政管理所处的具体行政环境的要求。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转轨过程之中,行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都是为了适应变化的行政环境。

(三)意义:

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

  3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

  4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3用里格斯提出的行政生态模式分析说明我国和行政形态?

里格斯模式的三个形态:

1融合型是农业社会和行政模式。2衍射型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3棱柱型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模式。

中国在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行政模式是属于融合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发展工业,行政模式属于棱柱型。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行政模式呈现衍射型。但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将克服以上行政模式中的不利成份。

  4具体分析我国行政环境的一个要素?

  国际环境通过国内环境而作用于政府行政管理,在当代世界日益发展的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管理都不可能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国际行政环境也是行政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1国际经济环境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朝着高度和深度发展。

2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国际自然环境的现状是:污染和破坏情况令人担忧;治理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 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制约的表现?

  a)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b)行政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c)行政环境影响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

  d)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过程。

  6以中国当前的行政环境为例,说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互动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必然趋势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行为、机构设置提出改革要求;政府根据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然后以新方式和面貌引导社会的发展,以保证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更加协调、和谐。

(一)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

  1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2行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3行政环境影响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

  4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过程。

  (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

  1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是巨大的。2这种改造作用有正负之分。表现一种积极开放型的行政系统,一种消极的封闭型的行政系统。

  (三)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关系,行政系统应该是开放有序的,而不是封闭无序的。仔细研究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音的关系,便于从中更好地寻求行政管理的运行规律。

  第三章 行政职能

  一、识 记

  1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1政治职能: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2社会职能: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政治领域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中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项基本职能。

  3计划职能:这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职能。计划职能的要求是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4组织职能: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

  5协调职能: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6控制职能:指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计划标准,徇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行政职能。2社会职能。

  3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

  4经济手段: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的任务。

  5职能关系的内容: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二、应 用

  1我国阶段行政职能体系的内容及其要求?

  行政职能体系包括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基本职能包括:1政治职能(定义-专政职能、民主职能)我国现阶段行政机关加强政治职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2社会职能(定义-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运行职能包括:1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全加定义)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必须高度重视计划职能,切实纠正行政管理过程中轻视计划的倾向;通这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人员的工作,发挥好组织职能;重视公共关系与协调职能的发挥,运用各种协调方法引导组织和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监督控制的组织系统,采取配套有效的控制手段。

  充分发挥各项职能,更加有效进行国家行政管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理论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是正确把握政府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对于行政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要的意义。

  3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中认识当代行政职能变化的趋向?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重点在于政治统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除政治统治外,同过市场调节经济;垄断资本时期政治开始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趋向:1国家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而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2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拓展,经济职能成为了国家政府职能的重点。3国家政府的达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同步进行。

4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5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1职能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公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政治统治职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转身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微观、直接管理专程宏观间接管理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专程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第四章 行政组织

  一、识 记

  1行政组织的含义: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动态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静态广义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名手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指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得要组成部分。

  2领导机构:其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决策,并指挥督导决策的实施。

  3执行机构:它是在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分管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基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领导机构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方案,具有执行性、专业性、局部性的特点。

  4监督机构咨询机构:是对响动种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构。

  5信息机构:是专门负责储备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为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种行政信息、沟通情况的情报服务机构。

  6辅助机构:指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办事机构。

  7派出机构:是一级政府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

  8管理层次: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

  9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10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

  11行政组织横向结构:指同级政府和每级政府各同级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行政组织纵向结构:是指各级政府、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级之间构成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13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作机械性组织中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

  14行政管理组织理论:研究组织要素和原则,提出来出分工协作、权责一致、命令统一、指挥统一、集权与分权适当、秩序、强化纪律、层次与职能协调、保持人员稳定、整体利益、报酬公平、鼓励创新、平等待人和培养集体精神等组织建设的14项原则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管理7职能论。

  15科层组织理论:主张依法管理、权责一致、分层定等、专业分工、竞考录用人员、以职定薪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型的组织。

  16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终须注意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

  17组织平衡理论: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在对有贡献的成员提供滞,确保其贡献与满足平衡时,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18决策过程组织理论: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作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19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20权变组织理论: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主张如果。那么这一权变关系,认为组织权变关系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因变数间的函数关系到来确定。

柔性组织:认为柔性这一概念在一个组织内部是指具有参与国际变化,对意外的变化不断地反应,以及适时根据可预期变化的意味结果迅速调整的能力。

  21编制:狭义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22编制管理: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23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1制定编制方案。2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3审批机构与人员。4监督编制执行情况。5做好编制统计。6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

  24帕金森定律:指出领导者的无能与嫉妒必然造成机构、行政人员的恶性膨胀,而膨胀的不断发展必定造成这个机构不可逆转的死亡生长膨胀再膨胀直至衰亡,这就是官僚机构的运动规律。

  二、应 用

  1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行政组织结构?

  我国现在基本上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从纵向上看,我国政府组织划分为中央(国务院)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张、民族乡、镇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又再作进一步的层次划分。同时,每级政府内部按业务性质平行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体相同,地位平等。它们主要对同级政府和首长负责,同时也接受对口的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我国现行行政组织结构从框架上看基本合理,它形成了纵向统一指挥、横向分工协调、纵横交错的网络型的体系。蛤也存在一引起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每级政府的中间管理层次繁多,组织内部少;横向部门分工不合理,一方面,机构重叠,另一方面,监督部门、参谋咨询及信息反馈部门又相对薄弱。这些,都有待于在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2我国编制管理工作的加强?

  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我国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定义+内容

  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

  编制管理的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

  我国的编制立法工作比较薄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还有待完善。为了使我国的编制管理工作尽快纳入法制的轨道,我们必须抓紧编制立法工作制定编制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审批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3分析说明解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

  建国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国曾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对政府机构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第一次是从1958年下放企业开始,到1959年认错较大幅度地精简了机构,国务院从81个部门减为60个部门。但1960年进入调整时期后,机构又开始膨胀,到1965年恢复到79个部门。第二次是文革期间,政府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国务院减到32个部门,给政府管理尤其是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文革后,各项工作恢复正常,机构逐步增加,1981年国务院达到100个部门,这是政府机构一次较大的膨胀。第三次是1982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精简到63个部门,尔后又出现机构校长的趋势,到1986年底又达到72个部门。

  第五章 人事行政

一、识 记

  1人事行政: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2人事管理:指对人与事的管理。具体说是指协调社会组织中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用人治事活动。

  3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或者说主要是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4公务员: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职权、改选国家公务的人员。我国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5国家公务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

  6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即人事行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任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工资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

  7任用制度: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对新工作人员的录用制度;一是对现有国家工作人员的选择制度。

  8职位分类制度:就是将行政机关中所有的职位按其业务工作性质、责任范围、隶属关系以及每种职位业务工作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予以分门别类,确定名称,评定等级,制定规范的全部程度。

  9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的技术训练程度,工作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10计件工资:是按照职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依据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件作计算工作报酬的一种形式。

  11考核制度:是人事行政中对工作人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

  12培训制度:人事行政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一种制度。

  13退休制度:批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和规定的退休年龄,并且符合退休条件的工作人员,根据本国的法律或政府法令规定而离开工作职位的制度。

  14分类管理原则:指根据各类职业的特点、各项工作的性质,对不同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人事行政所贯彻的重要原则。

15德才兼备原则:指将那些既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首先修养,又有出色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16适才适用原则:指在人事管理中应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才能、特点、志向和具体资历条件等安排其相应的岗位和职务,使人事相宜,能位相称。

  17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指为贯彻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等组成的人事管理的体系制度。

  18人事更新机制:指在人事管理中推进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组织制度及其措施。

  二、应 用

  1联系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实际,说明人事行政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现行干部制度改革趋势:(1法治化。根据法制行政原理,政府的包括人事行政在内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2专业化。政府管理体制也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公务人员也必须相应地专业化。3职业化。政府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久制。厚禄之所以养廉的制度。4现代化。

人事行政适应行政管理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其作用有:1人事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2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2分析我国当前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及其实施?

1考核的内容,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分法。我国一般把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包括政治态度、政策水平、思想品质、原则性等;能包括文化、学历、工作经历、综合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度能力、预见能力、适应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勤包括积极性、责任感、勤奋精神、出勤率等;绩主要是工作成绩。

  (2考核的等次同是考核结果表明的反映。对考核结果表示方式,不但要求定性,而且要求定量。用等级表示考核结果,一般采用四等、五等或七等制。

  3)公务员的考核方法,有以下几种:个人判断考核法、代表人物比较法、序列法、分定考核法、相对比较法、工作标准法。

  3从我国当前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说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人事行政机制有:(1竞争机制。我国选拔优秀人才为政府提供高效服务,这是人事行政的基本任务。

  2更新机制。人事更新机制是指在人事管理中推进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组织扩散主其措施。它的作用在于保持行政系统人员的精干、高效,具有生机和活力,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尖锐地指出了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缺乏活力的弊端,建立更新机制下是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的最好途径。

  3激励机制。有助于行政人员在竞争的气氛中增加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等等,使行政人员能够在为行政组织服务和贡献中获得内在的满足。

  4调控机制。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市场经济要求扩大横向联系,要求人、财、物”——社会生产的三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便是流动。在人才流动的政策制度上,必须采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有效手段,对人事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

  4从我国原有干部人事体制的弊端和不适应性,说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体制随着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日益显露出一些明显弊端和不适应性,如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范围过宽;管理方式过于集中和单一,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缺乏科学的取自管理、编制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制度;缺少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管理权限和分工不尽合理;缺乏法制约束和保障;缺乏系统、规范、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干部人事管理实行部门所有制模式,调配流动困难等等。因而,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为我国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传统并吸取十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取了一些发展达国家公务员员的某些合理的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

  第六章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一、识 记

  1行政领导:国这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

  2行政领导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3行政领导的含义:名词是指在各级行政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行政人员。动词是指行政领导活动,它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到的社会活动。

  4职位: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和行政领导的工作岗位,它是行政领导者获得权、责的依据。

  5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

  6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之责任,或在改选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的行政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7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范围:1执行权。2领导权。3管理权。4用人权。5检查、监督权。6协调权。

  8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

   9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我们去研究。

  10典型行政调查: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行政单位,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和把握其全面情况的调查方法。

  11抽样行政调查:从调查总体中抽出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并用以推论样本所代表的总体。

  12全面行政调查:即行政普查。这是普遍性的调查方法一般用按行政系统逐级布置下达和逐级汇总上报的方法进行。

  13群众路线方法: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4激励方式:指领导者运用物质或精神鼓励的手段激发初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以达到工作目标。

  15示范方式:是指领导者以本人身教或者树立榜样、典型,供组织成员仿效、学习的一种领导方式。

  16集权式领导方式:是一切权力集中于行政领导集体或个人手中,偏重于运用集权推行工作而不注意授权。

  17分权式领导方式:指行政领导者只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阶段上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

  18均权式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掌握一些重大权力,同时适当侵权给下属,使下属在其职能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

  19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地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

  20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

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中的具体表现: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21行政首长负责制:1行政首长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2实行人民政府工作会议制度。

  22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是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具体化,对于建立科学的行政领导制度,更好地规范领导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23领导者的素质:指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不素的总和。

  24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行政领导干部除身体素质外,应该在政治、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具有良好、合理的素质结构。

  25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3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

  26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

  27知识素质的内容:1行政领导者要有丰富而结构合理的知识。2行政领导者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比较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28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29心理素质的具体要示:1敢于决断的气质。2竞争开放的性格。3坚忍不拔的意志。

  30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指在行政领导集团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按比例的有机结合。主要内容有: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

  二、应 用

  1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主要通过大量的组织工作,来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行政领导者要讲政治,提高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员的态度为人民。我国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管理有纵向与横各层次的区别、划分。但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的指挥,则是对所有行政管理的共同要求。

  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并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个因素都对行政管理产生影响。由于行政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行政决策规定了目标及达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成为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

  2联系实际分析几种觉的行政领导方法,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第七章 机关行政

  识 记

  1办公室管理:指作为机关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对本机关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做的管理。

  2办公室管理与行政机关其他部门共有的特征:具有服务、辅助、执行管理等特征。

  3办公室日常性工作的主要内容:1会议工作。2信息处理。3机关事务管理。4公文处理。5文书档案工作。6信访工作。7公关工作。8印章管理。9机要保密工作。

领导者临时交办的工作:这类工作,虽不是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但也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这类工作,不分昼夜,也不论节日假日,领导者随时都可能交下来,带有很大的突然性,事先很难估计到,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说办公室工作被动,指的多是这种工作。

  4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指对本单位的物资和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任务是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5后勤事务管理中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1日常管理。2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3检查与检修管理。4物资设备的改选与更新。

  6行政工艺设计:指在行政体系的行政流程中,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改进行政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以实现行政体系和行政人员的最佳状态和行政高效化的目的。

  7行政中的人机系统的含义:指在行政人员与机器之间进行分工,规定某些职能由机器自动完成,行政人员在系统中则主要充当信息处理的环节,推动行政,进行决策。

  二、应 用

  1我国会议管理工作的改进?

  2我国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3我国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方向:1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    2推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经营企业化。  3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促进后勤服务联合。

  4举例说明我国行政工艺设计的意义?

  1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2有助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克服官僚主义弊端。3有助于保障行政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5结合计算机在机关行政管理中的运用,说明建立中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计算机在机关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和方便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这两个方面。一、计算机在实现办公室自动化方面的运用。办公室自动化是提高行政机构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由机器代替人力,电脑辅助人脑;在办公室中引入文字处理机、高速多功能复印机、电子传真机等先进电子技术设备,并利用电脑来进行全面控制。这样,公文的拟制、传送、文件、档案、资料的储存与检索,信息情报的接收、处理、输出和反馈都可以通过电脑控制的机器群来完成,从而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大大提高办公效率。二、方便行政活动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极大原信息存贮量、处理能力通讯能力、运用各种模型与分析的能力。计算机在对大量信息进行了复杂加工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地指出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它的这种能力运用于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中基作用有。1由于计算机的运用,行政人员可以避免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把行政机构的职能重心放在思考和决策方面。2计算机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情报资料的利用率,利用计算机建立公共数据库,将数字转换成情报资料,做到情报资料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使行政人员能够协调一致地行动。3计算机的运用使行政机构实现了动态的行政信息处理,计算机通过高速地加工的能力,不断把原有的信息和新输入的信息转换成反映当时情况的定期报告,这项工作大大地增强了行政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第八章 行政决策

  一、识 记

  1决策:指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制定若干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抉择的行为过程。

  2行政决策:指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对策的活动。

  3国家行政决策: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解决全国怀的、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以及其他适宜于中央政府统一处理的公共事务问题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的活动。

  4地方行政决策:批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为实施各自的行政职能,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公共事务问题而进行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活动。

  5基层行政决策:指乡、镇、街道办事处、科室一级的行政组织,为完成各自的行政职能、处理本地区、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公共事务问题而进行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活动。

  6战略决策:指为解决行政管理中影响全局、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具有规划性、法规性特点。

  7战术决策:指为解决行政管理局部性、阶段性、技术性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也称具体决策、辅助决策。

  8常规决策:指对经常重复出现的、一般可遵照固有原则、规范、程序方法去处理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又称程序化决策、例行决策、重复性决策。

  9非常规决策:指解决首次出现或偶尔出现的、结构不稳定又没有现成的规范与方法可循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又称非程序化决策。

  10部分常规决策:指没有公共事务问题的决策活动。

  11确定型决策:指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面对一种可确定的决策条件(在这里决策条件也称自然状态,即决策者事先无法控制的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第个决策方案的后果也可以确定的决策活动。

  12风险型决策:指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而对的决策环境条件,不能控制,但还能测定其出现的概率,决策后果有一定把握,但并不安全可靠,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故也称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大致和风险型决策相似,但决策时环境条件的发生率不能测定,不能控制,因而决策后果不能加以确定,只能作一般估计,是具有较大风险的决策。

  13单目标决策:指在决策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完成的组织使命比较单一的决策活动。

  14多目标决策:指决策中力求实现两个以上的目标,解决相互关联的多项问题的决策活动,也称系列决策。

  15行政决策基本原则含义:是从行政决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政决策活动固有的规律的概括,是行政决策行为的准绳,它适用于现代各国行政决策活动。

  1行政决策可行原则:决策必须具备实施的现实条件,切实可行。

  2行政决策择优原则:对比优是决策的关键步骤,没有对比,就无法辨别优劣。

  3行政决策信息原则:行政决策没有信息寸步难行。

  4行政决策预测原则:行政决策是规划未来的行政目标和行动,必然有预测。

  5行政决策系统原则: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决策活动,这是现代行政决策的客观要求。

  16KT分析法:第一步是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牲及价值影响,白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第二步是弄清产生该关键问题的原因,包括主要的、次要的、直接的间接的、表面的深层的原因。

  17决策目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解决问题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和目的。

  18拟定方案:在明确决策目标后,通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方法,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办法,即可能性方案(或称备择方案)的行为与过程。

  19有限寻找法:即先找简单的、熟悉的、易控制执行后果的办法,经多次反复评价、淘汰、补充,直到找到合适的方案。

  20积极方案: 即采取多项积极措施,从正面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的方案。

  21应变方案:即在发生意外变化时采取多种应急和预防措施的方案。

  22临时方案:即在引起差异的原因尚未查清又急需处理时,采取晢性措施抑制问题发展的方案。

  23抉择方案:指享有决策权的行政首长个人或领导集团对所有备择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抒写一个、或者综合一个最优的方案的活动。

  24头脑风暴法:亦称脑力激荡法、畅谈会法,即以邀集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会上遵循自由发表意见、不对别人的设想作评价的规则,止的是互相启发诱导,促成和完善多种有价值的方案的方法。

  25德尔菲法:是让专家们背对背地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对某方案的评估意见,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将收集起来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再匿名反馈给专家们,如此循环往复多次,可开成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

  26决策树法:又叫树形技术、树形寻优法、分枝边界法。是一种图解式方法,常用于解决一些风险性和不平衡性较显著的决策问题的方案拟制和选择。

  27方案前题分析法:即不直接讨论方案本身,而是讨论每个备择方案依据的前提假设,对前提刨根问底。如果经讨论审核,方案的前提假设能成立,即可说明该方案拟制的目标和途径正确。

  28咨询:古代为询问、谋划、磋商、评议的意思,并且不再限于上下级官吏之间。现代是批智囊团接受委托,就重要决策事项进行研究,为委托人提供科学的建议或备选方案的活动。

  29行政咨询:指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为政府改选行政职能、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决策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政策建设等智力服务的活动。

  30经验分析方法含义和特点:即咨询人员主要运用经验来观察、分析决策对象和环境,提出来出咨询意见和方案的方法。

  31理论分析方法含义和特点:即咨询人员主要应用已有的理论、模型和逻辑工具进行决策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方法。

  32民意测验方法:即咨询人员通过民主选举、采访、座谈、问卷调查、抽样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广大公众对某项决策事项的态度、决策实施后对有关的公众利益与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咨询建议和方案的方法。

  33行政决策体制: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34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也称行政决策中心或政府首脑机关。它是由具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者组成该行政机关或行政部门最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处于最高领导、指挥地位,并承担行政决策全部责任的系统。

  35咨询系统:批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从事广泛开发智力,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正确决策的辅助性机构。

  36集体决断方式:是中枢系统集体以会议、投票、举手表决等形式以多数通过作出最后决断,并对决策实施后果集体负责。

  37个人决断方式:既最后决断由首长个人作出,故也称单一首长决断方式。

  38民间咨询机构:同私人或民间团体创立,其经费来源于企业、公司、公人或基金会,送行有偿服务。

二、应 用

  1说明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其他行政运行功能的基础没有决策就没有行政的后续活动,在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只要明确了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那么行政组织和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行政管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监控等运行功能就有了依据。

  2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和发挥才智的舞台。行政领导者是行政决策的组织者、审定者和推行者。行政能力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最主要的能力,也是其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因此,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大舞台,通过这大舞台锻炼和发挥其才智。

  3行政决策是保证行政管理高效化和提出来高政府古今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行政决策渗透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一个正确的行政决策是将全部行政行为导向成功、高效的重要前提。反之,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整个行政活动产生负功能,直接损坏政府的威信。

  4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能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能严格遵循客观规律,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广大群众和下属参政议政,就能对政治参与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遍提高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为行政管理其他环节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出要求和提供经验教训。

  2分析行政决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行政决策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政府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时所制定和实施的行政决策的成败,直接促进或延缓甚至破坏国家政权和社会的巩固与发展;随人类文明进步,国家管理职能的增多,任何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因科技革命的推动,变化加快,政府管理面临的管理对象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行政决策后果影响越来越大,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突出。我国大顺我者昌决策的失误,造成数以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在外交、财政金融、水利工程、文化教育、计划重启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行政决策,使我国实在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大道。

  3分析我国行政决策贯彻民主原则的必要性和途径?

  民主原则是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决策者更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吸取人民群众,深入实际,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行政决策才能充分体现民意。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特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决定的。途径: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公众行吏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

  4说明现代行政决策应遵循的科学决策程序?

一、发现确定决策目标

(一)发现问题是行政决活动的起始点。第一步是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特征及价值影响,抓住主要盾和关键问题;第二步是弄清产生该关键问题的原因,包括主要的次要的、直接的接的、表面的深层的原因。(二)明确目标,为决策活动指明方向。

二、集思广益,拟订备择方案。

(一)拟订方案的过程。第一步,初步设计或称轮廓设想。任务是广开言跑,掌握实情,发挥专家作用。第二步,精心设计或称细部设计。任务是把轮廓设计阶段所得到的各个决策方案的雏形,进一步加工使之具体化,切实可行。(二)应有若干个备择方案。(三)行政决策备氢方案应具有的特点。

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一)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二)确定合理的评选标准。(三)要充分发挥专家能人的作用(四)要有科学的抉择方法技术。

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一)有些择定的决策方案有必要局部试点。(二)有些择定的决策方案有必要作追踪决策。

  5分析我国行政决策者对备择方案的抉择?

精心设计气缸出其不意来提花给决策领导者抉择的方案叫备择方案。其特点为:1创造性。2可行性。3多样性。4群众性。

我国行政决策者对备择方案的抉择是若干个,而非一个。理由是:1主意多,经过说评估对比,能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2现合作化行政决策环境复杂多变,实施过程中的随机性也要求准备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6说明我国行政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有咨询服务。第一,依靠咨询弥补决策者智力之不足。第二,现代行政决策更票根大力开展咨询活动。第三,行政咨询对行政决策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2行政咨询能提出来供公正、科学的智力服务。现代咨询活动是围绕委托者交给的研究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依据事实真相,尊重客观规律。使其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可靠性强,具有科学价值。这种公正、科学的智力服务最适应行政决策的需求,能做到旁观者清,无所顾忌。

  7分析我国充分发挥行政咨询作用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必要性:

1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有咨询服务。2行政咨询能提出来供公正、科学的智力服务。

2我国行政咨询的途径有

第一,从行政决策领导者方面努力。首先,要提高对现代咨询价值的认识,重视咨询,开成社会舆论。其次,要保证咨询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尊重咨询人员的独立研究精神,信任放手,不把对秘书班子的要求用之于智囊班子,鼓励提出同领导意见不一致的咨询意见。第三,为咨询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给予信息、经费等支持,建立产于得与咨询机构的联系制度。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咨询力量,促进各咨询机构音的联系。

第二,从咨询者方面努力。首先,注意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其次,咨询者要以科学态度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经得住被选择的考验,有被淘汰的思想准备。

  8分析我国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和利用?

   它的建设和利用是必然的:1现代社会信息剧增,靠智囊人物个人无力收容和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2现代行政决策大多为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需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咨询机构是具有智力协作的系统。3当代行政决策由于瞬息万变的客观形势要求快速决策、抓住时机,,科技发展亦为之提供了条件,咨询集体才能广泛运用现代种种科技手段,才可能实现快速决策。4现代行政机关的编制有取胜,不可能收容多学科各方面专家,在编人员因日常繁忙的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第个问题各方面都亲自调查、深入透彻地分析研究。按主从紧密型、主顾松散型、自主开发型。我国非官方咨询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科技协会系统等。此外,我国还有各种专家顾问委员会,如深圳市聘请马洪、刘国光等国内外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级成市政府高级顾问委员会。非官方咨询机构在独立性、灵活性、视野广阔性上均优于官方咨询机构,尤其是民间的。但缺点是在信息获取、与高层决策者联络沟通、建议方案被采纳方面均不如官方咨询机构。

  9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决断方式?

  中枢系统由领导层组成,并配以少量具体工作人员。如我国中央政府决策中枢系统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审计长、秘书长等等组成。但中枢系统的决断方式并非绝对就是采用全体一致协议的方式。集体决断方式是中枢系统集体以会议、投票举手表决等形式,以多数通过作出最后决断,并对决策实施后果集体负责,这是较常用的方式。此外现代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仍有运用个人决断方式……即最后决断由首长个人作出,故也称单一首长决断方式。两种决断方式各有长短。中国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改委员会集体决断制为行政首长负责制这种集两种决断方式优点的决断制度。决策领导者个体应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决策领导集团也应优化智能结构。

第九章 行政执行

  一、识 记

  1行政执行:就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贯彻、落实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2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3行政执行的任务:是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具体的指示、命令。

  4行政执行的手段和条件:是通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来实现决策的目标和完成执行任务。

  5思想准备: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执行者和执行对象都能够了解政策和法令的内容、意义,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变为自觉行动的过程。

  6思想动员和要求与方式:要求:(1使政策法令合法化。2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即通过各种有影响力的传播某介或传播方式向决策执行者、执行对象和社会各方面传播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与效益性等方面的信息以获得决策执行者、决策对象对决策的理解、支持和接受,形成有利于白璧微瑕执行的舆论环境。3采取多种多样的思想动员方式。方式有:(1宣传方式2专利证书方式3引导方式。4示范方式。

  6确定执行机构的方法:一是原行政机关在未改变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来执行决策命令。二是成立新的机构来执行政策,这些新的机构可以是正式机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机构。三是将原有的机关升格,职能扩大,使其担任政策执行的任务。四是原有的机构内部结构改变,以适应决策执行。

  7执行计划的内容:括为六个“W”WHAT:行动的目标是什么?WHY:为什么要采到这些行动?WHEN:何时开始并完成这些行动?WHO何人负责实施这些行动?受何人领导?可指挥何人?WHERE:在何处或由何部门实施这些行动。HOW:如何实施这些行动?

  8类型:按时间来划分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和即时计划;按层次来划分有全国性计划、地区性计划和基层计划;按内容划分有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按强制程度来划分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引导性计划和参考性计划等。

  9指挥概念:是行政领导者将已经确定的执行计划通过命令、引导、沟通、监督等方式,切实落实到执行实践中去,实现执行活动目标的过程。

  10协调:指行政领导通过引导、调停和说服的办法使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

  11沟通:指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沟通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12指挥方式:1口头指挥。2书面指挥3会议指挥。4现场指挥。

  13控制类型:1预先控制,即在执行决策的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使执行决策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符合执行的要求。2现场控制。即亲临现场,检查监督执行活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

  14控制过程基本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对照、纠正偏差。

  15行政执行总结的概念: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在执行任务完成之后,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工作标准对执行工作所做的评价、反思、检讨与衡量。

  16总结的方法:1集思广益。2归纳演绎。3上下结合

  二、应 用

  1我国实际分析行政执行的障碍?

一、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1执行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决策,提出实施决策的更具体的方案。2由于决策规范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增加了执行中的随机性,给随心所欲留下了可乘之机,从而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使执行活动走弯路。

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行政指令与大多数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抵触时,就可能出现执行方面的阻力。

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1立法机构或决策制定部门往往在不提供必要的资金的情况下就批准各种决策方案。2有的行政部门往往互设障碍,瓜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执行对象的抵制和不与合作。由于利益因素的复杂性和利益群体的多样性,一项具体的决策总会影响和妨碍一些人的利益,机时这些执行对象就可能用响动种方式和手段抵制执行。

  2联系实际说明成功的指挥者就具备哪些条件?

  一、要有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于指挥。二、要有心明眼亮,有效指挥。三、要有战略和战术思想,科学指挥。四、要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关于指挥。

  第十章 行政协调

  一、识 记

  1协调:从哲学观点看指事物一种和谐平衡状态。

  2行政协调: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关系,以便和谐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行政协调构成要素:1行政协调主体,即协调行为的承担者。2行政协调客体。3行政区域协调目的。4行政协调的方法。

  4政府内部行政协调:指构成政府系统的各单位和成员之间的协调活动包括整个政府系统内部母系统的纵向协调、子系统与子系统的横向协调。

5外部行政协调:指政府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

  6组织参与:公民通过常设的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政治团体、文联科协等学术团体、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其他宗教、体育、卫生、背着团体等人民团体,来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

  7公民非组织参与:公民个人自发地参与国家的下政治活动。

  8社会中介组织的类型。1行业自律性组织。2监督社会行为的中介组织。3为市场活动提供经营性、技术性服务的中介组织。4为社会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5为促进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中介组织。

  9行政协调原则:是从行政协调实践中体验和总结出来的对各类行政协调行为的本质与必然联系的概括,是行政协调行为的准绳。

  10行政协调的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

  11求同存异的内涵:指在保持政策法律的严肃性、保证管理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允许工作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2行政协调功能含义:指通过行政协调所发挥的能量,也就是行政协调活动在行政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13行政协调功能提出: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第一次把协调提高到与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并列的管理五环节的高度,并对协调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作了较细的阐述。

  14行政协调的目标导向功能: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组织和人员对组织目标、任务和措施的了解、理解和确认,开成共识,以此作为行为导向,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产生设法完成共同任务的内动力,避免工作或重复,消除浪费,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15行政协调的团结凝聚功能:行政协调能造成行政组织的民主气氛,培养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减少意见分歧,团结配合,发挥群体优势,增强组织凝聚力,即团结凝聚功能。

  16行政协调的有序控制功能:行政管理中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工作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各种信息进行跟踪协调以及自控自调,即使每个人员司其职、行其权、尽其现,又可使行政部门、单位职责分明,程序明确、内外适应,及时化解矛盾,保证整个工作系统能在环境不断变化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实现管理有序化。

  17行政协调目标的含义和地位:即通过行政协调应达到什么效果。地们协调目标是行政协调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8行政协调程序:即行政协调采取的先后步骤,是行政协调活动本身固有规律的概括。

  19冷处理协调方式:也称缓冲式协调方式,即当矛盾双方都较激动,不可以双方自觉协调,第三者协调时机也不成熟或有较大的副作用,或尚未弄清协调对象状况时,最好的办法是把事情暂时放一放,缓冲一下,从动态中寻求平衡的方式。

  20喻意提醒协调方法:在下级协调者不便对上级领导者采取直言规劝的情况下,可灵活地借用类似的事项或故事,借此喻彼,迂回启发;也可及时以适当形式提醒有关的政策法规或一般事项的疏忽,以减轻与上级领导者的隔阂。

  21文件形式协调:行政系统经常采用文件来协调。根据协调事项的内容性质,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按相关政策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条款。

  22沟通:在汉语中最早见之于《左传》,原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泛指彼此相通。信息概念出现后,沟通是传播信息的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理解、相互认识并达成共识,实现情感交流和行为协调的活动。

  23行政沟通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内部以及内外之间,凭划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4按沟通客体划分行政沟通的类型:可分为思想沟通、情报沟通、心理沟通或经济信息沟通、政治信息沟通、思想文化信息沟通等等。

  25下行沟通:即上级机关按隶属关系由上向下级机关的沟通。

  26上行沟通:是下级组织按隶属关系由下而上向上级组织的沟通。

  27行政沟通的目的。在于谋求行政系统中思想上感情上的共识和理解,促进关系和谐,以便能顺利实现行动上的协调统一。

  二、应 用

  1分析我国政府内部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

1政府内部领导成员与下属成员之间的纵向协调。这种协调是完成任务、提高效率的保证。一方面要求领导关心、帮助、鼓励下属,得到下属的理解与合作,以高效实现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求下属尊重为维护领导的威信,取得支持与肯定,领会领导意图。

2政府内部人员的横向协调。分为三种。第一,行政领导班子内领导成员之间的协调,协调他们的关系,应坚持在总体目标原则基础上互相尊重、同舟共济。第二,是不同行政单位的领导人员之间的协调。有关单位领导人之间互敬互谅,互助互依带领全体人员共同为完成同一任务而奋斗。第三,行政机关、单位内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有关领导要加强民主管理,增强集体观念,改进工作制度。

2分析我国政府外部各种行政协调的必要性?

  政府的生存、运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展开的,政府必须协调好与其外部条件的关系,以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良性循环。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行政管理的政治性,决定着政府组织必然要与其他政治组织发生密切的关系;由于行政管理的社会性,决定着政府机关必然要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发生密切的关系。政府机关执行各项行政职能时,必须要与各社会组织相互配合,保持协调稳定关系,共同来实现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

  3分析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协调?

  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实体,既有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主经营的能力,又有自负盈亏的经济利害关系,是一个权力自主、利益约束的经济主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改变传统上政府与企业之间主仆依附关系,政修炼职能分开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下令要协调好与企业的关系,首先要按法定的国家与企业不同的职权、责任办事,尊重经济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关键的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听取企业意见,保持政策的科学性,踏踏实实为企业服务,向企业通报经济信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开成统一市场;如强经济法规建设。

  4分析我国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音的行政协调?

  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包括行业自律性组织、监督社会行为的中介组织、为市场活动提供经营性、技术性服务的中介组织、为社会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为促进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中介组织。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要充分体现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不断将一些可由社会自我管理的职能,权力返回给社会。对社会来说,就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社会中介组织的活动有效的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等等之间的联系,推动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加强行业管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当好政府助手。

  5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强行政协调的重要意义?

行政协调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职能是能过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行政人员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的。其次,行政协调是各级政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行职能。

行政协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1行政协调与行政效率成正比关系。2加强行政协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行政协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行政协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必然结果。

  6说明我国行政协调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1行政协调与行政效率成正比关系。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之一即存在不协调现象,如职责不清、机构不顺、以邻为壑、相互设卡;上面意见分歧,关系不睦,下面无所遵循;官僚主义、拖拖拉拉等,势必费时耗资误事,岂能有行政高效率。

2加强行政协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其原因在于:一可以理顺机构关系,使组织和谐。二可以理顺人际关系,使人心和谐,提高人员积极性,增强政府工作的向心力。三可以处理行政业务上的矛盾,使工作和谐,行政运行中的具体目标、程序、方法等业务方面的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如辽宁省沈大高速公路施工中资金、原材料供应、技术等问题,都由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省长会协调各方关系得到解决,所以工程进行很成功。四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内外和谐。

  7说明我国行政协调应遵循的程序及其必要性?

程序:

(一)协调准备阶段。1要弄清需协调事件的情况,找出主要矛盾即需协调的重点,不能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或主次不分、轻重不明。2要明确协调目标,即通过行政协调应达到什么效果。3要选择适宜的协调时机,时机不成熟,协调难以奏效。

(二)协调实施阶段。

(三)协调督办阶段。

必要性:由于行政协调的事件有轻有重,范围有大有小,时间有急有缓,协调者情况有差异,所以行政协调采取的步骤不可有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行政协调各方面的实际来确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8分析我国纵向行政沟通和横向行政沟通?

  纵向行政沟通指行政组织内部结构有其层级节制,层级之间进行的沟通活动。分为:1下行沟通,它是政令统一,制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其缺点是传递过程中易发生信息误解、搁置,也易养成下级依赖上级的不良作风。2上行沟通。它既是下级对上级指示作出反馈,使上级了解决执行的程度,又是下级向上级提供作出新决策的信息资料,凌驾下级参与感。缺点是可能出现报喜不报忧或渠道不畅。横向行政沟通,也叫平行沟通,是指在同一层级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同事之音以及行政组织与外部同等的横向行政沟通社会其它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它可增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了解和合作。经济采用的是协商方式,以此保暖进互相了解,消除牛皮现象。

  9分析我国使用正式行政沟通和非正式行政沟通的状况?

  1正式沟通渠道,是指依据正式组织结构建立的交流途径。其特点是:流向按组织制度、章程进行,相对稳定;所传信息多是组织的文件资料。适用于行政沟通。2非正式沟通渠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开成的、无法定组织关系、无固定形式的交流传递信息的途径。这种较灵活、简便、不受组织约束和干预的沟通,可靠性差。但利用好非正式沟通渠道,可以对正式沟通起补充作用。3行政沟通渠道主要的是正式沟通渠道,辅之以非正式沟通渠道。

  10说明我国提高行政沟通效能的必要性和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完善行政沟通体制。3畅通沟通渠道。4改善信息质量。

  第十一章 行政信息

  一、识 记

  1信息:狭义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和情况。广义指对客观事物运行规律和特征的陈述,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

  2信息的基本特征:1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性。2信息的广泛性。3信息的可转换性。4信息的可传递性。5信息的时效性。6信息的共享性。

  3行政信息: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状态与发展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

  4行政信息的主要类型:[信息来源]内源和外源;[时间特征]历史、现实、预测信息;[记录方式]记录性和非记录性信息。[规范程度]规范性和非规范性行政信息;[期等性不同]预知的和突发性的信息。

行政信息系统的概念:是由信息源、信息工作队伍、信息工作机构、信息传输手段、信息工作制度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功能的有机整体。

  5行政信息点:是指行政信息系统中枢机构确定的信息联系系统,也是重要的信息源。

  6行政信息收集的方法:直接收集;间接收集。

  7行政信息鉴别的方法: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

  8信息编辑加工的方法:比较法;概括法;提炼法。

  二、应 用

  1结合我国实际谈谈行政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行政信息系统是行政信息源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

2建立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行政信息的加工处理效率。

3政府信息网络化对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2分析我国行政信息加工处理工作的改进?

  一、我国行政信息加工处理的总要求是:全面、准确、及时。

二、程度和方法有:

1信息的收集。要求:信息悼念范围要广、内容要全面。悼念信息要具有敏锐性,要能够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处于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信息悼念的信息要具有新颖性,所悼念的信息必须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最新状况和最新动态,只有新颖的信息才能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直接收集间接收集。

2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要求:真实适用简明。方法: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

3信息的分类。要求分类的标准要使量统一,使信息资料能够恰当的归入某一类别分类的方法要恰当,对于行政信息来说,主要得对信息的加工、传递和满足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方法:按内容上分类按传递方向分类按信息所要求的急缓程度分类按信息的机密程度分类。

4信息的编辑加工。要求:真实准确适用对路审慎负责。方法:比较法概括法提炼法。

5行政信息的传递。特点:层次性针对性相对的封闭性和一定的保密性。要求建立清晰明确有传递通道选择合适的传递方式采用快捷和高效的传递设备,提高行政信息的传递效率。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

  一、识 记

  1行政监督:指对行政系统内外监督主体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察或督察。

  2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3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监察制度的概况:1监察之官我国古已有之。2秦汉时,国家权力分为行政与监察两种。丞相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同时均对皇帝负责。3唐代,封建国家设置了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特出史中丞为佐贰,其职掌为弱是劾百官,参与大狱的审讯,监督府库的出纳等。4宋代,封建国家特别重视提高监察机关的地位。5明代改特御史台为督察院,设都御史负责专纠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4权力机关监督: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5执政党监督:指执掌国家政权的正常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6司法机关监督: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7人民政协监督:能过政治协商进行民主监督,政协对行政监督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监督。

  8公民监督:公民(主体为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9一般监督:通过督促各级党组织工作和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工作。

  10行政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即按照行政系统的直接隶属关系,实行自上而上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监督。

  11职能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财政部、教育部等)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对其他部门,不论有无直接领导关系,都有权进行监督。

  12主管监督:即国务院各部委的各直属机关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上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进行的监督。

  13行政监察、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

  14审计监督:即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各级行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法纪等情况所实施的一种专门的稽查、审核活动。

二、应 用

  1加强我国行政监督的现实意义?

  经常、广泛、公开、规范的行政监督,无论对行政系统还是对社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一、对行政系统的作用。行政监督可以减少行政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违法现象行政区域监督有且于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二、对于社会系统的作用。行政监督可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行政监督有助于造就廉洁、强健的政府。从而更好地承担其经济职能行政监督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监督还可以使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分析人民主权理论分权制衡理论对于当代行政监督的意义?

  人民主权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这些思想新加坡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国家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监督内容、形式的确定。

  一、人民主权理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的民主主义主张卢梭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国家权力的主人。潘恩认为,世界上流行着两种类型的政府,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共和制是为公共谋福利,君主制是为个人谋私利。杰斐逊认为,民主共和政体是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二、分权式衡理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一些思想家鉴于君主制制度下个人大权独揽的弊端,提出了由不同个人和社会集团分掌国家部分权力并互相制约的主张。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并论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问题。孟德斯鸠国家权力的进行了更为完善的改进。分权制衡理论所提倡的一些基本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行政监督的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3、如何加强我国权力机关行政监督?

  我国权力机关是行政组织的决策机关,权力机关的监督是行政监督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监督。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要注意解决下述问题:1加强机构建设,增设、充实高能高效的专司法律监督的专门委员会。2完善法律,明确职权。3完善监督程序。4明确人大代表的任职资格及履行行政监督的法律职责,提高人民代表履行行政监督的自学性,保证监督实效。

  4我国舆论监督的加强?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因特网等新闻媒介,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因而是行政监督的有力工具。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形式,揭露、曝光、评论等,可以促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压力,从而有效地监督并制约行政权力,防止其滥用和误用。在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和舆论监督权利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保护。但另一方面有此新闻报道由于个别从业人员受私利驱使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开展舆论监督还应避免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避免误导公众;正确的借古讽今监督还应避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健全新闻法制,依法引导、规范、保障舆论监督,使新闻舆论监督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十三章 财务行政

  一、识 记

  1财务行政:指国家的各级财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遵循经济及财务管理规律,对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实施管理的活动。

  2财务行政的主体: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机关、税务机关和国家金库。

  3财务行政的客体: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

  4国家预算:称财政预算,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承认并得以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5国家预算体系:我国实行一级政府建立一级预算的体系,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及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6国家预算执行机构:收入执行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支出执行机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有关专业银行汇票。金库负责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办理预算资金的拨付。

  7国家预算编制的类型: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8财政收入:指政府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和社会公共卫生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或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

  9国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10国家税收的分类:[按单一性和复杂性]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按征收实体交纳形式]实物税与货币税;[按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定率税与配赋税;[按计税依据]从价税与从量税;[按税负是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归属于哪级政府支配使用]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按税收征收的对象]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1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

  税收制度的要素:主要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优惠、违章处理。

  12财政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把通过财政收入筹集的资金,进行有计划地再分配的过程,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管理任务的财力保证。

  13公共产品:是那种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每个人消费它都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实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

  1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性质和作用]有国内支出和国外支出;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财政信用支出和非财政信用支出;[按国家职能和活动范围]有经济建设支了;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财政补贴等支出。

政府采购:指政府及其机构为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和法定的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活动。

  15政府采购的形式:[按采购的性质]招标方式和非招标方式;[按招标的范围]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等形式;[按采购的规模大小]小额采购方式、批量采购方式和大额采购方式。

  16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主体与采购机构的制度;规定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的程序与方式;政府采购的规模;投票申诉与控告制度等。

  17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规定的财政性资金。

  18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无偿性。2自主性。3专用性。4分散性。

  19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法律、法规现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2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国务院以及财政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4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应集中的上缴资金。5用于乡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

  二、应 用

  1我国财务行政的基本职能?

我国财务行政职能概括起有

(一)配置资源职能。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是通过财政对资金的分配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责任制。一是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二是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合,即产业结构。三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人个人)之间的配置。

(二)公平分配职能。公平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的税收负担。二是企业的利润水平要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

(三)稳定经济职能。经济稳定,是在经济适度增长中的稳定,即动态稳定,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是要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2我国目前税收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税收制度的内容是税法,广义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狭义指税收实体法。

  意义:(1税收制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保障。没有相应的税收制度国家征税就缺乏必要的依据,税收收入的取得就没有保障。2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的重要经济杠杆,其调节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税收制度的基础之上。3税收制度是国家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国家处理各项分配关系的政策规范具体化。使税务机关征税和纳税人履行纳科义务有了法律依据。

  3我国实行政府采购的状况和意义?

  状况:

  意义:(1有效地规范采购主体和供应商的行为,从而保证采购活动的公正、公平和廉洁。2政府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3)对于加强廉正建设和整顿财经秩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4推动并实现政府消费行为的市场化的重要途径。

  第十四章 行政法治

  一、识 记

  1人治:一种以人为主体,以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为基础、礼治为内容、德治为机制、性善为理念的社会控制方式,是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社会控制形式。

  2法制:狭义是指法律制度;广义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

  3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一种以法律为主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思想文化基础的社会控制方式。

  4行政职权法定化:指行政主体对某类行政事项的管辖权力及管辖权限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予和明确界定。

  5行政机构法定化:指行政机关必须按照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未经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政机关不享有行政职权,也不是行政主体。

  6行政程序: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前后衔接的步骤、顺序、时间、方式和制度等的总称。

  7行政程序法定化:指将那些符合公民利益的行政程序上升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侵权行为的发生

  8行政责任法定化:指在法律法规中对行政主体由于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不允许行政主体只实施行政活动而不承担法律责任。

  9我国立法的发展趋势:第一、立法的国际化。第二、立法的民主化。第三立法的科学化与高效化。第四、立法形式的多样化。

  10促成社会认同的手段:通过艰苦努力,运用传播、展示、说服等手段

  二、应 用

  1分析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人治与法治是相对立的社会控制方式,二者之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1在立法上,人治表现出主观性,法治则表现出客观性,人治使社会缺乏客观而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2在司法上,人治表现出宗法性,法治则表现出平等性。3在约束上,人治表现出多样性,法治则表现了单一性。4在理念上,人治表现出空想性,法治则表现了有效性。

   2分析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1法制不等于法治。(2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法制就谈不上法治。但法制的内容尚不足以表达法治的实质。法制的焦点法律制度和秩序,法治焦点: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3有了法制并不等于实行法治。法治之下的统治者是为法所制的统治者。4法治之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法治与某些类型的完备法制是格格不入的。

  3联系实际论述行政法治的重要意义?

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法治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点。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员最多的部门,行政权力强大的特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持续下去。

其次,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难点。行政权力行使的特点之五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上下级间的命令与服从。在我国,行政法治并非新命题,但对于跨世纪的中国政府而言,行政法治在实现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规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行政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行政法治是推进、深化行政改革的有效方法。3行政法治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的必然选择。4行政法治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可靠保障。

  4健全与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实现行政职权法定化?

1行政职权法定化定义

2行政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我国现行有效的组织法,其中重要内容即是对国务院和地方乡以上政府的职权作出规定。

3我国的行政机关组织法还不够健全、完善,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组织法不够系统、完备,缺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组织法;已有的行政机关组织法不够完善,有些规定过于简单、粗疏,有些规定不够科学、严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条款。有鉴于此,我国应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具体到行政职权法定化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行政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有什么职权、权限,哪些职权应划入、划出、下放、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或交由企业自主经营。对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应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尽可能具体地分别作出规定。

  5制定行政程序法,实现行政程序法定化?

  行政程序法定化定义+第一,修订,完善《国务院组织法》。第二,制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组织法》。第三,制定《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及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条例》。第四,制定单行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与行政机关组织法密切相关的是行政机关编制法。

  6说明行政责任法定化的主要内容?

  1责任行政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行政活动的有现任状态。2责任行政要求有明确有责任主体。3责任行政要求将行政机关的各种活动与责任相连,不存在无责任的行政活动。4责任行政要求建立实现责任的法律制度。

  7我国行政法治社会认同的重要性?

  1行政法既要得到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同,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两方面的认同相衔接,行政法治才能成为现实。因为,行政主体对它的认同,可直接作用于行政实践,社会对行政法治的认同,可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潮流,是政府依法行政的直接压力。2我国必须促进对行政法治的广泛认同。在现时行政中,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廉价行政、高效行政等意识的淡漠和制度的缺损,无一不与社会的容忍和宽大,与先进行政文化的匮乏有密切关系。

  8实现我国行政法治的途径?

  一、加强虽立法工作。改进方法为:1逐步转变主要求依靠多立法来完善法制的思路;2逐步转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3逐步转变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思想;4改变先改革后立法的做法。

  二、提高执法水平。途径为:1精简机构,调整有关执法机构的职权;2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3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4健全和完善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外部社会监督机制。

  三、严格法律监督。1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体系与制度;2高度重视、大力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与制度。

  四、保障司法独立。要求: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五、争取社会认同。1行政法治既要得到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同,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成为现实;2我国必须促进行政法治的广泛认同。3为了促成政府及社会对行政法治的广泛认同,国家必须做扎实的工作特别是教育工作,运用传播、展示、说服等手段,重视、选择,并最终实践行政法治。

  第十五章 行政方法

  一、识 记

  1行政方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提高管功率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手段、技巧等总称

  2行政方法的三个层次:具体法式(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方法)、基本方法(从各种具体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和方法论(从具体方法和基本方法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3行政管理的一般方法:行政指令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心理行为方法。

 工程技术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系统动力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模糊灰色物元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4行政指令方法: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者通过行政管理系统上下级关系,采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决议等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方法。

  5行政指令方法的主要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

  6经济方法:国家行政机构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工资等经济杠杆,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而实现管理的方法。

  7经济方法的主要特征:利益性、间接性、有偿性、多样性。

  8法律方法:国家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法规、法令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9法律方法的主要特征:严肃性与相对稳定性;权威性和普通约束力;规范性

  10心理行为方法:管理者通过对人的心理诱导和行为激励等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二、应 用

  1论述行政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1行政方法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管理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识。

2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增大行政方法中的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使政府管理适应大型、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社会。

3注意行政方法的适用度。从行政对象出发,针对不同的行政对象采用不同的行政方法。

4注意将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方法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必须重视和利用市场机制,以求得更佳的效果。

  2分析行政管理基本方法综合运用的原因及作用?

  原因:各种方法都有利有弊,综合使用有利于扩展利的一面而抑制弊的一面。例如,经济方法可辅以思想教育方法,使人们能够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作用:1、行政水运是把行政管理思想、理念变为现实的桥梁。2、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3、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3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指令方法的正确运用?

  为了使行政指令方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得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运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领导和分组管理相结合。现时我国必须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关系,既保证全国的政令统一,又使各级政府、组织能从实际出发,独立负责地管理好各自的事情。

  2效能。我国各级管理机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理应特别讲求行政效能。行政指令方法应着眼于提高效能,政府工作效能的高低也是衡量行政指令方法是否得到正确运用的尺度。

  3政策方向。行政指令与现行政策相一致,才能保持公共权力的权威,使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不断革新和科学化。行政指令方法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内容和形态,还要将新的科学方法运用于行政管理。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方法实施宏观调控?

  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是通过计划、财政、金融等主要手段。

  1计划,针对中央下放行政组织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中央政府应通过法律的、制度的、首先远东的建设来加强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以及对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利益灰成共识。

  2财政,针对国家财力不足,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减弱的尾部,必须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税收管理,远东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等方式,增强中央财政调控经济能力。

  3金融,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方面的改革。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方法实施管理?

  正确支农和积极发挥法律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需注意以下两方面:

  1法律方法的基本条件:立法必须与全社会的首先舆论相适应;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重视立法和司法人才的培养。

  2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政府运用法律方法实施管理的前提出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经济下必须抓紧制定各项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并使其进入实际操作状态,使社会经济管理体制较全面地纳入法制化运作的轨道。

  第十六章 行政道德

  一、识 记

  1职业道德:即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2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中的一种,专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行政工作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3行政道德的导向功能:通过对行政道德行为的规范,为国家行政人员提供行为选择的指南,提供理想行政角色模型,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引导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做,这即导向功能。

  4激励功能:行政道德具有理想性,要求国家行政人员自觉地从个人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出发,坚持不懈地奉献进取,全面提高素质,这即激励功能。

  5行政道德基本原则:是行政道德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6规范:也是行政道德体系中的一种道德准则,它受基本原则指导,体现一定社会对国家行政人员具体要求,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

  7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吏道德。

  8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以谈论人的尊严、价值、权利等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社会思潮。

  9集体:指有一定的目标利益、权利义务关系,并由一定的组织联系起来的人们的社会有机体。

  10集体利益:是对性质不一、范围不等的集体的共同利益,即集体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和满足的理论概括。

  11剥削阶级国家的集体利益: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为庇护本阶级私利,也是强调国家的整体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集体利益。

  12奴隶和农民阶级的集体主义要求: 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劳动和斗争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天下穷人是一家的相互的集体主义思想,他们要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均,人人有一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平均主义集体主义。

  13利已主义:是一种以个人利益对抗社会集体利益、违背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社会共同体中个人与集体两者相统一的客观关系的道德原则的社会思潮。

  14合理利已主义:即不损人范围内的利已主义

  15社会公正的原则:人们通常将社会制度、社会活动、社会各项决策等方面的公正称之为社会公正

  16勤政为民:指公务人员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深入群众,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运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利,忘我地为人民服务。

  17廉洁奉公:国家公务人员经济上要清白,政治上要公正,全心全意当人民公仆。

  18道德自律:指国家行政人员按照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在道德素质诸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练、自我提高的话动以及达到的道德水平。

  19他律: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又一基本途径。来自外部环境的道德约束力,即他律。

  20自我学习: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观念不可能在头脑中瞬息万变发产生,要通过学习行政道德理论原则规范和先进人物的生动典型,不断积累道德知识,提高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自我改选:通过学习理论和首先修养的楷模,联系自身,认识自我,客观地全面地解剖自己,进行自我道德批评,即通过自审,及时警觉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22自我磨练:积极参加如社会调查、基层蹲点、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实际地履行行政道德规范,检验自己的行政道德修养目标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调节,是否符合要求,知行是否合一。

  23榜样引导方法:即选择历史和现实中一些典型形象以供人们效仿的方法。

  24舆论宣传方法:借助各种宣传媒介传递带有信息,开成社会舆论从思想上心理上影响个体,促使国家行政人员接受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约束。

  二、应 用

  1分析我国行政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

1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当行政道德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代表先进阶级利益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行政道德已不能顺乎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要求时。阻碍其发展。

2对社会精神生活的能动作用。行政道德水平越高,政府为人民办好事越多,全社会的精神面貌也越好。反之,则不断改进化整个社会风气。

3对行政道德的能动作用要有正确估量。一方面,行政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否认也不可低估的。另一方面,对行政道德的能动作用也不能夸大。

  2说明我国行政首先基本原则的核心?

  我国行政道德基本原则的核心,即总原则上是为人民服务。公有制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为公有制经济基础服务,集中体现就是为人民服务。因为,全本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国家行政人员来自人民、扎根于人同,是人民的公仆,他们行使的是人民授予和认可的权力,所作出的一切行政决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的最高利益。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行政首先核心,包含着丰富的内在规定性。

  3分析我国的社会公正与其他社会公正的本质区别?

  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公正观念有不同内容,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阶级利益所决定,受人们的经济、政治利益所制约的。原始社会的平等分配,被看作社会公正的真正含义。进入阶级社会,除了分配公正这一重要内容外,还体现为遵守统治阶级的政治法律要求。所有剥削阶级都认为他们所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很公正的。我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无产阶级则认为社会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彻底消灭压迫和剥削。

  4说明我国行政人员遵守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行政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廉洁奉公定义+廉洁奉公是我国国家行政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廉洁奉公与勤政为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滥用权利,必损政府形象,破坏政府与人民关系。反之,官员廉洁奉公,可陶冶公众的社会情操,净化社会风气,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有助于勤政。廉洁奉公的具体要求: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秉公尽责,不假公济私3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5说明我国行政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行政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思想道德规范建设的一项内容。加强思想首先建设是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有机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一,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人员顺利完成公务的重要保证。第二,行政道德是提高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关键。

  6分析我国新形势下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级,一方面道德建设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形成从不同的利益出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追求个人利益和为个人与小家庭寻求发财致富的思想;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也会滋长和泛滥。2其政治上法制的不完善,对权力缺乏应有制约,也是产生道德滑坡的客观原因。3部分人行政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素质低下,自身缺乏道德年自制力。

7分析当前我国强化行政道德他律的必要性?

他律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又一基本途径。来自外部环境的道德约束力,即他律。

1)道德自我修养是由内向外的提高过程,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制约过程,是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2)任何道德观念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的道德品质是可以塑造的,在长期实践中接受外来的教育、指导、熏陶和影响,可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强化有权威的监督制约机制,利用外界压力帮助那些不具备自律能力或自律能力不强、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改变其不道德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当社会公仆的人性弱点还客观存在时,就有必要借助他律。这对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养干部有重要意义。途径是:行政道德教育和行政道德法律。

  8分析行政首先法律约束强化的趋势?

  行政道德的政治性,决定它是道德体系中与法律关系最紧密的部分。在我国目前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状况下,要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就有必要把强制性约束和自律性约束结合起来,从道德软约束走向与法制硬功夫约束相结合,才可能形成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近几年,国家已相继健颁布了一系列公务人员行为规范准则,19881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这方面的立法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还不能说已建立起反腐、倡廉的完备法律体系,足以使当权者不敢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此外,已经颁布的一系列廉法自律法规要有效执行,还取决于对执行的有力监督。

  第十七章 行政效率

  一、识 记

  1行政效率: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也与投入之间的比率。

  2行政效率的三要素:效益要素;经济要素;时间要素。

  3行政工作的质量标准:1行政决策的质量。2中间管理层的工作的质量。3具体执行工作的质量。

  4行政工作的数量标准:1行政决策的工作量。2中间管理层的工作量。3具体执行工作的量。

  5行政工作时效标准:1强调速度的标准。2强调时限的标准。

  6行政费用标准:1衡量人力消耗的尺度,即劳动时间尺度,以工作日或工作小时来计算。2衡量物力和财力消耗的尺度,以货币来计算。

  7直接测定方法:是通过对行政效率的有形因素进行测定,并直接运用行政效率公式测出产出与投入的方法。

  8间接测定方法:通过对行政机关效能和效益的评定,来估量行政效率的高低。

  9综合测定方法:行政效率的各组合因素进行综合测定

  10环境因素:1国家的政治安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是行政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高效率行政管理的大前提。2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持基础,行政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功能要与经济发展的类型和水平相适应。3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及公民整体效率意识,是影响行政效率的社会心理条件。4地理环境形态及与此相关节的交通、邮政、电信等事业的发展条件,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11组织因素:1行政机构的设置。2行政职位的设置。3行政管理各环节的协调。

  12人员因素:1行政领导者素质。2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素质。3人事管理工作质量。

  13科学技术因素:1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可大同谋提高管理效率。2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3一般办公设备和其他行政活动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也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

二、应 用

  1联系实际,分析研究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1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行政管理活动要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最快的速度,保持保量地完成任务。

2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保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快地提高。没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就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3提高行政效率是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行各业管理活动的运行,制约着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行政效率问题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行政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联系实际,分析提高我国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行政机关效率低的弊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必须努力改进。(一)牢固树立效率观念。

(二)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权限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将行政法制建设作为实现法治的基础的手段实现机构精简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

(五)加强行政管理民主化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性指的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提高行政高效率的重要问题。

(六)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作风是一个组织或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性的思想态度和工作方式。机关工作作风的好坏,对行政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根本的一条是要反对官僚主义。

(七)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持技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范围广,作用因素多,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目前行政效率低的状况看,这项任务又具有很大的紧迫性。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痛下决心,坚持不懈,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第十八章 行政改革

  一、识 记

  1行政改革: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2突变式改革:指在较短的时期内,对整个行政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组、根本性的变革。

  3渐进式改革:指用较长时间对行政体制的各方面进行逐步的、阶段性的调整和变革。

  二、应 用

  1联系国内外实际说明行政改革必然性?

1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步入了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世界经济向着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一体化趋势,政府必须对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当代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行政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法规制度、监督制度、廉政制度、民主制度等,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出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2评述当代西方行政改革?

一、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1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缩小管理范围,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功能。2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3精简机构,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4注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公务员定员管理。5简化行政程序和条例,改进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1坚持有计划、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2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法律法规。3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的效益。4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三、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局限性。1本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始终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府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其改革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政府虽然一方面削减了社会福利机构和人员,但另方面又增加了从事发包、监督、制订规章等等方面的机构和人员。3这场改革热衷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忽视了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目标差别,未免有简单化之嫌。

  3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的进程及其经验?

  进程:第一阶段(197812月至198710月),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行政改革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8711月至199210月)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第三阶段(199210月至19978月)是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行政体制的新阶段。第四阶段(1997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经验: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4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难点及其对策?

难点:

1观念和利益问题。2职能转变、政企分开问题。3改革配套、平衡问题。4人员分流问题。5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对策:

1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3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使政府行为走向规范化建设、法制化的轨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00277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