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0633《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考《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列宁)曾赞誉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3.早期的新闻学又称(报学)。

  4.(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萌芽。

  5.(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世界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6.(1922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舆论学》),(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

  7.(1956年)美国新闻学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8.(《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9.中国新闻学萌芽阶段: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编写了(《资政新篇》)。

  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10.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三本书: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11.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础是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时期(奠定)的。 

  12.新闻学的母体是政治学。

  13.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的新闻传播活动。

  14.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15.从1998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从原来的三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是新闻学考夯实基础和多方面努力而打赢的一个翻身仗。

  16.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新闻现象。

  17.理论新闻学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

  历史新闻学运用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传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应用新闻学既含应用理论,也含应用技术,它所研究的是新闻学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1.中国新闻学的曲折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改革:《解放日报》改版前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闻宣传主张,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改革:1956年7月,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改革中的报纸和通讯社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其主要内容:a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 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改革主要内容:a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 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发展主要表现方面(简,多):a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b 打开国门,引进了西方新闻学得研究成果,特别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传播学的引进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体系 d 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新闻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4.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过程:a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不断深化,从人民报刊思想发展到无产阶级报刊思想之后,又发展位为党报思想 b 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 c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事业,成为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事业。列宁指出:(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当从服务对于说服和夺取俄国,转变为服务于管理和建设俄国,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2)应当“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少唱些高调,多注重些实事”(3)揭露和批判党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错误乃至罪行,是苏维埃新闻传媒任务之一。

  5.新闻学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社会科学(简):a 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b 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c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6.理论新闻学在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地位:a 如同法学理论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一样,新闻理论处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学科地位,在理论层次阐发本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b 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它学科起着统领作用,如果说新闻学的其它学科揭示新闻现象的初级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具体规律,新闻理论则揭示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c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形成由诸多观点构成的新闻观。

  7.新闻学理论重要性:a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地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b 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

  c 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 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1.信息交往也就是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史信息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有关事态和时局信息及新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信息需求,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信息交往。

  3.古代新闻信息与历史情报信息处于混一状态之中,古老的传播方式就是(情报和新闻的混一)。

  4.我国夏代,史官已常将当时的新闻事件记入史册,可以说是(历史和新闻的混一)。

  5.唯物新闻起源观:新闻现象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过程,发生和发展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唯心新闻起源观:两类说法,一是“本能说”二是 “意志说”。

  6.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7.发展变化使事物以此时此刻的现态,往日往时的史态和未来性状的趋态呈现于世。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

  8.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等待符号表述出来,就是人工信息,新闻是人工信息的一种。

  9.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

  10.1961年,著名记者范长江发表了《记者工作随想》。

 

1.新闻的本质(简答 论述)a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b 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状态的记录:发展变化使事物以此时此刻的现态,往日往时的史态和未来性状的趋态呈现于世。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 c 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1)揭示新闻现象本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的重要概念。从哲学本体论和现代物理学的高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者说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信息。(3)从通讯伦的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 

  2.新闻信息的特性:a 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可单独出题)时新性是时序之新,指新闻是实都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时事物发展变化最新状态的记录,是对事物现态和趋态的描述。新近发生的事态早已尽人皆知,虽有时新性,但没有知新性,不能给人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凡新闻,一定要兼有时新性和知新性两重新意 b真实:纪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新闻不是逻辑演绎出来的抽象概念,不是形象思维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不是对虚幻世界的向往和想象,而是对事物原模原样的复制和记录。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世界,并不意味着有文必录,凡事皆报。新闻在描述事态时有曲有舍,新闻的取舍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选择。c及时又公开的传播。(可单独出题: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为了确保新闻之新,传播一定要迅速及时。新闻发生的事实如果不及时传播,就会过时,成为明日黄花。新闻是一种运用大众传播手段面向整个社会传播的信息。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兴趣。如果不公开传播,只向一部分或个人传播,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情报。

  3.新闻与文学艺术的区别:新闻与文学艺术有许多严格的区别界限,但最主要是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之伤。

  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新闻为当代历史的忠实记录,今日新闻便是明日的历史。历史记载同新闻一样,都不是有文必录的。反映内容有别,历史虽然也反映事物的现态,但却以研究史态为主;新闻虽然也是历史为参照系,但总是集中笔墨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

  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新闻是及时公开传向社会公众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情报是及时但未必公开传向特定接受者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4.陆定一观点特点(多,简):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2)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得主要特性;(3)文字简明,易记易传。缺点:(1)注重了事实和报道者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另一传播要素——受众的地位(2)定义只注重事实的时新性,及新近发生,是否有知新性(3)只注重对新近事实的及时报道,忽略了事实是否重要。

  5.范长江观点特点:新闻是广大群众预知,应知而的重要的事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全面,但是它贯穿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优点:(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及知新性;(3)指明新闻不是一般是实,而是重要事实。不足:(1)忽略了传播者的地位(2)忽略了新闻事实的知新性。

 

 1.近代报纸刚刚诞生时,还侧重于(商业新闻报道),服务于商品市场的需求。 

  2.当西方主要的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以后,新闻传播也从政党报刊进入(大众报刊时代)简称“便士报”。

  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是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众化报纸。

  4.《纽约太阳报》在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对报纸成功的诀窍体味颇深,说到:“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5.最早把新闻价值学说归入新闻理论体系的美国学者:庞德在他的《新闻学概论》,甘斯《美国新闻学评论》。

  6.西方资产阶级创立的新闻价值理论,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到中国的是徐宝璜。

  7.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

  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

  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多选

  1.“便士报”特点:a面向市场,面向普通百姓;b 经济上完全自立,一切开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c 强调“独立舆论”,不做政党的奴仆;d 追求趣味和刺激,大量刊登骇人听闻的东西;e 从评论为主变新闻为主,从“观点纸”变为名副其实的“纸新闻”;f 文字浅显简洁,便于普通人阅读。

 

1.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实质:新闻价值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 

  2.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简,多):a 首先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简言之,新闻价值是含在新闻事实之中的。 b 其次,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学球也具有客观性。

  3.从整体来考察,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具有不可否认的科学性。其核心内容——价值要素说,有两方面的科学依据:a 对构成要素的设定,大体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相符合。 b 对价值概念的把握,自觉或不自觉地兼顾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决定作用。 局限性:a 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与荒谬的解释 b 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从抽象地本能好奇心出发,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的新闻价值,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c 再次,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解释构成要素的含义时,往往因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4.新闻价值五要素: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

  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

  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1.传播学原理认为,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2.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

  3.新闻行为由三个要素构成,他们是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4.古希腊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学》。

  5.新闻传播历程分五个环节,即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6.不同新闻传播模式的区别主要不在于要素与环节的多寡,主要看要素以及环节的联系方式。

  7.历来新传播模式有两大类:一是线性传播,也就是单项传播模式。二是双向传播。

  8.新闻选择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9.选择过程的目标也是两个:择真和择优。

  10.新闻选择三个环节:搜寻,比较和确认。

  11.新闻选择在本质上也是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度较高的方案。

  12.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13.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受众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反映对象即客观事实的矛盾。

  14.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来表述: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须知的新闻事实的信息。

  15.新闻传播基本归论是新闻手段的核心内容。

  16.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新闻手段”这一概念。

  17.新闻传播行为中,事实是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1.现代大中传播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 

  2.现代大中传播媒介特点:a 传播者的职业化 b 受传者的众多和边界不确定 c 单向传播,反馈困难 d 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高功能的传播效果 e 因为面向大众,信息表述为规范,社会公众易懂易记。

  论述

  1.新闻传播要素的辩证关系; 新闻事实再新闻传播行为中并非出入任人宰割和随意摆布的软弱地位,它起着决定或影响作用:a 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 b 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传播行为的反馈制约 c 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传播行为的生成 d 传播客体即报道对象直接参与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报道者,是主体地位,体现在:a 新闻报道者即传播主体势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b 新闻报道者分配接受的注意力,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 c 新闻报道者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表达自己的倾向,借以影响社会舆论的方向和力度。从辩证关系来观察,报道者的座位并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其他因素的多方制约,也具有如下受动性:a受到事实即报道对象的制约 b 受到受众者即受众的制约 c 受到新闻报道者角色定位的制约。

  新闻接受者,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受众兼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性质。他是客体指的是:a 他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不能直接获取发生在远方的新闻信息,需要借助报道者这一中介来传输 b 他的注意力被传播内容吸引,常常被迫卷入传媒设定得舆论议程c 他的认识无形中与传播内容认同,成为思想被引导被调整被“改造”的对象。接受主体的支配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 受众的新闻需求,是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 b 受众的未知和需知,是新闻选择地重要价值尺度 和标准 c 受众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广泛参与。

1.只有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产生方式和市场经济站稳了脚跟,采用大众传播方式的近代新闻事业才正式性形成。 

  2.新闻消费市场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摇篮。

  3.在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中,以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最为重要。

  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手抄新闻,是新闻纸但还不是印刷品。

  5.德国的新闻书成不了及时上市的新闻纸。

  6.1609年在德国出版的《报道或新闻报》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

  7.印刷新闻纸的问世,是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

  8.新闻事业的三大支柱:电视,广播,报纸。

  9.第四媒体:互联网络,即网络传播阶段。

  10.中国的报纸在近20年内,靠采取现代传播技术,实现了告别铅与火的跨越,实现对笔与纸的告别。

  11.什么叫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信息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必须以报道新闻为主。

  12.市场既是物资交易中心,也是信息交往中心。

  13.为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往无法实现。

  14.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主要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

  15.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16.政治民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

  17.新闻传播本来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播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接受主体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1.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多 简):第一,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第二,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第三,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第四,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四,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五,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新闻事业发展:(论)

  2.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的发展阶段(多 简):第一阶段,印刷新闻 第二阶段,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1936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是播出新闻节目。第三阶段,诞生了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络,即网络传播阶段。

  3.以传播结构变化划分的发展阶段(多 简):第一阶段,中间持续了300余年,世界新闻事业一直处于单一媒体的报业阶段。第二阶段,新闻事业发展到20世纪的初期,媒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年代有了广播,30年代有了电视,这两种电子媒介与报纸形成三足鼎立的传媒多元结构与格局,再加上通讯社,新闻杂志,新闻纪录电影等新闻传播形式,新闻事业进入了多种媒体共存的大众传播阶段。第三阶段,多种媒介综合一体简称多媒体。

  4.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化分的发展阶段(多 简):第一,集权主义阶段。第二,自由主义阶段。 第三,集团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第四,社会主义阶段。

  5.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简):(1)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论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这种提法虽然不错,但失之抽象。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没有错,但失之笼统。那么,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应当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必须靠更加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才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论述新闻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应当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比素靠更加频繁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才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与则本注意生产方式的产物 (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1.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2.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3.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4.新闻事业定位: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不仅应当明确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而且应当进一步确认,它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子系统。

  5.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结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应,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结构部分(也是一种产业)。

  6.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积极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应,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

  7.《大公报》声言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方针。 

  8.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体现。

  9.出色的传媒,出色的报道,历来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0.毛泽东在1957年,首次使用了新闻手段:百分之九十用事实,百分之十用辩论即直接说理。

  11.在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当中,新闻传播史威力最大的传播工具。

  12.新闻传播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上的不间断和空间上的无边界(不间断指的是传播活动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无边界指的是新闻传播没有空间限制,只要需要,新闻可以传向任何一个地区和角落)。

  13.1975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界代表的谈话中曾经说过,他主张报纸上“登些琴棋书画之类”适应喜爱这类内容的部分读者的需要。

  14.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

  15.新闻事业引导舆论是目的,报道新闻是手段,通过报道新闻而引导社会舆论,是任何性质的新闻事业所共有的属性。

  16.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报道新闻。

  17.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双重主体:一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一是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其从业者,简称传播者和操作者。

 1.新闻事业定义含义:第一,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第二,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第三,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2.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应,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

  3.与新闻事业阶级性相对应的,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社会性的客观依据有三点: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新闻事业天然具有的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4.新闻事业的特性(论):www.examw.com

  (1)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一: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新闻传媒和传播者也要以平等的态度,采用劝服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受众的态度,而不能居高临下,用命令和教训的口吻对公众说话。新闻机关从来不是衙门,编辑记者从来也不是官,只能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仆,对群众循循善诱的朋友。

  (2)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二: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新闻事业的政治性之所以很强,主要是因为新闻事业及时公开的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能够迅速造成全社会的舆论影响,事关全局的稳定与发展。简言之,新闻事业离政治近和政治性强,就因为它的行为牵动大局,有全局作用。

  (3)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三: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哲学用逻辑手段,艺术用形象塑造;历史,情报和新闻及非逻辑推理,也非形象塑造,而是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哲学用理论说服人,艺术用形象感染人,新闻用新近事实说话去引导社会舆论。

(4)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四,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性,能以储蓄连冠的信息流,迅速持久地覆盖所指向的地域。在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当中,新闻传播史威力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上的不间断和空间上的无边界,不间断指的是传播活动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无边界指的是新闻传播没有空间限制,只要需要,新闻可以传向任何一个地区和角落。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简 多):第一,传播新闻,沟通情况;第二,反映舆情,引导舆论;第三,倡导科学,介绍知识;第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第五,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倡导科学介绍知识功能表现在:对于愚昧迷信的斗争上;发表科普文章,向社会公众较为系统地介绍最新科学知识;通过经常性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

 我国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做法,体现在:大力普及情调健康的“大众文化”;介绍推荐品位较高的高雅文化;报道和传播体育赛事,积极里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满足健康的高文化消费;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繁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休闲。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00633《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