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11485中学教育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冢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一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 的一切天赋力量。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__________

  3.古代印度寨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系统的形成。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

  6.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 的一种重要手段。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

  8.《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

  A.1957

  B.1982

  C.1986

  D.1990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 )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

  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___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_

  3.学校教育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4.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5.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 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6.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 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__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 俗水平。

  4.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相一致。

  三、简答题

  1.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2.当前,流生问题与(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6.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7.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

  3.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4.1957年,__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8.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 )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__________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2.学生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2.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建立良女,的师生关系?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 立的课程理论是 (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舍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贝尔

  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8.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 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_________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4.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四、论述题

  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 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3.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4.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5.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6.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7.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______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和讲演三种方式。

  2.学生的 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 识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_经验。

  4.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2.怎样理解教学?

  四、论述题

  试论述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7.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 )方式。

  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8.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_________的能力。

  2.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各类,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__

  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和问题化策略。

  4.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 不得分)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2.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3.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 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7.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 )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8.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__________地统一过程。

  2.__________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3.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__________创立的,是吸取认知发展论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 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

  4.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四、论述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 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精析】D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

  1.裴斯泰洛齐

  2.卢梭

  3.婆罗门教

  4.学校教育

  5.制度化

  6.教育立法

  7.非制度化

  8.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

  功能占主导地位。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1)构建厂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翻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2)强涮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沦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实行泛智教育。这一思想为后来的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更加趋向正规化。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论述题

  1.(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3)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精析】A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精析】C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l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4.【精析】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5.【精析】D 19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6.【精析】A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二、填空题

  1.斯宾塞

  2.科学的体制化

  3.有计划高效率

  4.校风

  三、简答题

  1.(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四、论述题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精析】A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精析】B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4.【精析】D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5.【精析】B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6.【精析】C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7.【精析】A威尔逊是美国当代的一位生物社会学家,他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8.【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填空题

  1.弗洛伊德

  2.青年期

  3.美柯尔柏格

  4.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

  1.(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四、论述题

  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作用:①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还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的技能;还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类所用的。

  (2)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作用。人的身体力量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也是其中的个重要方面,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3)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2.【精析】A教育目的的实现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学校生源流失现象和教育乱收费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3.【精析】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4.【精析】C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5.【精析】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6.【精析】B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凋的是发现知识。

  7.【糟析】B令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8.【精析】A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填空题

  1.时代性2.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3.人格特征4.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

  三、简答题

  1.(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四、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程式、方法可以套用。

  2.【精析】C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精析】B这句话是加里宁说的。

  4.【精析】B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即崇高的职业道德。

  5.【精析】A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设有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和保证。

  6.【精析】A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

  7.【精析】A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广泛准确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这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他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8.【精析】B教师在校外活动中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二、填空题

  1.语言

  2.向师性

  3.主体

  4.授受关系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2.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第一,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四、论述题

  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正确地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老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是这一过程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意义上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等作出的反应也深深影响着教学者。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2.【精析】B教学大纲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精析】A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4.【精析】A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5.【精析】D本题考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精析】B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7.【精析】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8.【精析】B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二、填空题

  1.周学时

  2.教科书

  3.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基础性

  三、简答题

  1.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2.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基础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第二,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第三,外部因素。主要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着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四、论述题

  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由演示法的定义可知。

  2.【精析】C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

  3.【精析】D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4.【精析】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精析】A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6.【精析】C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7.【精析】A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人、详述和汇总。

  8.【精析】A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二。

  二、填空题

  1.口头语言、讲解2.创造才能3.间接4.重要保证

  三、简答题

  1.(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I)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考试分为三阶段,核心是命题。

  2.【精析】D理解效度的概念,关键在于理解,指的是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

  3.【精析】C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

  4.【精析】A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5.【精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6.【精析】一份教案最关键的是教学进程。

  7.【精析】B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讲解方式。

  8.【精析】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通过率信息。

  二、填空题

  1.自评

  2.巩固课 检查课

  3.结构化策略

  4.教学大纲

  三、简答题

  1.(1)综合型。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2.(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四、论述题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精析】B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3.【精析】B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精析】A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5.【精析】A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工作总是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6.【精析】C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来进行,因此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7.【精析】A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

  8.【精析】B体谅模式是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二、填空题

  1.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2.社会公德3.班杜拉4.继承性

  三、简答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2.(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四、论述题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予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11485中学教育学复习题"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