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报名
当前位置:自考大专网 >> 复习资料 >> 浏览文章

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金融专业银行信贷管理学00073资料

 

第一章

1、信贷,是指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约定期限偿还,并支付给贷出者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2、信贷资金的特点

信贷资金具有资金所拥有的基本属性:预付、周转和增殖。但是,信贷资金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资金,其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两权分离、到期归还本金与利息”,具体表现在:

1)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是一种有价格的资金 3)是一种有期限约定的资金4)是一种具有特殊运动形式的资金

3、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

(一)含义:即指信贷资金从筹集、贷放、使用至最后归流到出发点的整个过程。通常表示为“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二)如何理解“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第一重支付:g→G,信贷资金由银行贷给使用者;

第二重支付:G→W(Pm,A),信贷资金由使用者作为生产经营资金,用于购买材料和支付生产费用;

第一重归流:W’→G’ ,使用者(企业)取得销货收入;

第二重归流:G’→ g’ ,使用者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归还给银行。

“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如果把银行从存户手中吸收存款等形成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作为第一重支付,而将银行支付存款的存款提取要求作为第三重归流,则我们可以将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称为“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三)如何理解
“银行效益建立在企业效益之上”?

信贷资金运动既处在生产过程之外,又处在生产过程之中。

表面上看(也可以说仅从银行自身角度看),信贷资金运动与社会再生产相分离,是独特的价值运动形式:g→g’

实际上(从宏观方面,或从社会资金的运动过程来看),信贷资金是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与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循环、周转具有密切联系。

4、如何建立与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2)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信用法制体系。

3)推进“社会信用网络工程”的建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网络体系。

4)加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自律,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5)强化信用机构的市场运作,逐步实现信用制度的市场化运作。

6)强化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并将其作为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5、银行信贷资金结构分析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次上的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

1)含义:指从整个金融体系范围内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

2)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主要由五大项构成:各项存款、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流通中的货币、银行自有资金

3)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主要由五大项构成:各项贷款、证券投资、黄金、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微观层次上的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

1)含义:指仅就商业银行等经营性金融机构体系范围内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

2)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主要由五大项构成:各项存款、债券筹资、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往来、银行自有资金

3)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主要由五大项构成:各项贷款、证券投资、缴存准备金、存放同业和同业拆出、本外币库存→包括“库存现金”和“外汇占款

6、银行信贷管理目标

(一)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

银行信贷管理目标是银行信贷活动所应达到的预定标准和要求。

(二)银行信贷管理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正确控制信贷资金的供应数量;②合理确定贷款投向、切实保证信贷资金的充分利用;

③不断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④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

7、信贷管理的任务

信贷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购买和出售信贷资金的信贷活动,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其基本要点包括:正确决策,适时调节,完善服务,评估效益。

决策是关键,调节和服务是手段,风险管理是核心,效益是目标。

8、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

(一)信贷关系管理。管理信贷关系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借贷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

(二)规模和结构配置管理。(1)贷款规模要适度;(2)贷款结构要合理。

(三)贷款风险管理。贷款风险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

(四)资金定价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利率是市场经济中引导资金流向,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正确贯彻利率政策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微观呢?

(五)市场定位和营销管理

9、银行信贷管理的中心问题,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信贷功能,通过改变增长要素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

10、交易成本:在融资领域中,交易成本主要指借贷双方完成交易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搜寻费用或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实施费用。

(四)比例管理(-)

指规定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1、银行存款的性质

1)从存款者角度讲,存款是一种授信行为,是一种金融资产。

2)从银行角度讲,存款是一种受信行为,是一种负债,是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3)存款实质上也是一种货币,它与现金货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购买力且可以相互转化。

2、银行存款的分类:

(一)按存款的期限分类

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指客户不需要预先通知即可随时存取和支付的存款。

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指由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到期才能支取的存款。

3)定活两便——指不确定固定的存款期限,可以随时续存和提取,利率根据存期的长短自动升降的一种存款。

(三)按存款人的存款动机分类

1)保本增殖型存款——存款目的是为了增殖,弥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损失。

保值储蓄,是国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储户存入银行的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给予一定保值补贴的储蓄方式。保值储蓄补贴率=物价上涨指数一储蓄利息率

2)计划消费型存款——目的不是为了增殖,而是为了将来或远期消费(如教育储蓄)。

3)安全保密型存款——目的是确保货币的安全性。

4)方便支付型存款——目的是取得货币收付方面的便利。

3、银行的存款结构包括存款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种类结构。

短期存款利率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弱;长期存款则利率高,流动性弱,稳定性强。

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也即利率高低不同的存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实现信贷资金的盈利性。

一)企业的内部因素

1)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2)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与资金清算状况  3)商业信用状况(企业作为授信人)4)此外,企业经营水平、资金来源构成、企业对个人的支出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存款的增减。

(二)企业外部因素

1)市场银根松紧状况2)宏观背景(经济上,政策上)3)国家对企业的收入分配政策(分配自主权)

4)季节性、临时性客观因素5、储蓄存款的政策和原则

6、影响储蓄存款数量变动的因素

(一)居民货币收入水平(二)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三)市场供求状况与物价水平

(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五)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金融资产种类 (六)存款利率水平与存款服务质量

7、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使用身份证件上的姓名,银行按照规定进行核对,并登记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以确定储户对开立账户上的存款享有所有权的一项制度。

8、组织存款的策略

一、品种创新策略

(一)含义:品种创新就是指银行不断创造出新的存款品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

二、优质服务一市场条件下,优质服务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二)树立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是银行拓展业务的重要途径(三)搞好优质服务,既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又要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

三、安全保障策略

(一)客户存款最基本的要求是获得存款的安全保障。(二)如何理解存款安全保障化

四、利率浮动策略

(二)利率浮动策略的含义:即银行存款利率应随着资金供求变化、物价水平变动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上下浮动,使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保持正值,从而增进客户的安定情绪,降低投机心理,减少利益损失。

五、存款自由策略含义:即指对客户存取款的行为应排除一切法律、制度和契约规定以外的限制或制约。

六、存款证券化策略含义就是指允许银行存款的凭证——存单和存折等自由转让,以此来吸引资金(花

9、存款的成本构成

1)利息成本 2)营业成本,也称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营业成本又可进一步分为固定成本(如员工工资)和变动成本(如办公费用)两部分。

3)资金成本,是指银行为吸收一定的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即利息成本与营业成本之和。它反映了银行为吸收一定的存款所付出的代价。

4)可用资金成本

可用资金成本是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也是分析存款成本的重点。

可用资金成本率=

相关成本是指与银行吸收存款有关的,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中的各项支出。其基本形式有两种:

1)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银行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2)连锁反应成本。连锁反应成本是指银行为新吸收存款而增加的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的对原有存款增加的开支。如利率提高,导致原存款重新选择….

6)边际存款成本

边际存款成本是指银行在吸收的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在新增一个单位的存款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存款成本随市场利率、管理费用和该存款用于弥补现金资产的比例变化而变化。      第三章

1、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借款,是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点:1、同业性;2、短期性;3、协商性;4、利率低;5、不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拆借资金量的确定应考虑本行可拆入资金量、中央银行控制要求、拆借资金的期限和利率、盈利性要求。

2、金融债券:是银行开出的债务证书,债券的持有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是银行筹集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发行金融债券的意义1、促使负债来源多样化,增强负债的稳定性2、常常可视为银行资本金,但发行费用比股票低3、自主性强,可有计划筹集4、不交存款准备金和支付存款保险费,降低了资金成本

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管理要点

(一)做好市场的调查(二)研究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总体影响

(三)掌握发行时四)丰富金融债券的品种(五)做好金融债券发行与资金使用的衔接

1、实现三性原则途径

1)提高贷款安全性的途径。加强贷款的资信调查;落实贷款的担保条件;把好贷款审批关;加强贷款检查;合法守规经营;强化对问题贷款的管理 。

2)提高贷款流动性的途径。正确选择贷款的投向(这是按期收回本息,提高流动性的先决条件)优化贷款期限结构(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流动性高低的基本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以存款期限确定贷款期限)

3)提高贷款盈利性的途径。增加收入:贷款利率↑,贷款数量↑减少支出:筹资成本↓ ,工作效率↑,经营费用↓此外,优化贷款结构,↑经营管理水平

3、贷款政策是银行为指导贷款决策而制定的规则和程序。

制定贷款政策的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3)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稳定性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6)商业银行竞争的发展战略和内控原则  

贷款政策的内容

(一)贷款规模政策1)含义:指银行在一定时期的贷款数量。

2)贷款规模的三个影响因素

①贷款的需求量——借款人②中央银行贷款的松紧——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③贷款的可供量——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3)贷款规模的控制①银行贷款规模政策的基本问题是适度控制贷款规模。②贷款是银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故必须做到适度。

(二)贷款结构政策

1)贷款结构——指贷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贷款支持(担保)、利率,以及其他方面限制性等要素的安排。

4、(1)存量控制法。贷款存量,亦即某一时点上的贷款余额。存量控制法就是控制贷款余额的方法。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超过控制额度前提下可反复周转使用贷款,适用于临时性、周转性贷款的管理。

2)流量控制法。流量,亦即一定时期内贷款的累计发放额。流量控制法是控制贷款累计发放额的管理方法。贷款额度可以一次用完,也可分次用完,即用即减,直至全部用完。适用于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规模的贷款和一些专项性贷款。           第五章

1、银行确定贷款额度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借款人的合理资金需要;

      可能——银行资金可供量;借款人现金流量的预测。

2、保证的确定

保证的确定主要包括:保证方式的选择和银行核保。

(一)保证方式的选择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1、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2、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二)银行核保

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保证意向书》,必须认真进行审查核实。审核内容:(1)验证营业执照,审查保证人法人资格;(2)验证保证法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的真伪;(3)审查“贷款保证意向书”中所填情况是否真实;(4)审查保证人的财务报表和有关文件,审查保证人的承保能力;(5)审查保证人的财产是否已经作为债务抵押或用于对其他借款人的担保,防止因多头担保或相互担保而成为空担保。

3、抵押贷款的特点

(一)依据贷款项目的风险大小及抵押物价值的多少发放贷款;

(二)贷款抵押责任的现实性;

(三)还款保证的凭物性。

抵押物的选择原则:合法性、易售性 、稳定性、易测性

抵押物估价的一般方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

重置成本法:

①重置成本的含义:是指现期购置一项与所估价资产性能完全相同,全新的资产所支出的最低金额。

②重置成本法的含义:就是用所估价资产在估价时的重置成本,减去损耗来确定该资产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4、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区别

1.划分标准——国际上有两种情况:

1)按动产和不动产划分——两者占管和处分方式不同;(2)按担保财产是否转移划分——我国《担保法》按此划分。

2.担保财3.管理方式4.财产处分方式5.流动性及风险

5、票据贴现:是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售出,取得货币收入的行为。

票据贴现贷款的特点(一)以持票人为直接贷款对象。(二)以票据承兑人的信誉为还款保证。(三)债权债务关系随票据的转移而转移(四)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作为贷款的期限。(五)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1、贷款授权是指贷款授权主体就贷款业务经营和管理中的有关权力事项,对贷款授权对象所作出的一定限制性规定。主要表现为对贷款授权对象资格的认定、对贷款授权对象行使权力范围的界定、对贷款授权对象权力大小的限定,以及授权主体管理贷款授权事项的某些原则等。

贷款转授权是指贷款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授权层次的贷款授权对象——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对贷款权力资源直接行使再配置权(或再分配权)。

贷款再转授权是指贷款再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转授权层次的贷款转授权对象)对贷款再转授权对象(或称贷款再转受权人)授予一定范围和一定水平的贷款批准权和对贷款审批的管理权。

2、统一授信是指银行作为一个整体,集中统一地识别、管理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统一地向客户提供具体授信支持,并集中管理、控制具体授信业务风险。

统一授信的原则

(一)授信主体的统一:对同一法人客户,银行系统内只能由一个机构按审批程序和授权权限对其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二)授信形式的统一:向同一法人客户提供的各种融资业务都应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范围,即把贷款、贴现等表内融资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融资业务均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内。

(三)授信币种的统一:对同一法人客户要做到本外币业务授信的统一,即把本外币融资全部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内。

(四)授信对象的统一:授信对象为法人客户,不得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进行授信。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就是指银行将某一企业集团若干独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整体,评价、管理、监控其信用风险。

3、贷款管理责任制,就是在贷款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建立的责任制度体系,形成相互制约、责权分明的合理机制,从而促进信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4、贷款审批责任制

1.审贷分离制度

审贷分离是信贷运行机制的核心,它是指授信业务的审批主体与发放主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

2.贷款分级审批制

贷款分级审批制是指贷款人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级审批。

3.集体审批制

集体审批是指贷款的最后决策或批准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一个集体做出的。

5、贷款第一责任人制

是指对某笔贷款的安全性负首要责任的人,不同贷款可以确定不同环节或身份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第一责任人可以是信贷员,可以是信贷科长、处长、信贷部门总经理,也可以是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行长。

1)信贷业务人员提供的对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的书面调查材料不够全面、真实、准确,造成贷款决策失误或贷款损失的,信贷业务人员为贷款第一责任人

2)信贷业务人员提供的对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的书面调查材料不够全面、真实、准确,信贷业务部门领导未经核实即予通过或明知材料不合规仍予通过的,信贷业务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

3)按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凡前道程序认为贷款不符合条件,不同意发放而最终被批准发放的贷款,后道程序中第一个同意发放的人为贷款第一责任人

4)信贷业务部门未报信贷管理部门审查私自放款,信贷业务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门越权或违规批准贷款的,风险管理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主管信贷的副行长或行长越权或违规批准贷款的,主管信贷的副行长或行长为贷款第一责任人

5)风险管理部门未经信贷业务部门报送项目而点贷或直接批准贷款,风险管理部门领导为贷款第一责任人;经过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行长同意的,主管信贷的副行长、行长为贷款第一责任人

6)贷款发放后、由于信贷业务人员贷后管理工作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或反映问题,或在职权范围内能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造成贷款损失的,由信贷业务人员承担责任

7)对信贷业务人员反映的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因采取的措施不力而造成贷款损失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工作在哪一级被拖延,由哪一级负责人负第一责任。

6、银行债权管理制度

(一)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分析

①分立重组。债务负担重的企业一分为二,将有效资产和精干员工的全部或大部转移到新企业,而将债务的全部或大部分留在老企业,老企业称为背负银行债务的“空壳”企业,银行债权名存实亡。在分立重组的过程中,不通知债权银行,甚至故意封锁消息。

②对外投资。在企业的有效资产的全部或大部分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几乎不向老企业上缴利润,银行债务无法偿还。在地方保护下,债权银行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权益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③强行租赁。在老企业之外设立新企业,新企业几乎没有自有资金,其员工来源于老企业,新企业强行租赁老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有效资产,但只是象征性的支付少量租金。这些少量租金仅够支付老企业的水电费等日常开支,根本谈不上偿还银行债务。

④擅自处理抵押财产。未征得债权银行同意,擅自出售、转让已经抵押给银行的财产,债权银行优先受偿权没有保障。

(二)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特征

①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范围广、程度深。

②逃废债务现象危害极大。不仅使银行的巨额债权被悬空,导致国家信贷资金流失,更为严重的是,逃废债务现象危机社会信用基础,印象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③政府行为严重,个别地方政府参与企业逃废债务,逃废债务行为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默许,这类不正当的政府行为危害性极大。

(三)银行加强债权管理的对策

1、大力宣传逃废银行债务的危害性,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2、加强资产保全队伍建设。3、银行要转变观念,主动帮助企业合理减轻财务负担。4、采取信贷制裁措施。5、运用法律手段。6、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1、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特点

①时间上的继起性②空间上的并存性③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与资金占用量成反向变化

商业流动资金特点①资金循环期短,周转快②资金占用变化大,季节性强③商业流动资金周转与货币流通关系密切

2、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要点

1)合理确定企业流动资金的最低需要量2)审查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监督企业按规定补充流动资金4)推动企业面向市场筹资5)新建、扩建企业按规定比例筹足自有流动资金

4、卖方信贷,指贷款方赊销产品,购贷方延期付款,银行向销货方提供贷款,待购货方分期付款后,银行随之收回的一种贷款方式。

5、联营贷款,是银行对参加联营各方企业投资铺底资金和满足联营组织本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要量而发放的贷款。                第八章

1、技术改造概念:是指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因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与之相关联的少量土建工程所需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  性质:具有垫支性和投资性双重性质。

基建贷款属于扩大再生产,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借款单位申请贷款必须具备3个文件:经批准的贷款项目计划书;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已纳入基本建设计划。

条件2  4个可行性:技术设计的可行性——生产工艺过关。

建设条件的可行性——用地、拆迁、设备、材料、施工力量已落实。

生产的可行性——原材料、水源、燃料、动力、“三废”治理有可靠方案。

经济效益的可行性——项目能按期投产,产品有销路,能够按期还本付息        第九章

1、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

特点:广泛性,目的性和层次性,周期敏感性,贷款方式多样性

2、按揭贷款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3、反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将个人拥有的不动产抵押给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等储蓄类金融机构,以获得一系列的月付款,直至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由财产出售所得还清贷款本息。

4、等额本息还款法与等额本金还款法有何不同?

等额本息还款法: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借款人每月还款金额固定,方便安排收支;适合收入稳定、以及买房自住、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投入过的人群。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总的利息负担较重。

等额本金还款法: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还款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借款人在开始还贷时,每月负担比等额本息要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还款负担会逐渐减轻。这种还款方式相对同样期限的等额本息法,总的利息支出较低。

5、汽车消费贷款

贷款额度:所购车辆为自用车的,贷款金额不超过所购汽车价格的80%;所购车辆为商用车的,贷款金额不超过所购汽车价格的70%,其中,商用载货车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所购汽车价格的60%;

贷款期限:所购车辆为自用车,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所购车辆为商用车,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

担保方式:申请个人汽车贷款,借款人须提供一定的担保措施,包括纯车辆抵押、车辆抵押+担保机构、车辆抵押+自然人担保和车辆抵押+履约保证保险;

发放贷款:经银行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所有手续后,银行按合同约定以转账方式直接划入汽车经销商的账户;

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经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

6、个人消费贷款贷款期限:抵押额度的有效期最长为10年(含);信用额度有效期最长为2年(含)。

7、个人助学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担保方式:信用的方式

8、个人权利质押贷款凭密码、印鉴支取的权利作为质押时,出质人必须按经办行的要求验证密码、印鉴

借款人申请办理个人权利质押贷款,须持建设银行定期存单或建设银行承销的凭证式国债向贷款行开办该项业务的营业网点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关资料

9、消费者信用分析

一、信用分析的概念

信用分析,是指银行或信用评估机构对借款人的资信分析和评估,具体包括对*借款人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等过程。

二、信用分析的内容(一)消费者偿还意愿的分析(一)消费者偿还能力的分析

三、建立健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1信用管理缺乏社会基础2落后的征信数据库3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不够规范,执业整体水平低

4缺乏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二)建立健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措施

加快个人信用立法步伐,对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机构

建立完备的征信数据库,开放数据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十章

1、贷款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信贷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1、决策失误;2、约束、激励乏力;3、信息不灵敏;4、内部管理偏松。

(二)客观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2、微观企业经济环境

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贷款管理制度

(一)健全贷款审批制度,界定审批权限的两种方法:数量型的贷款审批、风险度

(二)健全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三)健全贷款责任制度

二、强化贷款质量检测考核

三、化解不良贷款资产

(一)不良贷款资产的含义:指逾期、呆滞、呆账贷款形成的资产。

(二)化解的必要性提高信贷质量,降低风险,是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条件或途径。

(三)化解的措施1、落实贷款债权债务2、灵活处理旧贷归还3、运用市场机制活化贷款存量

四、优化贷款外部环境

(一)改善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推行资产负债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它是指银行要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的运用,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平衡、结构对应。

2、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

(二)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兴银企关系是避免新不良贷款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深化企业改革——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一是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可以促进新型银企关系的建立。

4、计划经济体制的银企关系——资金供给关系

5、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银企关系是一种资金买卖关系

(三)转变政府职能,维护银行经营自主权

1、政府的过多干预,使银行贷款背离“三性”原则。

2、银行贷款是银行经营自主权的体现。

3、银行贷款只能是贷给那些有还本付息能力的企业和项目。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只能是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运用间接调控方式来进行。

(四)防止企业逃债行为,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1、有贷款的企业,转轨改制须经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

2、转轨中的财产、资金、债权债务清理须有银行参与。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自考大专金融专业银行信贷管理学00073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